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皇帝都嫉妒了(2 / 2)
在家里又突然想起来,赵媒婆过来说的送聘礼的事情。这事李贵以准乡绅的身份没有办过,大妮出嫁时,夫家条件一般,而且两家之前就有交情,亲家和女婿带着媒婆三人就来了,女婿抱着一对大白鹅作为聘礼。临了有粮做饭,跟亲家两人还喝了一通酒。
现在自己条件有所变化,跟秦家之前也没有交际,再按照平常来,礼送的不周到,容易落下埋怨和非议。
自己在家思来想去,还是去范里长家请教一番。他家在外读书的老三了回来了,真正的读书人,对礼道应该了解。
正好有粮准备了读书人喜欢的东西,说着回到堂屋,从最里面的柜子里,翻出一个用棉布仔细包裹的包。
层层打开,里面是三卷用锦袋装着的竹简,有粮给的时候说是古时候的,锦袋上挂着小竹牌用楷书写着《庄子》《荀子》《春秋》,竹牌上的笔迹是有粮的。
也没打开锦袋,直接用棉布包上,再带上两条腊肉,去范里长家。
范家堂屋,范广昌亲自泡上茶水接待。
“李兄弟,我就知道你会来,今天可是送出不少腊肉吧。哈哈……”范广昌调侃道:
“范兄,别取笑我,这是给你家的,吃完了再让小存志去拿。还有这着一包,是有粮给你家老三准备的,也一块给带过来了,今天来是由正事要请教你,可得给兄弟我出出主意。”
“行,腊肉我就收下了。老三正在考教存志,等会儿,让他看看是啥宝贝。遇见啥事了,一般时候你的注意都挺正的。”
“送礼的事情。”
“送礼?给谁送礼……哦……,可是给亲家送聘礼。”
“正是此事!之前我家你也知道,平常人家,没有这些讲究,但是现在,我寻摸着,需要注意一下。”
“整该如此,我还以为你知道呢。就没跟你说,怕你说我笑话你。”
“哪能呢,赶紧跟我说说,有啥讲究。”
“啥讲究啊,就是一个般配合礼。合礼,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书六礼、明媒正娶不可缺少,过程要符合礼法。般配,就是咱送去的礼物要适合人家的条件。不会让他感觉到是糊弄,又不会让他感觉太贵重无法接受。”范广昌帮忙分析道:
“这门亲事你同意了,秦家父母也同意了。这就是奉父母之命。”
“赵媒婆也是十里八乡的头面人物,还是官府备案的正媒。从上个月开始,就在两家之间穿线搭桥,牵红线。这就是媒妁之言”
“六礼之一纳彩,完成了,六礼之二纳吉,现在正在进行,等到日子从灶君神像前取来庚帖,跟聘书一起带到秦家。签好聘书,我说老李,人家姑娘就是你李家的人了。哈哈……”
“哈哈……,”
外面范广昌的两个儿子进来,笑着道:“父亲,说啥高兴事情呢?外面都听见了你笑声。”
看到李贵后,上前行礼:“见过李叔!”
李贵连忙,起身扶起两人。
“整根你李叔说李有粮的婚事呢?腊月二十六,就是下聘书的日子,说道下聘书后人家姑娘,人就是你李叔家的了。然后就高兴起来。哈哈……”
“恭喜恭喜!”范良和范贤祝贺道:
“同喜!同喜!对了,俺家有粮给了我一个包袱,说是送给你的。他这几天整天不在家,让我有空带给你。”说着把包裹递给范贤
“从回来,就小年时见过一次有粮弟,这快过年了,也闲不住,难怪挣下着家业。”边说,边双手接过包裹。
“老三你俩过来的正好,等下聘那天,你俩也跟着去,老三帮忙提笔写聘书。”
“爹,您不说,我俩也正有此意。对了六礼到哪一步了?”
“纳吉,今天赵媒婆刚过来通知定下日子,这聘书也一并送来。”李贵说到,
“纳吉,肯定顺利,自从你两家开始经媒人联络结亲事宜,李叔自己想想是不是,诸事皆顺!”
