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穿越 > 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 > 第87章 制盐

第87章 制盐(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鉴宝金瞳 从绝世唐门开始的本体宗少宗主 无敌副村长 穿成农门恶婆婆 影视:从奋斗开始,一路狂飙 1850再造中华 神隐宝藏 大道我为先 道士不好惹 修炼长生从吞噬气运开始

“陆先生,这便好了吗?这就是精盐!”朱标瞪大眼睛。

“不,这只是第一步。”陆渊摇头。

陆渊继续加入熟石灰液和纯碱液。

这些纯碱是碱水湖处所得。

否则陆渊就必须用草木灰获得碱液了。

而经过进一步的提纯,此时的盐水已经十分纯净了,这已经是现代工业的制盐之法了。

“现在,可以将这些盐水烧熬成盐了,记得将锅清洗一下。”陆渊说道。

那些盐户看着清澈的水啧啧称奇,他们刚才就看到陆渊不断在其中加入各种东西,又一次次

沉淀,在他们看来简直像是法术一般将水变得清澈。

现在听到吩咐,立即依言而行。

此时熬制盐所用的是又薄又宽的大锅,有些类似平底锅,这样的锅能更快受热快速熬制出盐粒。

当即又盐户将大锅用水清洗了两遍,又倒入陆渊提纯过了盐水,加柴火熬制。

很快随着热气蒸腾,锅里的水分越来越少,锅底下出现一层洁白如雪的结晶。

盐户用勺子一铲,一片盐化为精细的盐粒。

这盐洁白如雪,又极为精细。

那些盐户都看呆了。

“果然是好盐!”朱标上前,也不顾烫手,捻起一点盐。

那盐十分细,堪比细沙,又洁白如雪。

朱标将其放入口中。

“这盐十分精纯,没有一点苦涩之味,更胜过长芦贡盐。”

自古盐以质论,广不如浙,浙不如淮,淮不如长芦。

长芦贡盐那都是专供皇宫所用,但也比不少这细盐!

陆渊将制作方法和需要的材料都记录成册,朱标会安排专门的人员教授给盐户,这就不用陆渊操心了。

弄完这一切,陆渊伸了个懒腰。

中途朱标听锦衣卫说了几句,便出去了。

陆渊想大概是那管事的招了,不过这种事情陆渊也不想管。

这些贪官污吏杀之不绝,即便到了现代也无法解决

陆渊干脆找了个兵丁,让他带着自己出了盐场,去海边走走。

初春的海风颇为凛冽,让陆渊有些寒冷。

围着盐城,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盐城,随处可见劳作的盐户。

沿着海边有一处土堤外面堆砌着石头,上面栽种着柳树,植草皮。

陆渊知道这便是范公堤。

范公堤本名捍海堤,北宋天圣二年,范仲淹主持修建了从楚州盐城经泰州海陵、如皋至通州海门的捍海堰,俗称范公堤。

它是一条重要的地貌界线,标志着当时苏中、苏北海岸的所在。后世屡圮屡筑,并续有增展。

范公堤被誉为我国海塘建设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有“束内水不致伤盐,隔外潮不致伤稼”的功能。

两淮盐场的兴旺,还离不开这项重要的水利工程。

陆渊又看到远处一些官员正组织百姓修筑烟墩,也就是烽火墩。

如果遇到兵变匪警,倭寇来袭,便即在墩上点火报警。

还有一些是潮墩,涨潮时,供赶海人爬上潮墩避难。

陆渊行走在范公堤上,看着海面烟波浩渺,逐渐走到了一处码头。

几艘渔船正在靠岸搬卸鱼获。

看着一筐筐鲜活的鱼虾,陆渊也是提起了兴趣。

在现代海鲜价格高,但在古代,多数海鲜却是显有人问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质子十八年,归国万人嫌 科普盗墓:国家问会不会分金定穴 寡妃待嫁:媚后戏冷皇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 大明:朱元璋:我,朱雄英,让位 大明官场之名落孙山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北宋诡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