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剿匪的奖励(2 / 2)
其他人最低的也是千二百亩,多的比如杨老太爷,有万四五千亩地,家里养着十几名长工。
杨老太爷家里有举人三人,进士两人,两名进士在外做官,一个是西边河南布政使司辖下一个州府的府官,一个在皇城做官。
是周围乡绅的话事人,官民沟通的桥梁。
这次聚会,就是大家商量一下共同开发低洼地事宜。
已经讨论一上午了,利益分配完毕。
现在正在喝酒吃肉,顺便相互交流一下感情,顺便为新加入乡绅圈子的李贵迎新。
李贵家,之前虽然穷,因为家里几代人都是军户,还参与了多次外战,战功不少,在周围的军户家庭中名声很大。
李贵早早的负伤退役,也有名声在这附近的卫所,火铳使得好,作战时敢拼命。
退役回来后,平日里乡评不错,还有一手漂亮的木匠活,在做的各位乡绅家里都去做过活,春天时节,还从杨老太爷手里挣走了一石小麦。
刚才杨老太爷还拿这事打趣李贵,杨老太爷是李贵父辈时期的人,玩笑也是可以开的。
席间听闻李贵的儿子李有粮,已经定亲了,来年开春就娶亲,家里还有未嫁女子的都表示十分遗憾,没有早发现李有粮这个有为青年。
虽然接纳了李贵作为后进乡绅的一员,可没有到要把自家女子嫁给同阶层的人做添房的程度,他们的女子就是做别人家的添房,那也是要嫁给官宦之家。
正常情况下,乡绅子女的婚姻一般都是相邻近的乡绅家庭或者富农家庭最次也是商贾人家,如果子辈有种科举的希望,才会考虑跟官宦之家结亲。
户籍是不用考虑的事情,如军户李贵一样现在算是后进乡绅,秫集镇刘员外还是商户呢,已经是两代的乡绅之家了。
酒宴结束,利益分配完毕了就开始,商量着如何操作和实施。
这些乡绅,年纪大的都经过本朝初年的移民生产垦荒时期,年纪稍微小的,也有几十年村庄管理经验,没少带领村民长工干修渠整田的农事。
结合李贵和范里长转述李有粮的治理法子和时间安排,基本确定三年免税期内是没有多少产出的。
所以建设周期也安排在未来三年之内,利用春种和秋种后的空闲时期施工。
他们还不知道,经过李有粮实地考察发现,低洼地冬季的存水量已经比前几年低了不少。
前几年家里盖牛棚时,来割过芦苇。那时候,冬天地里冰层下积水有一尺左右。
照此情况看,速度够快的话,后年就有粮食产出了。
最后决定,由杨老太爷牵头出面,先把各位乡绅分得土地地契确定好,再把未来三年各村的劳役的事情揽过来。
到时未来三年各村开挖沟渠,都算是百姓的服役,这样就不用花费钱粮雇人,村子里的人服役也不用跑远路。
当然,买地的钱还是要出的,县令也是需要政绩的。
但是,耕地增加,粮税增加的政绩,可能需要到下任县令才能得到。
最后结合一切利益分配,在一张宣纸上画出了地图。
中间一片空白区域是低洼地,用虚线大体描绘了各村分界,周围是各个村落,有标注了各河流走向。
地图上最长是潮沟河,几乎沟通了大部分村庄,沿途各条小河汇入其中。
靠近橡岭村有部分已经标注了已取地契,范广昌和李贵。
从地图上看范广昌的地域在李贵北面直到潮沟河共三千亩,李贵75亩。
但是分配给橡树岭的利益区域是从小沟河往西一直到杨家庄和sjz交界,潮沟河在橡岭村部分以南,南面是凤凰沟以北,全部区域预计五千亩。
至于剩下的区域范李两家如何分配,就看他两家如何协商了。
北边秫集镇的刘员外、曹粮长两家,东到潮沟河,西到沂水县城到沂州的县道,南面是杨家庄,整个区域预计是五千多亩。
南边是杨家庄杨老太爷家,区域是杨家庄村北部分,从村东开始往东延伸,直到橡岭村,南边到潮沟河北岸,区域预计是一万三千亩。
在杨家庄东,是sjz,石员外家。分配区域从村子北面开始,北到潮沟河南岸,往东到橡岭村,南面到凤凰沟,区域预计是八千亩。
约定,从彼此相邻处开挖深渠,作为排水和灌溉措施,还是两个村子的分界线,称为界沟。
工期定在枯水期,也就是明年秋种结束后。
首先加深潮沟河施工,各村都必须出劳力,共同开挖,以保证从低洼地排出的水能顺利流入潮沟河,并有必须的蓄水能力。
再开始界沟施工,开挖的界沟最后统一连通,汇入潮沟河,施工时邻村必须协作,挖出的土,堆放界沟两边,作为两村沟通的道路。
等完成界沟后,各村负责自己区域内的沟渠建设。
等全部协商结束后,杨老太爷家的举人长孙,写下《低洼地各村合作治理疏》,作为后期工作的依据和施工进度依据。
将来书写县志时,还要录入到各位乡绅家乡建设的功绩中,为他人治理滩涂地提供参考,让后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