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押了俩大爷(2 / 2)
公仲温书在看到他眼睛的那一刻呆滞住了,那是一双多么协调的眼睛啊!虽然冷漠无神,但单单是那双眼,仿佛在他脸上浑然天成一般!多也不多少也不少。
正是这双眼点缀脸之神采,但那双眼却失了神采……
“上天不公,不公呐……”
看得痴住了的公仲温书回过神来,手剧烈抖动起来,书卷气的脸上满是喟叹。
顾祈安反问他:“上天何时公平过?你我均为阶下之囚,不日便会进那诏狱。而那些残暴的殷人,不明是非的虞人依旧在外潇洒快活,公吗?不公罢?”
他顿了一会儿,接着反问道:“上天又何时不公过?且看那袁绍之子,袁谭,生于四世三公之家,又有其父留下的十万兵马,奈何他一意孤行,与自己骨肉兄弟掰裂,上天不断示警,甚至有人弃了家属而救他,奈何他脑袋有包,不听劝啊……”
公仲温书闻言低着头沉默不语,双手依旧不断轻颤。虽然他不认识顾祈安口中的袁绍袁谭等人,但能听出他口中怒其不争的情感。
沉默了一会儿,他止住了手的颤抖,心仿佛也跟着平静下来,但依旧低着头,说道:
“公与不公我等无法评判,人有百人千面,祸福旦夕,天有不测风云。每个人都有得意之时,亦有失意之困……”
闻言顾祈安露出诧异的神色,没想到在这古代也有看得通透的人,这份觉悟就算放在前世,不少都得自叹不如。
两人的对话声音不大,但在这安静的氛围下还是很突兀的。自然也引起了苏弘的注意,只听他缓步踏近,一身甲胄叮当作响。
顾祈安躺在囚车里,头也不回就说:“庄王?不去看那被空气散射的太阳光来看我们两个阶下囚作甚。”
苏弘听得一愣一愣的,随即想到苏虞初曾对他说过此人经常说些不明头脑的话,便没放在心上,而是赞赏道:
“顾少卿倒真是奇人,即便沦为囚犯依旧豁达,不愧得是陛下赏识之人……”
突然,他话锋一转,变得阴戾狠辣,接着说:“那你可知你这是目无律法?按照规矩,你早该被斩了,不止一遍!”
谁料顾祈安仍然是一脸豁达,这番恐吓对他而言,就跟前世小学生放狠话一样,天真且无趣。当然,其中也有他还有底牌没用的原因,所以他并不认为自己会死。再怎么说,练气三层应该也能比肩徒境了吧?
是的,他这些天闲来无事就修炼,顺理成章地入了练气三层,他如今的实力,对付徒境七品都能不显颓势,六品都能刚一刚。
“我知道啊,可你们不都欣赏我这类人吗?太过唯诺你们叹难以重用,太过张狂你们又说狼子野心,那我就只能二选一咯。”
“看来那百官所说的确属实,你果真巧舌如簧。哈哈哈!可惜本王已入了江湖,不问国事,不然定会将你收为己用。”
苏弘又改阴戾狠辣的语气,变得极为赞赏。这让顾祈安心里一阵恶寒。
“统子,你说是不是上位者都喜欢用这一套来考察下属?”
请宿主放正态度,这是架空时代,并不是都市
“别整那些没用的,你就说是不是吧。”
是的
“那不就得了,真是的,非要跟我犟两嘴。”
顾祈安虽然恶寒,但还是笑着谦虚道:“过誉,若是王爷开口,在下自然恭之不却。”
苏弘笑了笑,转身又打量起公仲温书来,用思考的语气说道:“公仲温书,殷国宰相公仲闻之子,你说我若是把你的项上人头作国书交给公仲闻,他会有何反响?”
在一旁看戏的公仲温书见矛头指向自己,面不改色道:“不会的。”
“什么不会?”
“你们不会砍下我的头,甚至还会把我安然无恙地放回大殷。”
苏弘被他自信的语气逗笑了,合着自己关押的俩人都动不得?都是大爷?
不过看他成竹在胸的姿态,苏弘还是问道:“何出此言?”
公仲温书笑了起来,温文尔雅道:“呵呵,传闻虞国有一皇子,不堪朝堂之事而入了江湖,就是庄王殿下您吧?
至于为何,庄王殿下您长居江湖,对国事并不了解。大虞以文兴国,豢养文人志士便花了不少官银。经此几战,恐怕不少官银又要下放。而北境据说在饥荒,这也是需要官银来救济。朝堂之上的百官又要中饱私囊,此时你们定然国库告急。
而我大殷,以武兴国,百姓农耕皆有富余,女帝必然会拿我来换取殷粮救急,不然大虞必然纷争四起,百姓起义。”
要说公仲温书不愧是个天才,乃至天才中的天才,寥寥几句便把大虞目前的局势给点明了。
顾祈安听戏听得很是舒爽,忍不住接下了他的话:“届时,轻则元气大伤,重则国破家亡。”
前者猛地转头,看向悠然躺着的顾祈安,目光之中净是惊异。两个治国大才就此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