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就业选择(2 / 2)
这个理由,他自己无法说服自己,反而认真思考前辈说得话。
江焱走了一段路,感觉自己最好还是去内陆大学吧,转身跑回去,“李先生!”
“怎么了?”李鸣停下来问。
“我想问问。你有什么推荐?”
李鸣“呵呵”笑,“孺子可教。”思索一会儿,“国内的大学,生态这块排列比较靠前的,一个在东北,一个在浙江,还有长沙。江学者要不去东北试试?那儿有片防护林,红松林也是我们国家重要的碳源之一,江先生也熟悉那里。”不忘教导,“不要轻视基层工作。江先生从基层爬上来,应该也清楚吧。”
是吗?
江焱开始认真思考东北那旮旯。
“我听说那所学校近期要选院士,有院士在,基金、项目会很多。我到时候再给你写封推荐信,你可以直接享受特聘教授的待遇。”
听起来很好,江焱直接吃福利。
“谢谢。”江焱礼貌。
“你什么时候能上任?我今天晚上就帮你写推荐信。听说你夫人也很厉害,直接去一个学校吧。”
“不了。她在这边教学。”
“怎么可以?那不成给外国人做教育——”李鸣先生还是这个观点。
江焱有些恼怒,喝止,“李先生!”盯着对方的眼睛,“我知道你有爱国情怀,也清楚你们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遭遇许多歧视,但麻烦不要用这套标准要求所有人。我夫人想在哪里教学,是她的自由。”
李鸣愣住,思索片刻,说声“抱歉”。
江焱没有再谈下去的欲望,“谢谢你的好心,我走了。”
江焱摸出小灵通,给杨雪打电话,“在哪儿?我去找你。”
杨雪说了个地址,江焱找过去。
路上江焱还在思考就业地点,与杨雪说了一声。
杨雪回复:“我尊重你的选择,你想去哪里都可以。如果想你,我会去找你。现在飞机很方便。”
东北有机场,首都也有,他这次是在城市,不在边远地方,选择还是很容易。
次日,江焱送杨雪面试。回来的路程,江焱给老徐打电话说了自己的想法。
“你说去哪?哪儿?东北?你疯了?你都多多少年了,多大一个博士,你去东北那个犄角旮旯干嘛?别听那老头子瞎忽悠!回来,我跟你细说!”老徐一阵输出。
江焱也打算去听听老徐的意思,预测后续的结果。
打车赶到茶楼吃早点,老徐已经在里面等着,点了不少笼的点心。
“你仔细说说,对方怎么跟你说得?”
江焱:“是专业最强的学校。”
老徐:“屁!现在都看城市辐射!你现在专业最强有什么用?你也说是全国输送人才最多的地方。他那儿有多少人才都得往外流。整个东北都不行了。这几年人才流失成什么样了,你还跑去那儿?”
江焱:“说是马上有院士!”
老徐:“他现在有吗?没有就是未知数!全国多少学校,顶尖学校还有科学院多少人要评院士,就一定是他吗?就是评上了,你一个新人过去干嘛?你就是老师的工资,清贵而已,给自己加那么大意义干嘛?你和弟妹在一个地方,香港也好,上海也好,去首都也不错,哪都是好地方。怎么人家一忽悠下基层,你就真往基层走呢?”
江焱:“特聘教授。”
“不用他,你也能特聘教授!”老徐吼,“你跟着我多少年,不知道对外包装有多少水分?有个水沟子就敢说临渊靠海。有个草就说绿化好。有个亭子都说设施完善。你那什么特聘教授,用他来说事?他就是一愤世嫉俗老头,盯上你这愣头青。别人都没搭理过他,就你上心了。他不盯着你,盯着谁?”
老徐越说越愤怒。
江焱思索着,不知道该怎么说。他曾经仰望过那所大学,至少没有83年的宪法更改前,东北是所有人的梦中打工地,与广州,上海是差不多的。
第一个城市化的城市在那边,计划生育执行最彻底的地方也是那儿,人民幸福指数高。
83年之后,江焱没有去过那边,不再清楚那边的情况。
老徐不是不清楚江焱的死脑筋,这家伙有时候就是一股自我奉献精神,自我感动,不听劝。
“这样,你先别急着做决定,先和我武汉看看,大城市的机会不是小地方可以比的。你再去那个地方看看,不要签很久,就签一年,三年短期的。不满意随时跳出来。”老徐给出缓和方案。
江焱答应。
杨雪安定好后,江焱跟着老徐去武汉参加拍卖。这次的拍卖比上海小很多,拍卖厅只是几十座位的小场地。
“我都打好招呼了,基本就是走个过程。中标的就是我们。”老徐说。
不犯法吗?
再想一想,很多法律具有滞后性,在此之前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且不会向前追溯。
现在的经济律法还十分简陋,因为市场也才刚刚起来。
老徐在里面坐着,几位老板向他打招呼,话里话外都捧着老徐。老徐也很受用,习以为常。
江焱没话讲,与老徐打声招呼去外面抽烟,看到几个老板在外面等。
江焱与他们攀谈,“你们是包工头?”
“你是谁?”
江焱:“我是老板秘书。”指了一个捧老徐臭脚的老板。
对方见到那人立即有兴趣,“我们是。刘老板是不是拿到项目了?可以转包给我们。我们园林绿化很厉害的。有80多个工人。”
“别听他瞎扯,他就8个人。给我们,我们干了三十年工地项目。都一清二楚。”
“滚犊子。你前面二十八年都在工地干大工,现在才出来做包工头。”
江焱目瞪口呆,这些语言艺术都很优秀啊。
拍卖室里面是一包,二包,外面是三包,四包……一道道转包。
老徐不费力拿了大头,剩下的小头就是这些小的包工头们。
“多少钱?”
包工人看江焱不懂人情世故,“啧”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