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利益网络(2 / 2)
“边镇各将领的意思也是这样,海贸一直是江浙地区势力把持,我们能参与进去,还是托你的福。东边的边镇将领可能有机会。
但是晋陕两地的边将,从来不在江浙势力的视线内,只能盯着时开时断的茶马互市。
既然能挣点干净钱,谁了不想挣欺祖的昧心钱。
之前陛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哈哈……
老朽惭愧啊!以后,保准一根铁丝也出不了边城。
需要多少银子,尽管开口,这是各家的亲笔信,到时可直接去拿钱。
三镇各将的意识也是只投钱,等分红。就委托给靖远伯了。”
洛川伯看看两位侯爷和华池伯,说道:“大家都知道,我从靖远伯这里占了点便宜。今日所议之事,我还想再占点便宜,洛川县的产出,还请靖远伯帮忙卖出。
我只有坐在城中等商队这一件法子,洛川里的百姓指望我只能是饿不死,可发不了财。”
“我是粗人,虽然一直请先生教,可是直到我这辈,也仅仅是能看懂公文。
你们说的海贸是什么意思,我是不懂,就知道好像能发财。如果可以带我一个,我那里就剩牦牛和羊了,战马比不上靖远伯的。
这次来,就是厚着脸皮,希望能购买一匹战马回去,我也知道王公的马场产出的战马,还不足供应陛下。
但是,最近青海那里不稳,土默特部小动作不断,这事肃王应该也知晓。”
肃王点点头,表示确有此事。
“我所求也不多,一千匹就好!”归德侯说完后,紧紧盯着李有粮看,眼睛里充满了真诚。
“既然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想法,我也不藏着掖着。我来,是不怀好意的,一是打着祝贺的幌子,卖羊毛。
二呢,就想弄点战马,就跟秦参将一样的六尺战马。
海贸的事情,我也知道一点,前宋失了西域,还能富裕。经历南北两朝,就是海贸带来的财富支撑。
我对钱不感兴趣,只想打出边城去,收复老家松山堡。
但是封地贫瘠物产不丰,不四处淘换钱财,就养不活兵马。
也就最近两年,废物一样的羊毛,成了宝贝,能换来钱财,我那里才有所起色。
啰嗦了半天,我就是来打秋风的。”靖虏侯很是光棍的说道,但是通过他知道海贸对前宋的利害,就看出他不是一个被莽夫,至少学识足够。
“先说战马的事情,每家一千匹,是不可能的,只有五百匹。跟给洛川伯的价格一样,接着今日我大喜的日子,给你们优惠一下,就12匹普通军中战马,换一匹六尺战马。
其他物资也行,只要等价12匹战马的钱就行。
可以不?”
李有粮说完,环视一周。
“老辽,写文书。各位回去时,凭着文书去我亲军营,去提马。”
刷刷写完,分给每人一张。就连三位大王都有一张。自己用什么换,自己想好了就写上。反正价格是给出了,这事他们肯定要跟自己的家臣商议一下。
“三位大王,也别避嫌了,五百匹,相信陛下也不会眼馋的。
好了,再说说海贸的事情。
年节前,在京师时,陛下已经同意了成立专门海上贸易商号的事情,并拿出一千万两白银入股,还有皇家特别恩准的海贸专营权入股。
两样折算后一千五百股。
我提供大帆船5艘,每船长24丈,宽9丈4尺,每船载重十万石。护卫战船1艘,船长18丈,宽6丈八尺,装备7门火炮,每门炮重三千斤,炮弹重12斤。
这些船和火炮折价九百八十万两白银,占九百八十股。
按照计算每股折价1万两白银,只享受分红权,分红时间不定。但第一次分红,我跟陛下商议,定在了第一次出海的五年之后冬至日。
你们自己决定认购多少股,就不银子准备好,存入皇家钱庄。
今年冬至日在京师认购,当场凭借银票换股票。分红时按票分钱。
如何?”
肃王问道:“有哪些人能买?”
“除了陛下之外,我当然只带朋友发财了,像那些扭曲事实弹劾我的,我还能带他发财!?我也没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