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移民在东番岛的第一次丰收(1 / 2)
东番岛的面积在三万多平方公里,岛上能开垦出来的田地,约占四分之一,差不多一千多万亩。
按照每户五十亩的分配标准,能安置两万多户专职的农户。
再加上各处工坊的工匠,他们通过做工养活家庭,一共安置三万户是没有问题的。
除了专职种植粮食的农田,还有众多的山地丘陵地带。
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是番汉混居的小村落,或者是番人村落,现在根据皇帝的旨意,全岛之民不分番汉,统称帝国之民。
所以,靖远伯的政策在沟通另外两位领主后,也推行到全岛山区。
即为除了传统的渔猎外,在山势平缓的地带,丘陵地带开展热带水果种植。
这样一来,既保证了森林覆盖率不降低,又能保证生活在这里的百姓能得到更多的收益。
现在推广最多的是柑橘种植,李有粮庞大的船队上对柑橘的需求,足以消化他们的产出。
再就是茶树树的种植,东番岛以前也是有茶树存在的,现在是封君府派遣专业的老茶农,进山指导百姓更专业的种植和加工。
农业上,经过几个月的辛苦走访和调研,最终形成了东番岛平原地带种植水稻,丘陵山地种植茶叶和水果的规划。
当然,此举也只是在新移民地带由封君府带头施行,原住民的居住地,只是作为指导意见。
这样一来,对于已经习惯种植甘蔗的平原地带的原住民,也不会造成大的侵扰。
渔牧产业上,鼓励百姓们养殖猪牛等家畜和鸡鸭等家禽,这些家畜可以使用田地里的牧草喂养,百姓付出的成本比较低。
东番岛处于寒暖洋流的交汇处,海里的南北回流的鱼类都在附近汇集。
为东番岛提供了天然的渔场,沿海地区的渔民现在可以放心的在附近捕鱼,不用担心自己会遇到海盗和渔霸。
如果愿意,还能从封君府下属的造船工坊,利用约定还款的方式,购买到新式的渔船。
统统利民成册推行下去,岛上的原住民们对李有粮这个赶走弗兰基人的新领主,从心里开始接受了他的统治。
对于新移民来的几千户来说,与本地土著也没有爆发大的矛盾,彼此之间的生活区是分开的,即使实在各地的集市遇见了,因为语言不通有点肢体冲突,也会在各地巡检司的压制下,化解矛盾。
在没有把周边的土地完全开发出来前,不会爆发资源类利益冲突。
李有粮对于东番岛现存的土著,还是抱有天然的好感的。
除了清洗了少部分通敌分子,剩下的土著李有粮对他们一视同仁。
“这次全岛今年的最后一季粮食,都已经收割完毕了。新移民们也收获了自家的粮食,官府对他们的粮食补助就能减少一些。
这几个月的时间,你们十个人的工作,我都看在眼里。
百姓对你们也是打心里的信任,但是还要继续干好工作,接下来虽然每家都有了一定的口粮储备。
但是,你们作为牧民官,一定要注意手下的人,落实好朝廷颁布的免税政策。
在免税期内,各地百姓手里的粮食,我们只能是凭借自愿原则从百姓手里收购,而不是征收。这一点要记着!
粮食,我不缺他们这些,但是我也不希望有人,打着我的旗号强取豪夺。
在免税期结束后,相信百姓能积攒下足够富裕起来的家产。”
李有粮这几个月一直在东番岛上,不断到各地巡视。这次是在最南端的新聚集地高雄,对这里的官员们说道。
“君上,还请放心。我们知道君上的意思,不会败坏您的名声。”高雄县知县陆建荣说道。
“那就好!东番岛是我经略南洋最重要的桥头堡,这里能移民成功,对后续南洋移民计划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兵主!既然今年最后一季粮食收获完了,是不是要准备在年节前召集百姓?进行民兵整训!”高雄县的守备千户周成大问道。
“哦!周千户,你有什么意见?说说看。”李有粮对于能提出建议的将领十分高兴,他以后会需要越来越多能独挡一面的将领。
“兵主!属下之前在家乡时,每年的农忙结束后,封君都会进行民兵训练,另外从流民中选拔青壮给予土地耕种,让其充实卫所。
咱们东番岛,没有流民。但是移民青壮也不少,还有原来的居民,也都是见过刀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