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生物防治1(2 / 2)
这次项目聚集地在上海碰头,大家先碰头,集中调查,商议对策。
流程,江焱参加过几次已经很熟悉了。
到了上海之后,江焱立即去了汇合地,已经有几个专家到场,都不是熟悉的面孔。
他今年已经四十二岁了(按照前世的岁数接着往下算),在这些人之间依旧是最小的。
如果在座都是大佬,江焱愿意本本分分做人,听从安排,不冒尖,跟着站队。
但如果不是……
此前那位大佬的蝗虫实验报告,他等了多少年也没有等到。他追着小杰问过,没有从bJ寄过给他的信。
大佬的“语重心长”“保险起见”都是客套话,体面话。
这次的专家有七位,江焱是被李鸣先生推荐过来的,其他人是领域内的专家,虽然互相不认识,但都听过名字。
“江先生,介绍说你是刚博士毕业。之前在哪里读书?怎么没听过你?”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人首先开口。
在无人开口的时候,这位首先开口,不是领导也是想争夺控制权。
不知道是不是经历过事情多了,江焱现在对这些事情十分敏感。
他不想再由一些无水平或者只会和稀泥保持表面平静的烂人在自己头上指挥他办事。
江焱朗声开口,“是,我以前是在浙J农学院读大学,下基层干了十年的活,后来在香港x大读林学院,m国N大读得博士。因为主要在基层以及外国,所以大家不认识。”视线扫一眼周围的人,知道大家都在听。
准备继续开口,眼尖注意到对方还要开口准备,抢过话语权,“不过我十多年前已经写过文献,因为是在西北基层做防护林,所以写得是杨树林治理问题与沙地种植效益的探索。在东北的时候,指挥过森林防火,参加过蝗灾救治,是第一批实际使用生物防治的理论的人。”
“在基层生态治理与学术问题探讨这一块,我不比人低。”
最后这话,多少有些自大,不符合中G谦虚有礼的国情。
江焱习惯了掌控主动权,也吃过没有主动权的亏,不想因为这个事让自己事业不顺。
江焱的话说完,看到对方尴尬地抿嘴,不再主动引起话题。
江焱调动气愤,“领导不在,不如大家各自介绍自己和做得方向,项目。”
大家一个个开口,有得是林学,有得是微生物学,有得却是遗传学,水产类。大家都在各自领域有一定的成就和知名度。
江焱以为这些人可能都认识,是一个圈子,结果发现不一样。
“大家都不是一个圈子。”江焱诧异。
旁边的笑一笑,“属于生态类的大圈子,但又不一样,对其他人有得听过名字,有得就完全认识。”
基本上属于甲认识乙丙,乙认识丙丁,丙听过戌,戌知道甲乙的名字。只有江焱,大家都没听说过。
江焱点头,如果是大家互不认识,那还行,抱团现象不会太严重。
“说起来,这里只有你是最专业的,你是第一批的大学生,有过十年的基层经验,也有生物防治的项目经验,做组长最合适。”旁边人笑着说出话头。
江焱看过去,之前那个开口想冒尖的人是湖南人,在本省教学,姓张。张教授没有说什么。但是神色也算不上多好。
“可以,可以。”大家附和。
江焱比想象中顺便得拿到了组长之位。
“生物防治的资料,大家都有吧。先做调查,时间是七八月份,九月份大家都有教学工作,尽量就在九月前完成。”江焱自然而然地开始分配。
“咱们是七个人,互相专业不一样,考虑问题不一样,也就没有必要分组调查。咱们这次的主要问题是:小龙虾和水葫芦。”
“主要都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咱们重点选取洞庭湖,鄱阳湖,上海海口看一圈,再去福建,厦门简单看看。最好,是当地做实验,讨论问题。大家有什么问题什么想法一定及时说,可以立即实际探查,测明结果。”
强调规则,“大家带过学生,报数据的时候,记录数据的学生唯唯诺诺不敢吱一声,没听清也不敢说自己瞎写,事后回过头要返多少工,重新回去对麻烦,大家心里有数。咱们效率和结果正确性第一,除了组织纪律这块听我的,意见不同时我抉择,其他时候我没有多余的权力。大家都是行业里的佼佼者,希望组成小组能发挥出远大于7的力量。”
台下响起了掌声。
江焱立即阻止,“没什么事大家散了吧,今天先休息,准备明天去海口,去考察附近小龙虾的情况。”
大家离开的时候才发现窗外一直站着一个人,穿着军衣,是d委里的人。
江焱出去,看到这位鹤发鸡皮眼窝深邃的老者吓到了,“原来您一直在啊,抱歉,抱歉。”
“你们已经选出组长组织工作了,我就不需要进去了。”老者称赞江焱,“你表现得很好,李鸣没推荐过人,确实不错。又问,你对这次的任务有什么想法?”
江焱陪着老者边说边走。
这次的主要问题是生物入侵,主要任务是小龙虾与水葫芦。
小龙虾算是近些年暴涨的生物,在淡水流域泛滥。
水葫芦的历史梗久远了,开国前便泛滥了。最开始是作为马的粮草引进来得,后来成为猪饲料,现在猪也不吃了。
水葫芦扔在水里沾满整个水面,吸收水里的氧气。水里的生物,例如鱼,虾,都活活憋死了。
但水葫芦的繁殖能力很强,这个夏天清理了水葫芦,下一年游发现水葫芦把湖面沾满。打鱼的船都无法划动。
很是棘手。
除此之外,加拿d一枝黄花也是有名的生物入侵种,除了青藏高原,已经全国泛滥了。
各地入海口也都有生物入侵的现象,但是并未被重视。
“我是希望如果能找到生物防治的方法,是最好的。生物防治好比中医,治疗时间长,但能治根,副作用小。化学防治好比西医,快速,能立即对症下药,但有时候治标不治本,且后续隐藏着风险。化学污染比起生物入侵是更麻烦的存在。”
“但这些生物入侵种,本身能入侵便是因为在我国没有天敌,气候条件事宜,我们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生物防治方法。如果九月前没有生物防治方法,会建议先以化学药剂处理压制。”
老者点点头,“小江同志多费心了。”忽然转移话题,“你父母是不是在这边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