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5 章 兰台提案,检覆新纲(2 / 2)
凌霜自幼练武,身体好得很,怎么可能说怀不了就怀不了!
他没给这些大夫什么好脸色,凌霜却很淡然了。既然近三年都没法怀上,那说明别人看得确实是有道理的。只要薛侨不在意,她压力就小了很多。
“霜儿,过阵子咱们到洛阳去看看。”
“圣人会答应么?”
“我准备给他上道奏疏,最近一直在整理头绪,已经理得差不多了。”
第二天,薛侨直接向圣人上奏:《请检覆秘书省四库书事奏》。
由于秘书省直接向皇帝汇报,所以不需要发到尚书省各部,而是直接向皇帝请旨,由门下省分辨轻重。事情很大,门下省递交给了圣人。
圣人没有上朝,两天后单独把薛侨召到南薰殿。
“薛卿,朕看了你的奏疏。你说盛世修书,这句话朕很赞同。你想收集散落民间的先秦简书,朕以为确是良法。重整四库分类、增加近世著述,朕有不明之处。”
圣人对文化很重视,即位之初就下令秘书监徐坚整理三十卷《初学记》,让皇子、宗室阅读习文。看到薛侨确实锐意进取,他也起了兴趣。
“陛下,经史子集的分类确实很好,但有些学问却没有记录下来,例如书法、绘画、音乐、围棋等等。集部按人来分,确实是一种方式,但却难以索引,体裁、主题都可以成为索引。这是分类方面……”
“大唐立国百余年,许多方面都大大拓展了前人所见,这些也需要整理收集、著述。例如地理,微臣曾到过西域、河中地区,前人著述固然有《大唐西域记》,却仍有不甚明晰、难为朝政军事所用之处。而南方沿海,已有远洋商船,探诸海外也需记录。又如兵书,前代的阵法、兵法都已老旧,不合此时的装备、军阵,也许重著……”
“又如经书校注,《五经正义》固然已经很全,却仍有疏漏之处,且新辈大儒结合现世风俗、思想也有自己的见解。作为科考则暂不需变动,作为学问,则仍需补漏查阙,引入新的观点。”
圣人饶有兴味地望着薛侨。
“薛卿,工程浩大,你打算怎么做?”
薛侨道:“万事之端,首在得人。微臣以为秘书丞以下,若要安置中书门下要员,可如彭城郡王一样加同正员头衔。而正官还是给具体做事情得人……”
圣人点头道:“这个不难,朕喜欢锐意进取的人,得罪人的事,朕帮你做。但秘书丞、秘书郎的人选,都需要德望服人的文士,朕的翰林院才士可不能给你用。其他人,你有合适的人选么?”
薛侨道:“臣想请两个月的假到东都附近,拜访两位大儒,看能否请到他们下山。”
“哪两人?”
“元鲁山、萧茂挺。”
圣人听到这两人名字,微微点头。
“不错,朕也知道元德秀、萧颖士这两人。若请到他们出山,秘书省确实能提高声望,只是……”
圣人顿了顿,说了句薛侨意料不到的话:“朕正准备去华清宫过冬,三月再回来。本来认为你在秘书省无所事事,打算让你跟着一起去的……”
每年寒冬,圣人都会去骊山华清宫,皇子、皇孙、外戚、三省六部官员都跟着去。但秘书省掌管图书馆藏、校对,离不开长安,通常是不去的。
“微臣哪有这个福分……”
圣人笑道:“怎么,朕说过你是朕的爱将,把你放到秘书省,就忘了么?你还年轻,功劳太大惹人嫉妒,朕把你闲置几年,是为了保护你。将来太子用得着你……”
薛侨眼眶又有些湿润,跪倒谢恩。
说实话,皇帝对他着实不错。
圣人还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还有,秘书省虽然简单,你要做的事情却不容易。朕许你两月的假,但你的方案,还要多思量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