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基建从水利设施开始(1 / 2)
“关于河川水渠修缮,南方各地的灌溉水利维护的很好,主要是北方,连年的战乱,导致流民不断,各地大面积的抛荒现象严重。
各地的水渠荒废了不少,这里是我家商队汇总来的,还有锦衣卫核实后的文件。
最重要的是黄河夺淮入海后,在当地留下了大片的水涝地,特别是山东兖州府,南直隶的徐州府、淮安府一带。
到现在了,还有百姓受到黄泛区的影响,生活没有着落。
河南北部,顺天府,永平府,这里汇集了从辽东来的难民,还有山东的青州和莱州,辽东来的难民也不少。
这些人妥善安置的很少,大多都是聚集在城外的流民营。
正好招募来修缮河道,一来给他们一条活路,二来还能开垦出新田地用来安置他们。
陕西,山西,这几年的干旱越来越严重。利用枯水期,正好把河道和沟渠统一修葺一番,引大河的水用来灌溉农田。
修缮河道的人,不用发动百姓出劳役,直接雇佣流民。每天管饱饭,正好解决流民问题。”
“靖远伯,你可想过这要花费多少钱粮?”户部尚书说道。
“是啊!流民问题我们一直在梳理,每年都会招募不少青壮,填充到军队里。但也是杯水车薪,你这样全部招募,朝廷的存粮不足以支撑。”
“庆王说的没错,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但是开封府外的流民,是越来越多,平时有人雇佣,还能赚些口粮。也生不出大乱子。
按照靖远伯你的建议,全部招募去修河渠,如果粮食供应不上,只怕会闹出乱子。”
“粮食的事情不用担心,再说了此事也不是一起动工,计划是用十年的时间,本阶段完成。
每个布政使司,每年按照当地的粮食结余,再由朝廷补助一些,分批次进行。”
“朝廷补助?这粮食从哪里来?”
“海外!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天津卫那边,属于我的粮仓。那是我的商队从海外弄来的稻米,现在已经囤积了五百万石。
每年还能补充至少五十万石,前年北方各地囤积粮食的商人,就是死在这里。
那些想囤积奇货的人,都把粮食砸在手里,最后贱卖给皇商。”
“靖远伯,本王必须提醒你,公私不分,特别是你现在的摄政大臣的身份,还担任执掌宫廷的职责。”
“谢谢庆王提醒,我知道。这些粮食先皇也知道,算是我跟先皇合伙弄来的,现在以陛下的名义使用。
每年从属于陛下的分红里扣除就行了,算是陛下买的。”
“那就好!现在已经有关于你不好的谣言。”
“哈哈……,谣言少不了的,他们也就会用这种下作法子。
现在宫里一个男人都没有,护卫也全部是女兵,陛下俩人,也都跟着我一起住在宫外的大帐里。”
李有粮自从担任小皇帝的保镖之后,直接在皇城外搭建了一座大帐篷,作为住所。
先皇赏赐的府邸也是一次没有进去住。
“你跟陛下住在那大帐中,有失体统,还是让陛下居住在皇宫里吧。”
“周王,不是我特立独行,你也知道这皇宫里有多少鬼。在没有清理干净之前,我是不会让陛下冒险的。
大家还是商量一下水利的事情吧,工部你们要牵头,此事是一定要做的,具体如何做,需要你们出个章程。”
“既然,这样此事就交给工部负责吧,曹尚书没有问题吧?”
“没有问题,下官先让都水司准备,先皇的陵寝完工后,就会到地方去落实。”
“靖远伯,那钱粮是不是要跟户部交接?”户部尚书问道。
“不会,此事所用钱粮,全部走各地皇商和李氏商号结算,不通过户部。”
“这有违……”
“说实话,现在我还是信不过户部,只怕给你们一石粮食,能到河工手里也就一升。”李有粮打断户部尚书刘福通说道。
“刘尚书什么时候,你清理好了户部的蛀虫之后再说!”
刘福通被李有粮怼的老脸通红,张了几次嘴,都没有说出话来,最后只好作罢。
“接下来说社学的事情,太祖皇帝时,定下了每个乡里至少有一座社学,负责教化百姓。
但是到了现在,这些社学大多已经荒废,各地私学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