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春种(1 / 2)
李有粮赶着牛车装着种子,还有播种用到的耧车,领着四个小舅子,去村东地里种谷子。
家里两个媳妇和老爹看家照顾牲口,四十亩地,用两头牛加一匹马拉着三架耧车一天就能种完。
“有粮,下地种谷子去?”
“是啊,您着也是去种?”
“是啊!只是没你家地多。今年你家里干活帮忙的也多,你爹可能够歇歇了。”
“慢慢挣,再过两年,攒点钱,多买地。”
“哈哈……那感情好。”
路上遇见村里同样是下地干活的村民,一起打招呼,闲谈几句。都快赞羡慕李有粮家里地多,干活的也多,日子过红火了。
村里人就这样,看着谁家日子过得好,变得富裕起来,然后就是羡慕啊,期盼着自己家也能赶上去,心里不平衡的也犯嘀咕,为啥他家就能起来呢?之前也没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啊。
是不是赚了块钱,发了意外之财。大多还是只羡慕一下,然后继续忙自己的事情,操持自己的日子。
不平衡的人家也不敢明说,别人家富裕了,势力在村里涨起来,跟里长关系也近乎,乱嚼舌根子怕引来报复。
就这样在不同的心思下,开始了村里最重要的事情,春种,中下谷子,过些日子再种上大豆。秋天自家的粮食就有了,日常所需要的豆油也就有了。
播种谷子,一亩地大约需要1斤种子,李有粮家的4亩地,差不多就要4斤种子,光是种子的数量,就不一般人家存粮多。这就是差距和积攒的底蕴,有土地没有种子也是干焦急,借种子也是一件高成本的,俗话说的借一升还一斗,十倍的差距。
一亩地好年景的时候也就能产一石半到两石的谷子,年景差的时候,也就收一石。十分之一要用来还债,再加上粮税,剩不下多少了。
“石财和石有你俩赶着牛种,我赶着马种,石贵和满喜在地头准备好种子,看谁的耧车上没种了,赶紧送过来。”
“好的,姐夫。”
“耧车会使吧?”
“用过,给莒城的地主家干活时用过。”
“用过就行,我就不再教了。”
谷子耐旱一点,一般村里浇水不方便的旱田都会留春地种上谷子,水浇田秋天种麦子。之前李有粮家只有四亩的水浇田,没有其他旱田,家里就一直没有种过谷子。
但是种植的方法还是会的,李有粮家里的主食也主要是麦子磨成的浆糊烙的煎饼,一点小米也是给别人家干活挣的,一般留着煮米粥,和秋天酿点小米酒。
秋收后,就能顿顿吃小米干饭了。还能多酿一点小米酒,让老爹喝个痛快,随时有酒喝。
……
很快就到了谷雨时节,天气晴朗,没有下雨的迹象,不过地里墒情很好,土壤湿润,不耽误种豆子。
种豆子就要进行开沟条播,还是使用耧车。换上专用的漏槽和导齿,再调整间接,豆子的行间距比谷子的宽,每株之间的间距也大,种植密了减产量,甚至没有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