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吟赏(2 / 2)
他们随便吃了点东西,就去莲花池。还没到莲花池边,毛芋头就惊叹道:“我的天哪,怎么这么大!”
这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城,素有“四十八古井、四十八牌坊、四十八石桥、四十八寺庙”之称,这里建有唐贞观年间的七里三分环形城城垣和古城池。这莲花池就在东面城垣的外面。
古城东门外原先是一片沼泽地,却盛产莲藕。在明代初期,为了修建城墙,便于取土烧砖,于是沼泽地就变成了一个大深池。深池里的荷花比原先面积更大了,一望无际,一半鲜艳,一半洁白,甚是美丽,令游人流连忘返。
而这片莲花恰好在古城的东面,故名“东沼青莲”。 莲花池中间有一条观赏道,将池分成两半,一边的莲花粉面洁白,一边的莲花耀眼红艳,从不杂色。
围绕着莲花池,栽着一圏垂柳。在林阴道上,他们边乘凉,边观赏。毛芋头他们漫步在莲花池边,将两个莲花池慢慢看完,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最后他们坐在池亭中,边赏边吟。
袁宝珠见他们只痴迷于观赏,而不说话,就故意吟道: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毛芋头笑着说:“你们看,满瓶子不荡,半瓶子摇荡摇荡。我们学中文的,不能输给她,樱桃姐,你来。”
鲜樱桃笑了一下,也吟道: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毛芋头问袁宝珠:“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
袁宝珠笑着说:“不知道。”
毛芋头解释说:“这是唐?李珣的《南乡子》,意思是:乘着五彩的画舫,经过可爱的青莲池塘,船歌悠扬,惊醒了甜甜安睡的鸳鸯。满身香气迷人的少女,嫣然倩笑,只顾依偎在同伴的身旁。这些少女个个姿态美好,她们在娇笑中折起荷叶,嬉戏地遮挡夕阳。”
袁宝珠倚靠着毛芋头:“经你这么一解释,好美啊!”
常幸福接着也吟道:
“朱颜碧墨放池畔,舞袖挥毫对玉莲。
尽态极妍宛若生,一脉幽香把君难。”
袁宝珠又问:“这是谁的?”
毛芋头又解释说:“这应该也是周敦颐的作品,是叫《画莲》。作者说莲之颜态可描,但其幽香难画。但我觉得,幸福哥巧妙地呼应了樱桃姐所吟的诗句,真是妙趣天成。”
袁宝珠笑着说:“还是你们会拐弯抹角地谈情说爱。”
鲜樱桃也笑着说:“你不要听芋头胡说,他这张嘴啊,你要注意。搞不好,到时他会把你骗得自卖了,你还替他数钱哩。”
袁宝珠看着毛芋头微笑道:“该不会吧?”
常幸福装着正儿八经地说道:“有这种可能。”
毛芋头揽过袁宝珠:“你别听他们逗,你还把它当真了?”
袁宝珠笑着对毛芋头说:“我也是装的,是骗你的。”
大家都哈哈大笑。
袁宝珠说:“他们都说了,你可不能玩狡猾,你也要说。”
鲜樱桃和常幸福两个认为袁宝珠的话很公平,也要毛芋头吟一首。于是他就吟诵起王昌龄的《采莲曲》来: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袁宝珠开心地说:“这首诗我也记得,它写的真好。采莲少女的绿色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的当中,仿佛一色,分辨不清;少女的鲜艳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之间,相互映照,真是人面荷花一样红。今天算是不虚此行。”
正在他们吟赏时,突然下起了暴雨,一会儿又雨过天晴,这时莲花池中出现了周邦彦词中的景象:“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