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动员(2 / 2)
榜文撰写好之后,启让下属誊写数份,分发各地城邦部落,奴隶们看了榜单,自然是希望解除奴隶身份,获得自由,那些贫穷百姓看了赠予十亩良田,都想着让家人衣食无忧。那些贵族子弟虽然衣食无忧,但是那些贵族家的非嫡长子不能承袭爵位,稍微有点进取心也都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发榜之后,世人都踊跃报名,因为这是随禹王姒文命出征,所有人都相信在姒文命的带领下便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接下来启,就是要计算需要准备多少粮草辎重,还要根据往年各地诸侯城邦的粮食人口产量,分配每个诸侯需要完成的数额。启过去打仗之所以百战百胜,离不开战前的这些复杂的计算,为此他还发明的算筹,提高计算的精准度。
启的下属们从来没见过这副场景,过去打仗大家都是看着办,都是陛下随便说个数,下面看着办,诸侯们没人管也只好看着给,有时候看着别人给少了,自己不愿意做这个冤大头,也不愿意多交,结果姒文命每次都焦头烂额,要么就是抓壮丁强征,要么就是硬着头皮上,靠着自己的威望和神力去打仗。
这下倒好,启把这些诸侯往年的进贡的账本一算,粮多的多交,粮少的少交,擅长造箭的造箭,盛产马匹的地方进贡马匹,算的明明白白,诸侯们自然不敢怠慢。
总而言之,战争准备工作有条不紊进行,不仅如此,启还让扶余王介绍当地地形,并且把地形图画出来,制定战略。
扶余王看到这位夏王殿下,如此精明能干,不由得感叹,自己身边如果有这样的奇才,绝不会输给东夷人。
就这样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这天扶余王在偏殿里唉声叹气,他的儿媳走了过来:父王为何唉声叹气。
扶余王说道:看到夏王了吗?倘若我身边有这样的人,何至于沦落于此。
那夏王殿下确实不世出的奇才。
我是听了你的话,才将李金秀送给禹王,现在看来可能送给夏王可能会更好一点。
父王这么想就错了,这次出征的是禹王陛下,父亲除了将妹妹许配给禹王,也没有什么送得出手礼物了,况且李金秀自幼崇拜陛下。
只可惜夏王不能继承禹王之位。
父王这么说还为时过早,那皋陶年纪也不小了,而夏王正值壮年,二十年后情况谁知道。
你说有没有办法收揽夏王。
这个可急不得,我观察夏王数日,他不好金银财宝,也不好美酒和女色,平日吃的也非常的简朴,王公贵族能做的像他这样的屈指可数。不如这样,父王邀请他到我们那里,我亲自做上一桌饭菜,我们再试探试探。
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