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推恩令,这就是阳谋(1 / 2)
“丞相都杀”
刘邦震惊了,他看着刘彻,“你小子手底下到底是有多少人才”
“这么任性的敢诛杀丞相,那可是帝王之下最高的官吏了,一国之本啊”
刘彻浑不在乎的回答说“十三个呗,天下又丞相之姿的人多了去了,不肯为我尽力,那还留着干什么。”
他这话
莫要说刘邦感觉离谱,就是始皇帝都觉得,刘彻有点太不爱惜人才了。
想想他嬴政
一声就用了李斯这一个丞相。
哪里像刘彻这般任性,说换就换。
“确实很薄凉啊”
李隆基这时候突然冒了出来,“就跟我一样,丞相说换就换。”
这让刘彻直接瞪了他一眼,非常不满李隆基拿自己跟他比较。
但李隆基一副难道不是如此的表情,让刘彻更加不爽了。
为保证中央集权,武帝在汉景帝基础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实行主父偃的阳谋之策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可将封地,通过推恩分封给嫡长子以外的子弟,并由中央朝廷制定封号,诸侯王无权废除或更改,所分封的侯国归郡统辖,不得过问政事,只负责收租税
“嘶”
刘邦看到这个政策,浑身汗毛都炸立了起来,惊声道“这样一来,那些诸侯王的次子们还不得疯狂。”
“妙啊,诸侯王明知道是阳谋也得跳进去,不然,他们必然会被儿子们干掉。”
“他们要是内乱了,对于中央朝廷来说就更棒了”
“厉害啊,这一招简直把人心给玩弄的清清楚楚,这个主父偃真是了不得的人才”
始皇帝亦是颔首,这个阳谋真的绝了。
在推恩令基础之上,为进一步削弱诸王,武帝颁布左官律,规定曾仕王国官吏者不得在中央任职,并推行附益法,禁止朝臣交结诸侯,为其谋利
通过这两张政策,使诸侯王失去了财政基础,政治集团,加之封地缩减带来的影响,势力不断削弱,最终名存实亡
“简直不给诸侯王一点活路啊。”
“减封地,收财权,断门客,一套联合招数打下来,诸侯王根本没有一点反抗的余地”
刘邦惊叹的看着刘彻,有点不敢置信。
这么聪明的帝王是他的后辈
“不过,想要做到这一切,得要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才行”
始皇帝出声,“必须保证中央对诸侯王有绝对的军事压制力量,不然,他们大可以直接造反,推翻中央朝廷。”
“想来,刘询这娃子说的七王之乱,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吧,因为中央不给他们活路,所以只能造反。”
刘询闻言,马上一个马屁过去“始皇帝果然眼光毒辣,什么都瞒不了您”
始皇帝哼哼两声,对刘询的夸赞很是受用。
为亲眼看见大汉的具体情况,武帝武帝开始巡行,北至塞外,南及湘衡,东到大海,西逾陇山,遍及五岳四渎,在此期间,完成了封禅泰山,祭祀明堂,治理黄河等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