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忆(1 / 2)
茫茫白色中,小松的意识重新苏醒。
“到最后死都没死成吗……”
察觉到自己还有思考能力,他不由得发出一声感慨。
“完全感知不到自己的身体,这里是天堂?”
“总不好让我下地狱吧,自己死之前干的可都是些为民除害的事……”
明明失去意识之前都已经感觉到刀刃推入心脏了,那股阻塞感现在还隐隐残留在手上。
“不科学啊,现在又是什么情况,只有思维还可以正常运作了。”
“自己变成植物人了?”
“千万别再活过来了,我可没做好吃牢饭的打算。”
……
一顿尝试后,小松知道自己没有办法脱离现状,不禁回想起之前发生的一切。
他是被人丢弃的孩子,被发现的时候一个人躺在路边的襁褓里。
恰逢当地孤儿院长四处接纳孤儿,义务抚养,就被执法人员送到了院长手里。
不过这个孤儿院倒不是常规的孤儿院,仅仅是院长为了赚钱衍生出来的工具。
以此来博取大众甚至政府的善意,孤儿院的经费能流给他们补贴生活的其实寥寥无几
小松他们从来没接受过正规的、体系化的教育。院长仅仅是雇了几个甚至没有教师资格的人教了他们识字和一些简单的常识。
她是一个眉头常年皱起的中年女人,脾气也很差,起码对院里的孩子从没有过耐心。
打骂是常有的。
在小松的记忆里,各种淤青自幼就常伴在身上。其实不单单是院长的打骂,还有其他一些年龄较大的孩子对他的欺凌。
他不是唯一一个受到这种待遇的,但绝对是最多的一个。
因为小松长的很奇怪,也许是疾病或者某种先天因素,他的容貌与常人截然不用。
不只是盖住半边脸的暗红色胎记,五官也比一般人要丑陋的多,十分的不协调。
在规则简单的孤儿院里,这就是遭受欺凌的标志,成长环境扭曲的孩子们才不会因为先天原因可怜他。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我才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吧。”
小松照镜子的时候常常这样想。
他喜欢踩着椅子扒着孤儿院的栏杆去看外面的车水马龙,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路过这里。
有牵着手穿着花样衬衫时不时突然一场热吻的情侣,有因为孩子顽劣屡教不改而跳脚的父母,还有一些夹着公文包脚步匆匆往地铁站赶去的青年人。
小松很好奇外面是什么样子。
那些夹着包的人脚步匆匆地要去哪里?
为什么那些情侣会驻足在角落处热吻?
对面兰州面馆里的面是什么味道?
还有门口这条路到底能通到什么地方……
他的疑惑太多了,但是没有谁能给他解答,院长和几个护工甚至不愿意多看他一眼。
只有一些翻出去又被抓回来的大孩子,能给他们带来一些新鲜的事:
往东走拐角那个超市后面建了一个特别大的公园,有好多和他们差不多大的孩子穿着一样的衣服和一样的帽子在里面玩。
在旁边小吃街偷了一盒臭豆腐,一开始还不敢下口,但是闻着是臭的吃起来比我以前吃过所有的东西都好吃。
藏在宾馆屋檐底下,总是听到里面传来奇奇怪怪的声音,本来能跑得更远的,但是因为害怕又自己回来了……
诸如此类。
这可能是他获取外面信息少有的方式,往往孩子们聊这些的时候还会把他踢到一边去。
小松就继续腆着脸挤到人堆边上。
他不在乎被踢几脚或者推搡几下,能多了解一些未知的事情是他觉得最有意思的。
但是这些翻出去的孩子所讲述的也仅限于跑出孤儿院那几分钟或者几十分钟眼里匆匆掠过的一切。
他们往往来不及经历什么就会被护工和保安抓回来。
回来之后少不了一顿毒打,还要再关到一个单独的禁闭室里好久好久。
小松不怕挨打,但是他怕被关到那个暗无天日的屋子里,他受不了待在这样一个封闭的房间,这让他更加没有安全感。
没办法通过钟表了解时间的变化,除了一天一次送饭的时候看不到任何人,只有孤独恐惧还有不知所措伴随着他。
小松本来打算老老实实的待在孤儿院里等待十六岁的到来,然后去外面自己再谋求生路,睁大眼睛好好看看这广阔的世界。
但是突然有一天,孤儿院接到政府的通告。
因为房屋老化,设施过于陈旧等种种原因,他们被要求搬到另一个由慈善机构出资新建的地方。
小松听到之后有点舍不得,他很清楚再换一个地方也是同样枯燥无味的生活,甚至有可能没机会再趴在栏杆上看到外面。
不如继续待在这个他十几年来长大的地方,他熟悉这里的一砖一瓦,熟悉瓦房墙上被院里孩子画的每一幅画和每一个裂开的缝隙。
事实往往无法遂人愿,这一天很快就来了。
他们被院长吆喝着开始收拾院里的杂物,一箱一箱的搬上货车上。
院长甚至没舍得把那些十几年的破玩具丢掉。司机询问的时候美其名曰要给孩子们留下一点童年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