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再助袁术(2 / 2)
不过说完也就反应过来,自己不去,又不准袁术去,可是渤海之事必须有人亲自去处理。
最后还是袁隗决定,派袁术暂时去渤海,处理后续事宜,加强和平东将军刘洋的合作。
又私下安慰袁绍,渤海是他的地盘,这绝对改变不了,袁术的势力在南阳。
袁隗行动很快,第二天就上奏,请求任袁术为渤海太守,这是小事,何进也懒得细问,直接同意。
同时袁隗也一改之前的言辞,劝阻何进,对于万年公主回洛阳之事,也就算了。
何进也忙着整合朝堂的势力,本就没有多余心思管这些事情,也就让袁隗做主了。
卢植等人见刘洋这么快就化解了危机,也就没再多说什么,不过众人对于卢植对刘洋的赞美,也是越来越认可了。
何进最近一直在安排清除十常侍之事,麻烦就在于这十常侍在宫中,自己想带兵进宫,可是妹妹何太后一直不同意,只说何家当年也是通过行贿十常侍才一步一步有的今天。
太后不同意,何进不敢动。曹操对何进都快说破嘴皮子了,如今皇太后虽不同意,但是毕竟是大将军的妹妹,就算何进带兵进宫,最后也顶多被责问几句,几句责问换来剿杀十常侍,这么划算的事,何进就是不同意。
其实何进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家起于微末,自己曾经只是个屠夫,这是他心中最大的伤痛,所以如今越是位高权重,越想小心谨慎,不想给自己留下任何污点话柄,所以名正言顺对何进非常重要。
曹操没办法,又联合陈琳等几位曹操觉得忠贞之人,一起上奏何进,何进见人多,于是决定择日召集手下文武,一起商议此事。
陈琳立刻反对道:“诛杀十常侍,定然是越机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怎能大张旗鼓召集众人商议。”
何进却不同意,说自己帐下的人都是忠心之人,绝没有心怀不轨之人,让几人都放心,这么大的事,还是大家一起商量的好。
三天后,何进召集自己帐下,除了在外执行任务,能到的人都必须到场,说有要事相商。
众人到齐之后,何进说了自己的想法,想要众位的支持,诛杀张让等人。
众人也表示支持。
但是何进随后又说:“我虽有心,但是太后因曾今在宫中受过张让等人的帮助,一直不同意让我带兵进宫,没有旨意,私自带兵进宫那是谋反的死罪。
诸位都是智谋之士,大家畅所欲言,都想想,可有什么好的计策,可以助我。”
曹操仍然站出来说了自己的想法,如今大将军何进这边有绝对的实力,进宫也只是诛杀十常侍等人,非常时刻行非常之事,何必拘泥于小节。
这一建议获得了大部分人的赞同,何进手下大部分,只要清除和十常侍这个毒瘤,后续的问题都可以慢慢解决。
但是持反对意见的也有,首先就是袁绍,袁绍的意见是,大将军现在诛杀十常侍,这没有问题,是正义之事,所以大家也才能在这里议事。
但是如果强行带兵进入皇宫,那就是犹如谋反,就算成功了,那也是不得人心之举。
而且皇宫内有守宫的禁卫军把守,没有召令,是不可能不抵抗的,那时真打起来,尤其是如果没有攻入皇宫,那就真是骑虎难下了。
所以袁绍建议,征召可信之人带兵到洛阳,就算要打,也必须做到十拿九稳,不可有一丝侥幸之心。
这一下说到了何进的心坎上,何进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那个魄力,不敢冒险。
何进当即同意了袁绍的建议,虽然陈琳和曹操都反对这样做,但是现在的何进更相信袁绍,毕竟袁绍这一段期间的投靠和帮助,让很多世家投靠了何进。
经过商议,何进召凉州董卓和并州丁原各带兵五千,进京勤王。
曹操看事不可为,当即建议,可以召青州青英将军和平东将军前来。
袁绍当即反对,说万年公主刚刚上书,说平东将军病重,暂时肯定来不了。
曹操只能退而求其次。建议召青州青英将军率军前来,并且强调了,青英将军乃是一女子,绝不会威胁朝政和洛阳的权力。
何进一听也是,又觉得自己多次拒绝了曹操,也就同意了。
这一下曹操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召令很快传了下去,要董卓、丁原、龚英积极备战,八月十日之前各率五千人马,分别到洛阳的西面、北面、东面二十里扎营等候。
何进把时间往后压一压,也是想再进宫劝说劝说自己的妹妹,一旦劝说成功了,那就会少很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