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一群好基友(2 / 2)
做好了准备,耿乐按照萧墨的要求,开始调适心理。首先要全身放松,放弃对身体的任何掌控,同时消除任何挣扎抗拒的心理。若是萧墨在体外,耿乐还要在心理上进入虚、空、静的状态,放松全身,敞开心神,欢迎并接纳外部世界的传递过来的一切,就像当初练习所谓的六合太真无极灵慧功时一样。否则,萧墨探入他体内的时候,就会遭遇身体的强烈抗拒,以萧墨目前的功力,要探入进来还不太容易。但是,现在萧墨已经在耿乐体内了,做起来就方便了。
萧墨探出大手,直接抓住耿乐的魂体,猛地一撕。耿乐就感觉到全身所有皮肤都被撕裂揭开一般,剧烈的疼痛霎时充满脑海。神魂经不住这全身上下同时袭击过来的剧烈疼痛,顿时,耿乐就昏迷过去。
并不是昏迷过去就完了,昏迷过去还是照样疼,只不过心理上崩溃了,无法处理这些痛感罢了。耿乐就感到仿佛突然被扔入滚沸的油锅之中,全身被滚油煎炸,突突突地冒着气泡。想动也动不了,能动得了也毫无意义,根本不知道能干什么。全身上下无差别地剧烈疼痛,躲无可躲,避无可避,身体能动又能咋地?
萧墨用最快的速度将耿乐的魂体从耿乐身体中分离出来,迅速送入银丝蚕衣中,用银丝蚕衣包裹好,使耿乐得以避免魂体能量的快速流失,也免去了光线的灼伤和冷风的刮割之苦。分离灵魂的过程越快越好。这与快刀割肉比钝刀割肉好是一个道理。
当然,这个过程的快慢也与双方的功力差距,与耿乐是否抗拒有关,还与萧墨是否已经存在于耿乐体内有关。否则的话,就不会这么顺利,也不会这么快速。这个过程拖的越长,耿乐遭受的痛苦就越多。
现在,刷地一下,耿乐的魂体就被从躯体中撕裂分离出来。虽然疼痛极为剧烈,瞬间耿乐就疼得昏迷过去,但时间是短暂的。当然,免了撕裂之痛,免不了被剥离躯体以后的修复之痛。好在有银丝蚕衣,又能为耿乐免去光线灼伤和冷风刮割之痛。这样,耿乐受的痛苦,实际上已经被免去大半了。
本来,萧墨是有办法给耿乐做麻醉的,如果不是在体内他可以快速地将耿乐魂体与肉身躯壳分裂,如果没有银丝蚕衣的保护,他就会用麻醉的方式来进行这一过程。否则,若是造成耿乐心志受伤,那麻烦就大了。
现在这种痛苦,耿乐应该能承受的住。耿乐也应该去承受,因为这同时也是一个修炼心志的过程,是一次宝贵的修炼机会。人在顺境中长大,并不太容易找到这种机会。心志得不到锤炼,要想变得坚韧茁壮并不容易。麻醉的事情,他跟耿乐连提都没提,免得分心。若看到耿乐坚持不住,他自然会使用麻醉的方法。但那样的话,他会有点失望。耿乐是不可多得的修炼灵修功法的好材料,他不想让这种失望出现。而且,麻醉本身对心志的形成也有阻碍,会妨碍魂体修复的过程和修复的结果。
被裹在银丝蚕衣中的耿乐魂体,孱弱地蜷缩成一团,躲在几张厚厚的棉被之下。他没有喊叫,只是忍不住地发出颤抖的哼哼声。在萧墨猛地把他从肉身躯壳中撕裂出来的时候,他不由自主地大声哼了一声。之后,哪怕是在昏迷中,他也只是发出颤抖的哼哼声,这完全是不受控制的自然呻吟。
萧墨守在一旁,继续修炼。这时候的耿乐手无缚鸡之力,生人的惊扰很容易给他造成巨大的创伤,外来的孤魂野鬼也很容易侵犯他的魂体,让他魂消魄散。他只能守在这里,不能有任何放松。
一天之后,耿乐的神智逐渐清醒了。对疼痛的感觉变得清晰起来。仍然是很疼,仍然是什么也做不了,但是神智已经不会因这些疼痛而崩溃了。这可能有疼痛逐渐减弱的原因,也有神智变得坚韧的原因。无论有多么疼,只要你摆脱不掉,最终你都得受着,最终你都得适应,最后变成日常习惯。开始时大喊大叫,然后变得呻吟不已,然后保持沉默,最后熟视无睹。人人都得经过这个过程,何况他耿乐。
耿乐开始尝试一处一处地感受身上的那些疼痛。它是怎么疼的?肉身有神经,魂体就是一团气,为什么也会疼痛?他仔细探索那疼痛的地方,像做数学作业一样,试图分解那疼痛本身。一丝一丝的,怎么产生的?怎么传过来的?这疼痛本身是一团气吗?它如光晕一样吗?有颜色吗?如声波一样吗?会振动吗……就这样思考着思考着,被他探索的地方变得不疼了,似乎这些疼痛真的被他分解,变得不再是疼痛一样。然后他慢慢地睡着了。本来,魂体是不需要睡眠的,但他刚脱离肉身,受伤严重,魂体非常孱弱,就睡去了。
