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3章 牵出康成(1 / 2)
“你们承诺了他什么?”林方政也不是傻子,不给点承诺,老板不可能这么快告诉“日记”藏匿处。
“让他走读吧。调查清楚他就没事了。”
走读是别称,意思是不用留置,不限制人身自由,但要随传随到。走读人员名单一般是边控了的,除非偷渡,否则出不了国。
“看来是让他吐出不少。”林方政眼含深意的笑了一下。
“哈哈。你也知道不少啊。”潘寒梦也笑了,“除了已经行贿的数额,他说还有150万要送给盘志业,已经跟盘志业说好了,但没来得及送。没来得及送也是赃款,按规定赃款就得追缴。他愿意上缴。”
“呵呵,那这次收获颇丰啊。也算得上是一个四百多万的大案子了。”林方政笑容不减。
“这可是他自己交代的,不是我们给他安排的。”潘寒梦没有意义的辩解了一句。
林方政也不纠结,摆了摆手:“还有惊喜吧。”
为什么会不纠结,这里面有一些敏感的事情。
在目前很多市县级纪委办案中,在对行贿人员的处理时,往往会出现一种情况,叫“账对不上”。而对不上账,会让案子办不下去,对此纪委干部非常苦恼。
比方说一个官员被抓了,发现他有两百万来源不明,要他说明来源,官员为了获取坦白从轻的机会,就会想方设法凑齐这两百万。但因为有些钱时间久远记不清或者保护某个行贿者等等原因,很可能会误伤一些人。例如某个干部没送钱,他也说人家送了,时间地点金额编的清清楚楚。再结合这个干部的身份、收入、家庭等情况,发现这个数额比较合理,是有可能的。
结果就是纪委拿着线索去找行贿干部谈话,干部开始肯定不承认,自己没干怎么能承认呢。但办案就是要把每笔钱都落实到位,不然这案子就过不了关。于是就安排人做他思想工作:你就认了算了,这次牵涉这么多干部,处理不会多严重。你要是不认,他们就要彻查你,那问题就大了。
事实证明,真正清正廉洁的干部是不可能被咬的,能被咬的,基本存在问题,只是恰巧这次他真没送而已。
思前想后,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不然真让纪委生气了,那恐怕把自己底裤都要扒掉。最后也确实是因为行贿金额小、主动坦白、认错悔错,给个撤职降级处分,这事就翻篇了。
放在商人老板身上同样,甚至可能被异化成创收的工具。有的地方甚至直接跟老板说:这个官员已经交代了,你还有多少钱没送给他,说是感谢他在某个项目上的帮助。你仔细考虑一下是不是有这个情况,如果认罪认缴,我们再给你录一份笔录,会认定你主动坦白从轻处理。否则就只能采取留置措施进一步调查了,什么时候查清,你就什么时候移送检察院。
话讲到这份上,已经不能再直白了。为了自由身,也不得不认了。破财消灾嘛。
事实上也如此,行贿者的处理一般是很轻的,如果积极配合、主动认缴,大部分都不会追究刑事责任。毕竟行贿者多,受贿者少,把所有行贿者都送进监狱,也不现实。而且从现实出发,主要罪责在受贿者,如果不是他们滥用权力吃拿卡要,哪个正经商人愿意平白无故送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