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5章(2 / 2)
然后他又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些资料,隐隐明白了宁崎的策略。
孟锦风的任命是为了补上岳仕宗突然因病离职留下的空缺,这个人事安排不免有些仓促,但他在杭州这三个月间,利用坐冷板凳的时间也做了不少功课,包括研究过去三十年间与海汉的数次谈判记录。
从文献记录来看,海汉在停战谈判中乘胜追击,提出一些在大明看来十分离谱的要求,也早就不是第一次了。
比如在早年间的第一次对明战争中,海汉当时还仅仅只是占领了岭南部分地区,便对大明提出过以长江为界划江而治的要求。
而在三年前的第二次对明战争结束后,两国在北京城附近八里庄谈判时,海汉一方也曾提出过类似宁崎刚刚说的这些条件。不过当时的会谈结果,最终是以大范围的领土割让和巨额赔款作为了替代。
如此说来,宁崎提出的停战条件应该也只是又一次的讹诈,知道大明不可能接受这些条件,所以便先开出天价拉高基准,然后坐等孟锦风慢慢还价。
但明知对方是在讹诈,孟锦风也不能一口回绝,他知道从现在开始,才是真正进入到了“谈判阶段”。
发生在西湖北岸外交部大楼的这场谈判,进行得无声无息,外界并没有多少人知晓,甚至整个海汉在密切关注这场谈判的人,大概也不会超过十个。
这并不是海汉高层希望低调行事,而是因为海汉军这几个月在江西所取得的成绩,在近期已经算不上特别突出的表现了。
钱天敦的部队自去年帮助希胡部落建国以来,短短不到一年间,已经协助新成立的希胡国将版图扩大了百倍,如今阿拉伯半岛伸向霍尔木兹海峡的三角局域,都已成为希胡国名义上的领土。
虽然这块地区的面积仅有大约五分之一江西大小,但却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因为这里是整个波斯湾的咽喉,不管是强大的奥斯曼帝国还是历史悠久的波斯帝国,与东方的海上贸易都必须途经此地,重要性不亚于马六甲海峡要害位置的星岛。
当然了,这块重要地区的真正中心并不在希胡国的国都,而是由海汉控制的伏波港。就连小阿布都拉国王也是多数时间都待在伏波港,甚至远远超过了待在自家王宫的时间。
在经过一年多的移民后,伏波港的定居人口终于突破万人大关,并且为当地带去了各种产业,进一步减轻了伏波港对国内补给的依赖程度。
而位于红海南端的镇海港也在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首间以维修维护为主的船厂已经在镇海港投入运行——这进度甚至比距离本土更近的伏波港还要快。
这两处港口的稳定发展,意味着海汉在中东地区已经基本站稳了脚跟,并且为下一步进军地中海做好了铺垫。
从长远眼光来看,打通连接西方世界的海上航路,的确要远比拿下一个江西更具战略意义。
毕竟对执委会来说,江西已是碗里的肉,早吃晚吃都不会飞走,而那些远离海汉本土的战略要地,面临着与同时代欧洲殖民国家的竞争,就必须得尽早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