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生物防治2(人)(2 / 2)
又问测量的人员,“地多大?”
“一亩六分地。”
一亩六分,一千二的产量很低了。两千多还差不多。
损失这么大?
大家又继续抓了一会,也没抓到多少,只有十二只。将田畦补好。
大家围着麻袋装的龙虾组成一个圈。
生物专家先抓起一只,看钳螯,看头,看尾巴,“这个是克氏原螯虾,是最初入侵我国的小龙虾种。”
江焱看一眼日头,快中午了,不可能中午还干活,“走,我们去吃小龙虾,也算研究了。”
大家立即上车,换掉鞋子。
车子开了半个小时,进入镇子,镇子里有一条街道,五家吃饭的地外面都放了牌子,表明有爆炒小龙虾。
江焱找了一家人最多的饭馆,进去先要了三十斤小龙虾,麻辣、十三香、蒜香三种口味。
“要我说,直接吃光小龙虾就好了。”江焱开玩笑道,“大家都说人是食物链上最顶尖的生物。这小龙虾在中国这么活,要我说,直接号召大家吃了就是。”
生物学家一听,立即拎着那袋野生小龙虾过来。
这群小龙虾离开水,依旧生龙活虎。
生物学家又从老板水池里拿一只放旁边做比对,“江组长,你看看,两只有区别吗?”
两只小龙虾见面,黑色野生小龙虾立即发动攻击,钳螯夹着水产小龙虾的螯的下肢,一发入魂,直接控制水产小龙虾,压着对方打。
但明明水产小龙虾个头更大,钳螯个头更大,虾尾也大。
不一会儿,野生小龙虾便制服了水产小龙虾,直接肢解了同类,并将肉往自己嘴里塞。
“主任你说得,大家都想过。七八十年代,就有一批人号召吃小龙虾。现在也有很多所谓的专家天天在报纸上说“吹光小龙虾,为国家做奉献”,但其实,吃得种与在地里搞破坏的野生种根本不是一类。”
生物专家继续说,“野生种更凶残,很难抓。专家号召吃小龙虾后,被媒体报道,带火了小龙虾。很多人养起了小龙虾。他们养得不是野生种,因为很难抓。我们今天这么多人一个多小时也才抓到12只。”
“所以他们培育了肉更多的塔斯马尼亚螯虾,墨累河螯虾,也包括抓到的野生种克氏原螯虾,培育过后的尾肉更多。”
“在专家号召下,小龙虾越来越多。即使吃客越多越多,小龙虾只越来越多。它们一年一产,三个月就可以上市。”
“在培育过程中,有不少小龙虾逃跑,进入农田。它们的挖洞能力和攀援能力强的它们被抓到的概率很小,对高温、低温、低氧及水体的富营养化都有很强的适应性。即使水流被污染,他们依然能活着。”
“所以,野生种被捕的数量小到忽略不计,水产养殖的小龙虾暴增,逃跑进入农田的小龙虾增多。这些没有天敌的小龙虾次年数量又翻倍,数量只增不少。”
微生物专家接话,“野生小龙虾作为底栖动物有富集作用,如果水流被污染,它体内会不断吸收重金属。”
“重金属含量直接与生活环境相关。目前,我国水体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部分水体泥底的重金属锌、铅、镉和汞等超标几十倍以上。但是,这种富集作用并非小龙虾独有,而是普遍存在于生物界。或者说,所有的底栖动物和水生鱼类都面临类似的威胁。所以说,污染严重地区的野生水产品都是需要谨慎食用的。”
“市面上的这些小龙虾集中饲养,反而干净些。”
微生物专家开口,“江组长,我要几只野生小龙虾做微生物检测。”
森林生态学家江焱点头,继续刚才的讨论话题,“说到富集作用,我想到了十分之一能量定律。与十分之一能量定律相反的是,毒素是富集的。也就是一只小龙虾只吃了30克的能量,其中包括3克毒素。但是它的体内不会只是3克毒素。它的毒素只会越来越多。”
“等到人类吃到嘴里,这只小龙虾里面的金属毒素可能已经到达30克。就像《寂静的春天》里的ddt一样,毒素会随着食物链的一层层传递而叠加。”
“野生种小龙虾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不可忽视。
小龙虾端上来了。
大家的话题立即有所变化。
土壤专家(也研究微元素)边说边剥小龙虾:“小龙虾身体重金属的分布是有差异的,头部铅、镉等重金属含量高于尾部,有时会略超标。比如无锡曾检出小龙虾头部镉元素超标,但不严重,而且尾部没有问题。虽然小龙虾尾部汞含量高于头部,但并无超标记录。总的来说,小龙虾可以吃,但不建议食用小龙虾的头部,也不建议油炸后吃其虾壳。”
这也是一枚吃货。
江焱笑道,“外国人也吃小龙虾,美洲、欧洲和非洲的人都在吃。”
“所以小龙虾真正给我们带来的麻烦,是野生种以及水产种养殖逃逸后引发的问题。一旦它们逃逸到野外后变成了非常不好对付的入侵物种。”生物学家总结。咬着肉整体剥离虾尾壳的手法相当熟练。
林学专家开口,“母亲小龙虾已经扩散至中国的20多个省份,南起海南岛,北到hLJ,西至xJ,东达崇明岛均可见其踪影,华东、华南地区尤为密集。”
敲敲桌子,“这里是重灾区。”长江流域的小龙虾是最多的。
小龙虾以其强悍的生存能力闻名,它们在清水和污水中均能生存,可以耐受零下15摄氏度的低温,也可以耐受40摄氏度的高温。
虽然水体缺氧会对它们的生存状况有比较大的影响,但是它们可以上岸或借助漂浮物在水面呼吸,在潮湿气候条件下可以离开水体存活一周,这足以帮助它们进行短距离迁移。
食性也很庞杂,植物、藻类、水生昆虫等,不论死活都可以食用,也存在同类相食的现象。这些使它们具备了极限生存能力,在不利的条件下可以渡过难关,而在有利的条件下则可以迅速繁殖。
江焱边吃小龙虾边补充,“小龙虾问题首先是来自农业方面的问题。小龙虾对稻田具有破坏作用,它们不仅会破坏水稻幼苗,其挖掘巢穴的习性也会造成稻田的水肥流失、田埂坍塌,对于南方的梯田尤其如此。
“对水利设施而言,小龙虾的一两米深的巢穴也是极具破坏力的,尤其是对于分布密度比较大的土堤。如果说白蚁可以造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虾穴恐怕也不逊色。”
土壤学家补充,“也给农田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生态破坏。它们会取食本土的水生动植物,对本土生物群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我师兄在云南做研究,表明小龙虾对本土两栖动物的影响可能比我们之前预想的还要严重。他的研究不仅证实了在与其他入侵物种共存的水体中,对比入侵物种,比如食蚊鱼,小龙虾更倾向于捕食本土物种,而且小龙虾对华西蟾蜍的蝌蚪表现出极强的偏好。都意味着小龙虾给本土的农田生态系统造成很大的问题。”
周围吃饭的人都转过头看着这一桌的客人。
一顿饭变成一场课题讨论,且各自的手都不停,手边都有一堆的“虾头”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