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7章 长辈往事(1 / 2)
孙卫宗在京城读大学时,现在叫中国农业大学,孙卫宗就读时叫京城农业大学,那个时候还没有211、985的说法,但依旧不能否认其老牌名校、重点大学的地位。
前面有交代,大学期间,孙卫宗有过一段恋情,恋爱对象就是苏雁瑛。
苏雁瑛是正儿八经的高干子弟,父亲是国家计委的一名司长,后来官至正部级。当然,苏家最大的官还不是她父亲,她二伯最高官拜副国。苏雁瑛自身在京城市体育局副局长任上退休,官至副厅级。
这与很多人的认知有些不一样,在父辈的托举下,二代不应该平步青云、起步更快、走得更远吗?为什么混得比父辈还差?
事实上,这就是体制内的规律,二代总比一代弱。
试想一下,你大学毕业22岁,假设你父亲生育时间早,此时也至少快50岁了,正厅级领导。再假设他不在乎官声,不怕纪律威慑,一门心思就想把你扶上去。那么通过他不遗余力的开绿灯一路破格提拔,在他退休的时候,你也最多到正处级。接下来,随着他的退休茶凉,剩下的路就要你自己走了。很难想象,一个未经多少风雨,纯粹靠父辈荫庇的人,要想在复杂的官场中继续平步青云,是有多难。与你父亲的那两三个台阶,将是你一辈子难以逾越的天堑。
这也要得益于新中国的优势,如果换成某些封建王朝的世袭罔替,那确实是一门三父子,三朝均宰相。
所以新中国官二代和富二代最本质区别就在于此,财富可以继承,富二代可以年纪轻轻执掌一个巨大财团。但官位无法继承、边际递减。
当然,这里面也有苏雁瑛本人对政治兴趣不大,安守清闲的性格使然。相比于她曾经正厅实职、执掌一方的哥哥来说,她的官路非常朴素。
毕业前分配工作,苏雁瑛想让孙卫宗留京城,凭借孙卫宗大学期间的优秀表现,她父亲完全可以托关系让孙卫宗进入部委工作。但孙卫宗拒绝了,只想回到老家西平市阳朝县,甚至直接填好了分配意愿。
苏雁瑛对此非常失望,碍于家里压力,她不可能跟孙卫宗去一个落后的山区县城,她本人也不愿意离开京城。
几年的感情,不可能说散就散。当时苏雁瑛也宽容给了孙卫宗三年时间,想的是孙卫宗尝过基层的苦后,会回心转意。到时候再找关系把他调到京城就是了。
没成想,孙卫宗是决心如铁、九牛拉不回,在乡镇是越干越起劲,电话书信中没有一丝回京的念头。
或许是知道孙卫宗初心不变,或许是家里压力、或许是自己也觉得累了。三年时间不到,苏雁瑛就在家里介绍认识下结了婚。
她的结婚对象,就是农俊能。
农俊能是什么高干子弟吗?非也。他和众多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年轻人一样,是人大毕业的一名天之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