“哎~!正是!弟妹肯定是旺夫之人,还没过门呢,这福气就已经开始发威了。”范良肯定的说
“哥哥言之有理!”范贤边说边点头
“好了,言归正传,咱理理程序。”范广昌出声,阻止他俩乱扯。
“纳吉之后,就是六礼的第四礼纳征,我们要提前制定好礼书,依据礼书准备聘礼,那天送到秦家。来你兄弟俩参谋一下,该送什么聘礼合适。”
“李叔,有粮弟妹家里你清楚吗?”范贤问道李贵
“知道一点,赵媒婆说的,她家住在浮来山脚下,家里是民户,田产不多,大多是山地,土地产出不多。
有弟妹5个,她排行老大,四个弟弟,大弟比有粮大一岁,还没娶妻。二弟跟有粮同岁,三弟小两岁,老四十岁,老幺是个丫头,才9岁。
姑娘从小就干活,洗衣做饭,照顾弟妹。
根据赵媒婆的说法,家里条件有点困难。亲家母生育时落下过病根,身子差。亲家公名叫秦三憨,兄弟四人。年纪比我小四十左右,老实本分,会石匠手艺,没有其他嗜好,整天在地里干活,有时跟人做工,勉强养活一家老小。赵媒婆差不多就告诉了这些。”
“咱家的条件,对方了解吗?”范贤继续问道
“应该了解,赵媒婆帮忙说和时,还没有买地,家里也只有四亩祖田,准备买地的想法只跟她提过一嘴,说准备在村东买1亩地作为有粮的成家田产。结果等有粮回来,跟他说这事时,就要求多买,最后买了着一千多亩。”
“最开始可能了解的是之前的条件,现在状况,赵媒婆应该跟秦家说过,今天来,还忘了问她提没提了。”说完喝了一口杯中的茶水,润润喉咙。
“嗯,李叔我了解的差不多了,让我想想。”范贤说到
“聘礼就送实际能用到的实物,不整虚的。弟,你往这方面想。”范良接着给出建议
“按照习俗,一定是要有大雁的,现在咱这也没有大雁,就用大白鹅吧。”
范贤一边说,范良就用比在一张纸上记下:大白鹅一对。
“除了大白鹅作为主礼,还需要一些辅礼,按照书上记载是:玄(赤黑色的丝结、纁(浅红色裳、羊、清酒、白酒、粳米、稷米、蒲(草、苇、卷柏(长生草、嘉禾(三苗共穗、长命缕、胶、漆、五色丝、合欢铃、九子墨金钱、禄得、香草、凤皇(头饰、舍利兽、鸳鸯、寿福寿、鱼、鹿、乌、九子妇、阳燧。”
“等等,弟弟,你说的是啥?我结婚时咋没这些?”范良急忙打断道,太多他听都没听懂的东西了。
“我就是背了一下书中记载,不要激动。”范贤悠然的说道
“老三啊,我跟你李叔都听糊度了。”
“我不背了,不背了!”范贤表示从书本回归现实
接着说:“还要其他礼物作为陪衬,但是数量要成双成对,秦家人多地少,就在聘礼里加上布匹、粮食、盐、肉食;嫁女时肯定家中有客人,所以,还要加上酒水。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多山地相信草是不缺的加上一对母羊,可以下崽。弟妹出嫁时肯定要佩戴饰品,所以还要加上几件首饰。对了还有石匠工具送一套。我就想到这些,其他的你们再补充。”
“也可以等下聘书时跟对方商量,我结婚时,俺岳丈就下聘时要了一架犁。”范良说道。
“再加上一些棉花,冬天正是需要的时候。”范广昌补充道
“哎!嫁大妮时亏大了,就让老王家的三小子用两只大白鹅就娶走了。”李贵感慨道:自己大约算了一下,这些礼品1两打不住。
“老弟你现在不一样了,不能太寒酸。我给老大娶媳妇时候,也是准备了十几两的聘礼。”
……
最后定了一个初版的礼书清单,一对大白鹅,棉布2匹,棉花2斤,小米6石,盐2升,猪肉两扇,活羊一对,首饰一副(手镯一对、发簪一对,石匠工具一套,或者农具一套(两把?头、两把铁锨、两把镰刀、一对犁铧
其他的等下聘那天再协商,根据需要再补充。
现在就等准新人李有粮回家了,也好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