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董卓的闪电战(1 / 2)
刘洋无语了,赶快让二人起来,直言道:“你们这样我都不敢说话了,咱们还能不能好好地聊天?”
戏忠招呼高顺回到座位上,并连声说道:“能聊,能聊。”
接下来,刘洋又说道:“我想借此机会,好好整顿一下军规,所有士兵都要从新学习,达到军规统一。
另外,我想成立新兵营,新兵营的任务就是训练新兵,新兵训练一段时间,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分配到不同地军队。
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普通百姓上战场,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另一方面也能保证军队的战斗能力统一,避免良莠不齐,战场上不合格的士兵是有可能影响一个小队的行动的。”
刘洋问二人觉得怎么样?
戏忠说道:“这样很好,尤其是心理素质不过关的士兵,逃跑是会左右战局的。
还有,这样也可以防止将军拥兵自重,组建自己的私兵。
不过这样的话,短时间内会有一大批将士不能作战。”
刘洋说道:“这个没事,现在又没有战事,我们可以慢慢来,一点一点地尝试。
这个事就由戏忠负责,想出一个具体点的方案,高将军为辅,等云长、隽义、子义来了,大家再商量一下。”
二人称是。
不过高顺的到来也让刘洋想起来,青州的州牧府里,还有一个陈琳在辛苦地工作。
十一月初,刘洋在龚英的陪同下,到了青州州牧府。一进大堂,二人都想起来,中平元年,刘洋第一次到这里,就被龚英刺了一剑,这一晃都过去五年多了。
刘洋一到,陈琳就顶着憔悴的面容,一口气给刘洋汇报了两个多时辰。
刘洋一听,也知道这一段时间陈琳因为刚来,不了解青州的办事情况,就事必躬亲,也是花了这么久的时间,才慢慢摸清,青州的政务不用操那么多心,从龚景到卢植,再到羊续,都是能干之人,各项事宜都在有序进行。
唯一的大问题就是人多粮紧张,马上要到冬天了,也是一年最难熬的季节,刘洋必须来亲自处理。
十一月份,并州刺史董卓上奏,南匈奴单于须卜骨都侯病逝。
同时,有探子汇报,北匈奴的部分部落和鲜卑魁头联合,欲出兵八万,借机南下攻打南匈奴,意图夺取朔方、五原、云中、定襄四郡和雁门北部。
董卓请朝廷派军北上支援,一方面抵御北匈奴和鲜卑的联军。另一方面重新收复对南匈奴的控制权。
自从中平五年,羌渠单于因多次帮助汉朝平定张纯叛军,被内部人员不满而被杀,南匈奴就脱离了大汉的掌控。
须卜骨都侯虽然明确表示不会南下侵略大汉,但是也表示不再愿意遵从大汉的旨意而出兵。
羌渠单于之子于夫罗又没什么本事,控制不了南匈奴局势,不被南匈奴接受,现在都还在河东郡混着。
这一事件引起了朝廷的激烈讨论。
不出兵的人觉得,大汉经过这几年的叛乱,国库空虚,应该休养生息,先图增强国力。
出兵的人觉得应该趁此机会拿下南匈奴,否则若南匈奴没坚持住,北匈奴和鲜卑南下,大汉将面临两大强敌,到时候防守北疆付出的更多。
若南匈奴独自抵抗住了北匈奴和鲜卑的进攻,那么南匈奴将更不会再听大汉的旨意。
经过三天的商议,最终决定出兵,由一个月前刚赶回洛阳的朱儁带兵北上,征调北军五校一万人为基础,征调河东郡、河内郡的兵力各一万,并州出兵两万,共计五万兵马北上,几方人马在并州太原郡汇合,然后兵出雁门。
十二月初三,朱儁率军出发,寒风凛冽,今年的冬天似乎特别的冷。
这也导致行军速度很慢,而且越到北方,风雪越大,越难行。
朱儁派人向洛阳汇报了情况,同时也问了董卓,这么冷的天,北匈奴和鲜卑会更冷,怎么出兵。
董卓同时给朱儁和朝廷送了奏信,说正是因为太冷,北匈奴和鲜卑的牛羊多有冻死,估计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想在这么恶劣的天气南下侵略。
而且对于北匈奴和鲜卑来说,他们是往南,越走条件越好。
最后朝廷命朱儁先把队伍带到雁门再说,如果实在不行,可以不用北出作战,但是一定要保证雁门关不失,这才是最关键的。十二月十六日,朱儁带兵经过上党郡,到了太原郡的治所晋阳县,河东郡的队伍先两天到达。
董卓已经提前扎好了大营,热情地接待了朱儁。
当晚,董卓拿出酒肉犒军,说这大冬天的麻烦朱儁将军带着众将士前来,吃喝上不能亏待了众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