第58章 皇甫嵩提亲(2 / 2)
私事我自会找父亲商议,我现在问你的是军事。”
刘洋实在是不好给建议,也不知道大小姐心中所想,只能退而求其次地说道:“虽是军事,最重要的还是私事,我等愿意全力支持将军的决定。”
龚英也知道自己在这件事上有点为难刘洋,只不过就是想听听刘洋的建议,回想几个月前,父亲回临淄之前,还专门问过龚英,对刘洋、关羽、张郃三人怎么看,有没有相中的人。
龚英肯定的说,都没有。
对刘洋是感激,因为刘洋来了之后,没多久,自己多年的心愿就实现了,龚英清楚,这里面刘洋占主要功劳。
对关羽、张郃是佩服,二人不仅武艺高强,多次保护自己,还毫无保留的指点自己的武艺。
龚英在得到旨意之前,知道今年满十八了,必须嫁人了,也曾想过刘洋,毕竟就刘洋最支持他带兵打仗。
可是后来没事时,听刘洋讲述他曾经在甄家当领队的那些事,每次说到那个人时,龚英都能感受到,刘洋像变了一个人。
渐渐的也就不在想了,趁着范主薄去洛阳送奏信,让范叔帮忙解决此事。
自己好好的,这个皇甫嵩干嘛突然提亲,听说他儿子一点都不喜欢军事,完全就是个文人公子,我要找这样的,青州一抓一大把,几年前就把自己嫁出去了!
不过事情还要解决,也不能给父亲添麻烦,皇甫嵩毕竟是朝廷重臣,而且现在声望正高。
第二天,范主薄带着使者来了,见面就在中军大帐,龚英一身白盔白甲,英姿飒爽。
说明来意之后,龚英直接说道:“皇甫将军心意,龚英受宠若惊,我从小有异志,只爱军事,听闻皇甫公子只爱文学,小女子斗胆,请皇甫将军收回意见。”
龚英不知道的是,自从使者见到龚英,内心就万分看不上龚英,一个女的,长那么高,面相倒是还白净,可惜了是个男人样,这样的女子,谁都不爱娶,怪不得到现在都还没嫁人。
信使也就表面上寒暄了一下,之后就回冀州了,给皇甫嵩一顿汇报,把龚英形容的,要是刘洋在这,估计要认为他说的是白脸没胡子张飞。
这个小插曲也就这么结束了。
新的一年,乘着现在短暂的安宁,刘洋趁着早春,赶快组织安排平原县内的人播种,而自己也来到离此不远的高唐封地。
高唐县在平原县往南八十里的地方,即是平原郡的最东南角,也是青州的最东南角,是黄河的冲击平原形成一块地方,因为这里黄河水势平缓,还是一个非常大的渡口。
不过自己的封地只有两里挨着黄河,刘洋的食邑方圆大概十里,内有三千多人,
像刘洋这样的侯爵,说是有封地,但并不是说这块地就归刘洋,这块地上面的人也不归刘洋,而是这块地上的住户所交的税归刘洋,大概五六百户,最终的标准是刘洋食邑两千石,而刘洋叫高唐侯,只是因为刘洋的这五百多户人家在高唐县境内。
好在这里土地肥沃,地势平坦,作为农业地区,算是很不错的地区,刘洋也是满怀期待。
刘洋来这里,是想买地,买了地就是自己的了,租自己地的人就是自己的佃户,那时才算自己的人。
刘洋倒不是想体验当地主的感觉,而是想证明自己心中所想到底是不是对的。
刘洋食邑所在亭的亭长姓段,叫段河,听他自己说,他出生时,母亲去河边叫捞鱼的父亲回来吃饭,就给生了。今年三十九岁,一直就住在这里,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
刘洋找到段河,想打听了一下自己食邑具体的位置,段河知道刘洋是大有来头,不敢怠慢,亲自带着刘洋去查看。
刘洋食邑的地方紧挨着黄河边,离高唐港口还有几十里,属于偏远地区。
刘洋的这五百多户人家,实际上就是五个大小不一的村子,条件实在是不怎么好,刘洋都有些不忍心,但是没办法,有些事情开始就是很难。
把五个里长(村长)找来,一起见了个面,都是四五十岁的半老头,见面就要给刘洋下跪,让刘洋又是一阵无奈。
刘洋问了一下几个村的情况,都是以前能勉强吃饱,今年就难了,去年的黄巾之乱农业受到了最大的冲击,一些人参加了黄巾军,到现在都没回来,没参加的好多人家都被抢的快活不下去了。现在五个村加起来有三百多户人家,一千来人,青壮却只有一百五十多人了。
有的人家年轻人被征召去当兵了,有的人家年轻人是被蒙蔽参加黄巾军了,有的人家年轻人是反抗被抢时,被杀了或者打残了。
总的来说,情况比刘洋想的要糟糕的多,其实最主要的是,今年年底要凑齐两千石的赋税,那这五个村庄就不剩什么粮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