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幼虎营(2 / 2)
“石安。”
“年纪?”
“十一岁。”石安回答。
“练过武吗?”小校又问。
“练过几天。”石安不露声色。
“哪里人氏?”
“燕州边安人。”
那小校抬眼看了一眼衣着朴素的石安,冷冷笑道:“原来是个乡巴佬,不合格,回去吧。”
石安纳闷,问道:“我为什么不合格?”
小校漫不经心道:“快走快走,你们这种来这混饭吃的乡巴佬小爷见的多了,你就算进去了,也过不去里面的考核,赶快回家去吧。”
石安想起项飞给自己编造的身世和提醒自己的注意事项,忙把身上带着的五两银子中的一两拿出来,悄悄在登记用的桌下递给那小校,道:“将军大人,我家里无父无母,只有这么点孝敬,日后我到了营中混出个样子,总忘不了您老。”
小校接过银子,见后面排队的少年也没人注意桌下的情形,一改刚才的嘴脸,笑道:“嗨,这话说的,我刚才看你这小子就是当兵的材料,里面刘大人一定能相中你,进去吧,石安是吧,右侧的大门排队就是。”说着,把石安的名字登记上册,一指右边的院子,示意石安过去排队。
石安抱拳称谢,往右边大门走去。
进了大门,庭院中里面是黑压压的人头攒动,全都是十五岁以下的半大少年,他们见石安走进来,有的面露鄙夷、有的神色紧张、更有的一脸敌意。
等石安进了院门,后面便有两个士兵把大门关上。
只听院子前面有一声音传来:“待考新兵列队,四考场刘都尉到!”
众少年按照衣着服色各自拉帮结派的站好,有的衣着华贵显然是朝中权贵公子,有的和石安一样衣着朴素的可能是平头百姓家的孩子,更有的穿着破烂,也不敢抬头看人的,应是流浪乞儿,石安心中不免想到如果不是石安、罗厚、项飞等人,可能自己还在边安镇上要饭度日,心中一阵可怜。
队列前面走出一个大汉来,这人身高臂长,起码九尺有余的身材,小眼睛大鼻子,留着钢刀般的短髭,身量宽大,在前面站定,虽然没有穿铠甲,但是石安一眼看出他是个带兵的将军,因为从气势上已经便不输滕家兄弟了。
那大汉环视诸位少年,大声道:“四考场五百儿郎听令,我叫刘通,暂时担任这个考场的考官,日后你们能不能留在我幼虎营中还得看今日你们的表现。”他声若洪钟,震得石安耳朵发麻。
刘通又道:“你们能到我这考场来,多半都是练过三两天功夫的了,下面我点到名字的出列,两两切磋一下,我再决定留不留你们。孙子浩、胡然,出列!”
被点到名字的两个少年从队列中走出来,二人都是衣着光鲜,面貌英俊,虽然才十二三岁的年纪,已经隐隐带着几分高人一等的贵气。
“开始吧。”刘通懒懒道。
孙子浩先抱拳行礼,随后胡然也回了一礼,却是胡然先发动了攻势。胡然武功灵动飘逸,孙子浩则是稳扎稳打,二人不多时便拆了十来招。
石安看这二人的穿衣打扮和武功章法就知道二人一定是名家子弟,非富即贵,心想这两少年一定常与人切磋斗技,既有杀招妙招却又注意分寸绝不伤了对面分毫。
二人又拆了数招,只见孙子浩率先后退,拱手道:“胡兄长武功精妙,小子不是对手。”竟然认输了。
刘通冷笑道:“你孙子浩是少府孙大人的内侄吧?那你一定是司空胡大人的贤孙了,你们打的柔柔弱弱,畏首畏尾,像娘们儿一样,我老刘不吃这套,两人都是乙等!去吧。”
石安这才明白,原来那个胡然家中的长辈是孙子浩叔叔的顶头上司,怪不得孙子浩先手行礼又匆匆认输,敢情这庭院中的考核也都是人情世故,又不禁在心里暗暗佩服刘通,只是个预备役军队的都尉,就敢不给当朝大官留面子。
而石安没想到的是,幼虎营的上面是当朝太尉徐若谷,而徐若谷是丞相的得力臂助,别说是两个官家公子,就是他们家中长辈亲来,可能还要给刘通说几句好话。
又上场了几对少年,分别定了乙等和丙等,过了大概半个时辰,一个甲等通过的都没有,甚至还淘汰了数十人划分到了不会武功的组别去,刘通心想看来今年幼虎营想招揽些人才的想法又是难了,随即看到两个名字,大声念道:“石安,步君杰,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