这是没有疼痛的一次睡眠。
后来,他又被疼醒了。是其他地方的疼痛变得清晰起来,疼醒了他。他又开始探索这些疼痛的地方,慢慢地将这个地方的疼痛分解,变得不再是疼痛,而是一团问题,一团若有若无的丝,一团似明非明的气。然后,又进入睡眠之中。
就这样,又过了一天,全身的疼痛都被他分解掉了,他身上不疼了。当然,实际上并不是不疼了,而是疼痛不明显了。跟之前全身的剧烈疼痛相比,现在的不明显疼痛就好像不疼了一样。
他突然间,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许多无形的东西,可以化解为有形,许多有形的东西最终都能化解为无形。就像人脑中的意识,跟人脑中的神经联结密切相关一样,魂体的意识跟组成魂体的“气”的排列有关。整个魂体好像就是一团意识。魂体之气的散发,就是不断地破坏这团意识的外围结构,因而这团意识感到疼痛。如果这团意识学会生成一种外部保护膜,让魂体之气不容易散发,那么意识就不会感到疼痛。
他试图探索给他的魂体“编织”一层保护膜。魂体不疼了之后,思维就灵活了,也更清晰了。很快,他就察觉到,他的魂体已经生成了一层非常薄,非常脆弱的“膜”,这大概就是他不再感觉到明显疼痛的原因。
他小心地探索这层膜,意识集中在这层膜之上。随着他意识的集中,他发现魂体内有丝丝白气在这次膜上汇集,这层膜慢慢就变得不再那么脆弱,有一定韧性了。嘿,竟然能用这样的方法使皮肤变厚!这是一个重要发现。于是,用同样的方式,他给其他地方的皮肤也做了增厚。
他不知道的是,他做的这些事情,一般的孩子是很难做到的。长时间地稳定地集中意念到一个问题上,集中到身体的一个部位或一个点上,一般孩子根本做不到。也就是他早就养成了神思明澈,存于一点,不为外物所扰的心志,才能自然而然地做到这一步。集中精力于一点,并不难,难的是长时间稳定的把意念集中到一个点,特别是一个虚无的点,一个自己构思的点上,而耿乐能轻易做到。
耿乐善于思考,能够把问题层层推进,深入解构。当把问题想得很深的时候,问题已非原来的样貌了。有时甚至连本质都变了,会发生很多神奇的事情。现代科学中,宏观世界中物体的行为,和微观世界中量子的行为区别是很大的。微观粒子既具有粒子特征,又具有波动特征,可以曲线传播。两个纠缠的量子,无论有多遥远的距离,观测确定一个量子的状态时,另一个量子的状态瞬间确定。人们认为这两个量子之间具有某种与距离无关的某种信息传播途径。这种现象在宏观世界看来是绝不可能的。
耿乐在思考问题很深的时候,他的意念锁定的对象也在发生类似的转变。这种转变,耿乐觉得自然而然。他这样做,表面上看是他脑子聪明,解决问题能力强,实际上是他的神魂在这种意念专注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得到训练。耿乐的神魂比一般孩子的要强大得多。
耿乐找到了“编织”皮肤的方法,便一片一片地逐渐增强自己的魂体皮肤。但是他很快发现他魂体的白气不够用了。他觉得这些白气是构成魂体的物质。那么,根据萧墨的说法,这些物质应该跟灵气有关。这时是不是可以吸收药丹中的灵气用于增强皮肤呢?
他向萧墨求助。“老头,我这魂体里没有气力了,你给我弄点药丹用用。”
萧墨很是诧异。耿乐的声音听起来很是虚弱,但是似乎已经没有苦楚了。昨天就听不到耿乐的呻吟了,难道不疼了?还是他特能忍?这分离魂体说是需要三天的时间来恢复,并不是过三天就不疼了,而是三天后,魂体就生出一层很薄的皮肤,可以与肉身隔离,即使回到肉身中,也不会很快复合为一体了。这样就可以回到肉身中温养魂体了。
三天后的魂体,若不回到肉身躯壳内,仍然是很疼的。因为魂体形成的这层薄薄的皮肤,其保护作用是很有限的。就像人体无法避免要散热一样,这样的魂体也会不断地散发大量能量。只要散发能量,魂体就会感觉到疼痛。散发能量越多,疼痛越厉害。实际上即便是到了阴神境,遭遇烈日厉风,也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阴神境的魂体皮肤,也不过是能抵挡魂体的自然能量散射和一般的光线、冷风侵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