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0 章 华阴谕令,赐浴离宫(1 / 2)
薛侨与凌霜下山,让薛坚去洛阳将马车带来。
元德秀家徒四壁,只收拾了书籍和一方古琴,其余都留在山上,等修书完成再归隐此间。
萧颖士的名声,其实不下于元德秀。
他也是兰陵萧氏后裔,天资聪颖,十九岁举进士,而且是在策论试中排名第一。裴耀卿、韦述、张均都十分器重他,门生遍天下,连日本都派使者来邀请他东渡,聘为国师。
他是韦述选定的史馆接班人,因为李林甫的缘故,免官归隐于太室山,此时也不过三十六岁!
对于再入史馆的邀请,萧颖士是犹豫的。
“主昏臣媚,内外皆忧,为何要入朝?”
元德秀只说了一句:“因为我们只是做学问的,朝局有时清明,有时昏聩,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萧颖士恍然大悟,当即同意了。
但他还是问了薛侨一个问题:“薛侯,十年之后,天下会如何,你怎么看?”
比起元德秀,萧颖士更年轻,也更关心军国大事。
张镐也望着薛侨,看他如何回答。
薛侨当然是知道的,他皱了皱眉头,叹道:“如今外重内轻,将相不和,已经是危如累卵。不用十年,只怕两三年之后,国家就有变故。”
萧颖士问:“薛侯有何良策?”
薛侨道:“各位都是高人,我不瞒你们。我的对策就是尽快站到圣人面前,对朝政能有所影响。否则看到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萧颖士道:“如果来不及,却又如何?”
薛侨回答:“我有精兵千人,在河北之地的后方,东平郡王知道这支军队的厉害。若我与朔方军合兵向东,范阳军不敢全力向南过黄河。”
萧颖士点点头,对薛侨道:“如此河东无忧矣,只是河南无薛侯一般的良将镇守,眼前山下这些百姓,不免涂炭。”
张镐道:“所以咱们需要让薛侯做到更多!”
萧颖士躬身道:“萧某盼望薛侯掌政之日到来,愿效犬马之劳。”
太室山已是白雪皑皑,两辆马车在六位亲兵和张镐护送下,一路缓行,先往长安而去了。
由于寻医是私事,薛侨夫妇单独返回洛阳。
他们在洛阳各处医馆询问,看哪里有良医。有的人推荐洛阳城中的大夫,有人推荐山间隐士,他们在这里逗留了二十天,还是没有找到能够医治的人。
眼见凌霜越来越失望,薛侨一路宽慰,经常说笑逗乐她,沿途山水又美不胜收,她才卸去忧愁。
长安御医的事,薛侨慢慢透露了一两句,却也不敢说的太死,怕倒是徒劳无功,反而让她绝望。
“霜儿,咱们回长安吧!”
“子昂,我怕御医也没有办法……”
“天下多有奇人,咱们这般年轻,慢慢找,找不到也没关系,两个人游山玩水,老了就像鲁山先生一样结庐山间好不好?”
“我才不想吃叶子,跟羊似的……”
“哈哈,咱们只隐居,不过苦日子!”
“子昂,我明年就二十岁了,有许多人二十岁都生了三四个了……”
“从二十岁开始,每年生一个,生到四十岁,凑二十个孩子怎么样?”
“哼!最多给你生三个!”
“那我想要二十个怎么办?”
“胆子越来越大了你!故意探我口风是不是?”
“我哪敢……”
两人说说笑笑,一路回到了长安附近的华阴县,住在驿馆中。正在吃晚饭的时候,驿长走上前来。由于进驻驿站是要出示身份的,所以他知道薛侨姓名。
“敢问是汾阴侯驾下么?”
“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