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8章(2 / 2)
果然随着宣传手段的铺开,城内不断有人前往海汉设置的受降点自愿归降。
有不少明军和官府人员甚至特意换了便装,伪装成普通民众尝试蒙混过关。
由于当下验证身份的手段十分有限,且受降点需要快速疏散人流,因而也免不了会让一些人得逞。
仅仅半日工夫,四处城门的受降点便已接纳了数千人。其中当然不乏浑水摸鱼侥幸混出去的,但也有不少根本没来得及更换身份的明军。
海汉军从这些投降明军中筛选出了一些军官,然后对其询问城内的布防状况,倒也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
南昌城中明军兵力看似残存不少,但短板也很明显,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江西各州府撤回来的残兵败将,失去建制者不在少数。目前城中的指挥体系,无法做到对所有这些明军都如臂指使,很多人的战斗意志在城门失守之后便已瓦解,只是有些人还没下定决心放弃抵抗而已。
当然也有一些意志坚定的死硬派,这些人多半是由各级官员的家丁和私军组成,兵力不多但装备精良,个人军事素质出众,所以也能控制住一部分明军,继续在城内实施抵抗。
城内守军显然意识到死守不是办法,而相对比较容易脱身的城南和城东方向就成为突围的选择。在海汉军攻入城中不久,守军便已组织了几次反向突围,试图逃离南昌城。
但这样的尝试并不顺利,海汉军对此早有准备,不仅是封住了几处主要城门,更是在城外设下了包围圈,即便能侥幸跑出去,也还是逃不出多远,就会被海汉骑兵给拦下来。
到当天傍晚,由于投降人数的迅速增长,海汉军又在城内另设了四处受降点。
经由海汉军放行出城的人员已过万人,而暂时作为战俘被收押的人员,也已超过千人之数。
丁保国和赵明宇等高官虽然还在城中组织抵抗,但他们也知道海汉军的劝降措施在城内引发的投降风潮。
如果城防未破,他们自有办法收拢人心,震慑那些心思摇摆之人。但如今四面城防皆破,南昌城彻底失陷也只是时间问题,这个时候人人都有求生的念头,他们所下达的命令也不是那么好使了。
丁保国有心率兵突围,但几次尝试都未能成功,打算在天黑之后再作尝试。虽然未必会比白天的情况好多少,但至少海汉军的视野同样受限,那些火器的射击精准度也会降低不少。
丁保国找到赵明宇,试图劝说他跟着自己一起突围,届时只要能拿下一处城门,快马出城向南逃,或有脱困的机会,但赵明宇却拒绝了他的请求。
“丁大人,赵某已经入土半截的人了,经不起折腾,只怕还没出城就从马背上摔下来了,你带着我反而是极大的累赘。待你率军突围后,赵某便留在城中与海汉人交涉,尽量多保住一些明军和官府中人的性命。”
“丁大人若能逃脱,需上书朝廷,说明江西沦陷的过程,好让朝廷知晓海汉军如今的作战方式,下次交手时也能多些准备。大明虽然实力不敌,但也不能让他们太容易得手。”
丁保国见他态度坚决,心知再劝说也是无用,只能答应下来。两人拱手作别,都知道此番告别之后,今生恐怕很难再有碰面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