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兵围舟山(1 / 2)
传说中戚家军就是以浙江金华府的义乌矿工为底子,训练出来的。李有粮南下招兵没有认准了非义乌矿工不可,所以就招募的缓慢了一点。
浙江各地相对北方来说,十分的富庶,各地百姓除了种地外,还有做工的活路。
各地纺织作坊众多,跟松江府一样,也是一个手工作坊发达的地方。
松江府的棉布十分出名,现在清缴了作乱的倭寇和教匪,各县的作坊又开始忙碌起来,李有粮统兵南下的时候,已经有各地的客商陆续的到达松江府。
浙江这里的情况更是发达,一路走来各地良田里差不多都种植了桑树,桑田跟水稻田之间,差不多到了三七比例。
农户种植桑树自己用来养殖蚕,或者是把桑叶卖给专门的养蚕户,粮食直接通过各地粮店购买。
“兵主,打听清楚了,地主家的田地差不多都是让佃户种植桑树,少部分自耕农也是如此。但是大部分自耕农还是保持水稻的种植,桑树只有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方种植。
对了,除了专门种植桑树外,还有一些专门的菜户。只种植蔬菜,通过船只运送到城里,售卖蔬菜获得钱粮。”
“真是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啊!对了知道最大的纺织作坊是谁家的吗?”
“是皇帝的江南织作司最大,直接控制了几千张织车,间接控制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哈哈……织作司,哼!如此庞大的织作司每年才上交两百多万两进项,真是肥沃的衙门!”
“兵主!织作司出来的丝绸,大部分是卖给海商销售,少部分是通过皇商自己的船队外销,利润自然是少了。听说,自从兵主控制大江口后,生产的丝绸已经滞销了,都囤积在仓库里呢。”
“牛犇!这次受我连累,你没有升官,还受到了锦衣卫内部的训斥,这样,给你一个发财的机会,算是我给你的补偿。等丝绸价格再降一点后,你低价买入。等着咱们自己的海商号建立后,就发财了。咋样?”
“兵主!您这就是折煞属下了,给兵主做事算不得连累。”
“行!就这样说定了,你通过江南各地锦衣卫途径,正好拉拢一下各地的同僚。等发财了给他们分润一点,是不是!”
“谢兵主赏赐!属下就愧领了!”
“哈哈……放心的赚,这是咱们应该得到的。”
宁波府定海后所,李有粮的三万大军驻扎于此。
“虽然咱们在吴淞地区消灭了倭寇的主力,但是在海上舟山还有普陀等海岛上,还是盘踞着倭寇的海船主力,并且这段时间,不停派出小股人马,乘船袭扰绍兴和宁波府。
各位在驻扎期间,除了训练新募士兵外,还要配出人手,巡视各地。海上已经开始了对倭寇的围剿,一定要防范逃窜的倭寇登陆!
还有一个坏消息就是六月份,福建泉州府,被乱军洗劫了,损失多少还不清楚,是什么人干的也不清楚。通过帝国出来的情报,他们打着木速教和术忽教的旗号,倭寇和弗兰基人有没有参与还不得而知。
帝国给我们的吗,命令是一个月内要南下泉州。
所以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左镇和中军,这次海战时,配合着舰队登陆作战。其余两镇防御陆上,后军还没成军,作为预备跟中军甲营驻守定海后所。”
“兵主!骑兵部队如何处置?”刘豁牙问道。
“左镇和中军骑兵,嗯……配合防御陆上吧,右镇和前镇派出一营步兵参战。还有没有问题?”
“没有了!”
“那就下去准备!明日退潮前,登陆士兵全部登船完毕!”
“是!”
舟山和普陀海战,是李有粮军中参与的第一次大规模登陆作战,手下的将领和士兵都没有经验,李有粮也是没有经验,只能是从实战中学习。
舟山和普陀两岛的倭寇首领是王直,他也是整个倭寇的大统领,整个帝国沿海所有海盗中的最大一股势力,算是海盗中名义上的总盟主。
最开始的倭寇是以倭人为主,前朝后期,对地方控制削弱,倭寇利用各地流民贼盗内线,假借朝贡的名义和机会,趁机劫掠财物。
本朝建立后,跟倭人建立了正式的联系,倭寇的情况稍微减弱。但是东南沿海的其他失败的诸侯势力,退居海上后,以帝国人主导的倭寇再次兴起。
后来随着帝国政局的变化,沿海各地官吏贪腐严重,社会紊乱,武备松弛,更是流贼蜂拥而起。倭人那里也发生了内部的战乱,战败的倭人武士们跟留贼走私海商官绅豪族,相互勾结,乘机扩大势力,占据了帝国沿海岛屿,依次为进攻的据点。
最后更是占据了陆上县城港口,依次为深入内陆的桥头堡。
王直就是乘着这股东风发展起来的,虽然经历了吴淞之败,但是他直属的兵力损失不大,还有两万多兵力,四百多武装商船。
舟山群岛上,按照官方的说法时全岛皆盗匪,几无良民。家家从匪,每次劫掠都争前恐后,得余财之后,纵情享乐,财尽则复劫掠!
陆上豪族运往岛上的酒肉歌姬等船只,穿梭不断,劫掠之钱财尽入豪族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