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局势巨变(1 / 2)
“立即去通知阿尔布备马,通知大牙和兰德两位管事,最快的速度来前院大厅。”
看完书信之后,李有粮立马吩咐道。
“兵主!出了什么事情?”辽石问道。
“你自己看一下吧,想让我静一下。”李有粮说完把书信递给他。
登登……
很快大牙和兰德,一边披着衣服,一边跑过来。
“君上出了何事?”
“刚得到消息,女真诸部的大汗,在帝19年5月17日,在赫图阿拉帝,国号“大金”,年号天命。同时草原的科尔沁部和朵颜部,宣布不再听从蒙古帝国大汗达延汗的命令,正式脱离蒙古帝国,加入女真诸部的大金。
这半夜的叫你俩过来,今晚我跟老辽去一趟西安城,你俩明天继续带领庄户们收割麦子。再一个就是让你家媳妇过来陪着两位夫人,光靠刘嬷嬷一人不合适。”
“是!请君上放心。”
“老辽,咱们走!”
安排好后,李有粮跟辽石带着五十名护卫,连夜骑马往西安城里急奔。
“快开城门!”
“承载何人?”
“靖远伯李有粮,紧急入城,面见王公,还请速速通报!”
“靖远伯请稍等!”
半夜西安城,宵禁落锁的城门,被李有粮的到来惊醒。
五十多匹战马急速奔腾的声音,让城上的守军,早早的就警觉起来,射出了火箭,点燃城外预留的篝火盆。
看清楚是现眼包,娶走自己少君的李有粮,也不能打开城门,让他进来。
城门这里今晚的守将,站在城头暗处,让后让手下一人,去城主府报信。
等了不久,报信的返回,然后守城士兵,打开了角门。
只穿着一身里衣的王瑾在府中接见了李有粮。
打着哈气,手里手里摇着蒲扇,问道:“咋了,小两口吵架了,就不能等天亮,至于连夜来告状吗。”
“岳父大人,从如玉进我家门,我可没动她一下啊!我的人连夜送来了情报。”李有粮说着,把信件递给王瑾。
并继续说着:“女真诸部那边一直在流传着,他们酋长准备建制称帝的事,这次终于是实锤了。”
王瑾拿过信件后,走到蜡烛跟前,一目三行,略微浏览了一遍。
“这还是小事!这下好了,蒙元帝国大汗的怯薛亲军察哈尔部,这次直接失去了一半的草场。他们跟女真诸部,再也没有和解的可能了。”王瑾看完信件后说道。
“女真这次搞了一件大事情啊,5月17,今天六月初九,时间过去二十多天了,他们还真是善于封锁消息啊。
弄不好,今年女真要南下!”
“岳父,我不担心草原上的局势。南下不一定,也可能是继续统合半岛诸部和东部草原。我现在反而担心,女真酋长称帝后,如果帝国没有应对,恐怕于国威有损。而且情报上还说准备今年秋天,女真诸部准备开科取士。
如此再结合他们一直以来种种优待文人的策略,帝国里面一直有心存不满的士族……
可能会做些不智的动作,比如鼓噪起来,如同税改之时苏州五士乱,再在有心人的鼓动下,带动无知百姓来点为民请命的荒唐事。”
“不会吧,现在可不是那时候了,各地驻军和卫所都在皇帝手中,封君也不会响应。”
“岳父,之前我在南方几年,对他们可是了解的。
就说松江府,打乱之后,重新丈量了土地,对于投献之田,重新还给农户。清缴了倭寇和教乱之后,我查看户籍田册,按照户籍田册大多一百多岁的农夫户主,还在缴纳粮税。
我就安排手下严查,这才掀开幕帷,这些一百多岁的户主,早已经去世作古,但是田册上还健在。
实际的土地,也不在其后代那里,是用暗契被大户吞并。
才短短的三五十年,松江府六成土地,又重新被三家占据,当然田册上看不出来,他们用的是暗契。
知道为啥,因为一次小小的弹劾,我就让人把留都的两位尚书给清了,通敌是一方面,主要是他们占据的田地太多了,让我都眼红。”
“你是说,田地兼并,在江南又开始了!”
“是的,岳父!淮河以北,乃至北方各地在士绅太祖,太宗时期,反复清理了两次,田产十数万亩,尽占一县甚至数县之地的豪族几乎没有。
但是江南一带,除了太祖时期对陈张两位狠了一点,但民间士绅的势力,一直没有收到太大的打击。
定多是迁徙他出,像是江苏一带的大户,虽然被迁徙到北方山东、顺天府一带,最近五十年可是又自己返回原籍不少啊。
借着兵峰,在淮安府,松江府,宁波府,泉州府,四府之地,皇帝又把土地重新收回充作了新建卫所的屯田,但是没有波及到的州府,还是老样子。
北方土地贫瘠,但是地多人少,土地兼并的问题还没有出现,像山东的胶州那里,出了县城,大部分还是荒地,山上的老虎还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