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 > 43. 第四十三章 。

43. 第四十三章 。(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我在米花町开中餐馆 苟在东宫涨天赋,发现太子女儿身 完了啊!女帝的软饭丈夫居然无敌 武装色霸气大成,系统才觉醒! 婚后宠溺 窃夺月色 从援助精灵公主开始的侍奉部日常 铁血长津湖:杀敌就变强 大秦九歌之我是翡翠虎 魔术师纵横柯学修罗场

水镜咕咕闲谈, 又一次准时更新,鼓掌话接上回,今天我们说说十七世纪小冰河时期到来后大明与全球危机。

本次的主讲人简笔画形象,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地球。

上面的七大洲, 像是乞丐衣服上的旧补丁, 显而易见的破烂, 一看就是惨遭虐待。

这是啥玩意

七位朝臣被吓了一大跳,有人下意识后仰退避,让椅脚发出了刺耳的“滋啦”移位声。

朱元璋瞧着众人的失态,对比起自己初见水镜时看到丑小人时的场景。不愧是他, 当时表现堪称冷静。

有对比有愉悦,眼下他异常的宽容与大度。

“慌什么跟着朕的口令,深吸一口气, 慢慢吐出来。把胆子放大些, 这就是会动的图画, 有什么好怕的。”

卓敬等七位臣子只能苦笑着深呼吸。

此前的猜测果然没有错。皇上与藩王们的反常必有根源, 万万不可去好奇其中真相,好奇心必会害死人。今天没有丝毫防备被突然传召来上书房, 可不就是被吓得心脏怦怦狂跳。

不幸中的万幸, 在场的臣子承受力都很强, 是日常被洪武帝给吓习惯了。

惊吓只是一瞬。很快, 调整好心情看着墙头水镜。

吓归吓, 却也没错漏“十七世纪”、“小冰河”、“大明”、“全球危机”等关键词。其中有大明又有冰河, 是要说天冷后遇到了危险吗十七世纪又是什么时候

水镜之前看过气候脉动的曲线图,元朝后期已经步入了小冰河期的开端。因初期降温与升温年份交替出现,人们没意识到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全球变冷。

时至十七世纪,降温幅度到了最严酷的时候, 又以十七世纪中叶跌到了气温最低点,随后再缓慢爬升。

对应到中国,即万历年间开始降温,而在崇祯朝到了谷底。明亡清兴,气温开始上升,而这种上升仍处于冰期之中。

啥大明亡了吗

臣子们正迷茫,却见皇上非但不愤怒而且平静得很,难道是被刺激到习惯了

水镜十七世纪究竟有多冷一百年的数据,说也说不完,我会贴出可查询的参考文献,感兴趣的朋友自行查看。

这里举几个例子。全球降温的幅度与时间存在差异,因此极端气候出现的时间也有差异。

我们都知道如今广州很少下雪,但在十七世纪的文献中广州冬天时不时主打一个“雪”字。

比如郭裴的广东通志记载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广东连年大雪,足见整个中国的气温有多寒冷了。1

长江与黄河流域温度也跌到了两千年以来之最低点。

明末清初,谈迁的北游录记载了他从杭州去京城的见闻。其中记录了运河冰封不可通行的时间,有百余天之久。对比现代的五十几天,时长是翻了一倍。

严寒同样出现在西方。1628年,欧洲经历“无夏之年”,顾名思义那年温度低到根本没能入夏。

博斯普鲁斯海峡,即被土耳其戏称为一手抓着亚洲一手抓住欧洲的欧亚咽喉。在1620年冰封三个月,海面冰冻得非常结实,能让人们在上面来回运输货物。

这些反常现象显示出全球进入小冰期,伴随降温会发生什么

以中国的地理位置,先会联想到严重干旱,粮食歉收,人因吃不饱而动乱。

有多吃不饱

翻开崇祯年间的史料,写满了“饥”字。

随手拿一本明史就能列出一堆

“九年,南阳大饥,有母烹其女者。江西亦饥。”

“十年,浙江大饥,父子、兄弟、夫妻相食。”

“十二年,两畿、山东、山西、江西饥。河南大饥,人相食”

一行行的饥字,就是一部部血泪史。

人饥易子食。这种惨状在明末不是偶尔发生,而是连年多地一直发生。试问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不造反

水镜前,十三人俱是面无血色。

第一次观影的朝臣们已然没了对水镜出现的惊愕,全部精力都被眼前的可怕数据给震慑到。

这却只是开头。

朱元璋作为农民出身,很清楚大旱不只让粮食歉收,接下来就是“旱极而蝗”。

果不其然,水镜里传出了蝗灾大爆发的叙述。

粮食收成不好,人吃不饱,蝗虫又来雪上加霜。万历与崇祯年间,前后接连发生过持续五年之久的蝗灾。

蝗虫不是随便挑地方产卵,最适宜产卵地点需要植被稀疏、温度适宜、土壤含水量在百分之十到二十左右。大旱之后,河流干涸,大片的河床暴露了出来。此处少有植物,湿度适宜,最适合蝗虫繁衍。

大批蝗虫出现后,将难得幸存的农作物啃食殆尽,使得闹饥荒的面积再一步扩大。别以为灾难到此为止。还有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和离后怀了仙尊的崽 当我追尾劳斯莱斯后 啾!老公你会说鹦语吗? 全民选夫 重生后改嫁前夫他爹 雄虫大人缺乏常识却过于上进 直男扮演限制文工具人有多惨[快穿] 哥哥是并盛大魔王 带着糊涂系统追权臣 全灵异圈都在赌我能活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