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节(1 / 2)
不管是生产还是缴获,枪支的数量都是按支算,多少支步枪多少把机枪。
而子弹却是按箱来算的,因为子弹的体积小,数量又多,就拿三八大盖的子弹来说,一箱子弹有一千四百四十发。
所以在战斗结束后的缴获物品清单上,通常都是写着缴获了步枪多少支,子弹多少箱,很少有些缴获子弹多少发的。
除非有特别作用的时候,才会根据箱子的数量将子弹的换算成发。
因此在乔林所提出的这两样东西中,子弹的确很容易被当成最没有价值的东西,尤其是和马步枪摆在一起的时候。
副总指挥的才干和指挥确实没的说,不然也不可能屡创辉煌,在战争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副总指挥再厉害,他终归也是个凡人,只要是凡人,就容易被已经形成的固有思维所误导。
而乔林恰好就钻了这个空子。
他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需求。
可是在副总指挥看来,这就是一种为人实在的表现。
马刀是确实需要更换的,子弹也确实应该补充,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乔林为骑兵连讨要这两样东西,都是合情合理的。
反倒是更为贵重的马步枪,他却没有要。
正是这一个小小的区别,让副总指挥改了主意。
其实在猜到乔林除了军马外,还想要点其他物资的时候,副总指挥就已经决定答应他了。
一方面他确实是欣赏乔林这个年轻人,不想抹了他的面子。
另一方面他上次能安然脱险,可以说多亏了骑兵连。
再加上骑兵连的战斗力他是看在眼里的,这样的部队他自然也不忍心眼睁睁看着战士们因为物资的问题而困扰。
结合以上几点,他愿意给骑兵连分一点物资,包括那一百六十二匹军马也是一样。
可同意归同意,在数量上副总指挥还是要把握好尺度的,所以一开始他的打算就是按需分配,就像军马那样,每人一匹,也不多分。
可是在听了乔林的话以后,他改变了想法,决定多分一点给骑兵连。
原因很简单,他觉得乔林实在。
既然是实在人,就不能亏待了他。
虽说在副总指挥看来,乔林向他讨要物资时的神态模样,简直跟李云龙如出一辙。
但细细一想,却又大不相同。
不同之处就在于乔林有度,而李云龙没有。
如果今天的事换做是李云龙来,他的说法一定是这样:
首长,骑兵连没有军马了,您给分配一些吧,除了每人一匹外,再加一点备用的,万一哪匹马生病了也能有个更换的。
首长,骑兵连的马刀该换了,您给分一点吧,除了每人一把外,再加一点备用的,万一临时断了豁了也能有个更换的。
首长,那马步枪和子弹就都给骑兵连吧,反正别的部队也没用处,战士们的枪都旧了,正好换上新的。
......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在副总指挥看来,讨要物资这件事上,李云龙是能要多少要多少,他只会嫌少绝不嫌多。
但乔林是需要多少要多少,给就开开心心接受,不给也不会埋怨。
两两对比,差距立现。
这人啊,就怕比较,从古到今都是这样。
“乔林,你想要为骑兵连要点装备,这事我批准了。”
副总指挥说着,提起笔来在纸上刷刷刷写了几行字。
批准了?
说实话,乔林还是有些意外的。
虽然他觉得自己用了攻心之计,副总指挥有很大可能会答应,可没想到这么快就同意了。
只是,同样都是讨要物资装备,为什么副总指挥给李云龙的只是五个字,给他的却是实打实的东西呢?
“知道我为什么拒绝李云龙,却没有拒绝你吗?”
副总指挥写好了条子,好像看穿了乔林心里在想什么一样,开口问道。
“应该是我们团长接手新一团的时候,新一团的条件还比较落后,副总指挥您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励我们团长,如果要什么给什么,那新一团让谁接手都行,可只有靠自己努力得来的,才会更加珍惜,尝过了苦的滋味,才会知道甜的来之不易。”
乔林想了想说道。
副总指挥听完不禁点头,能想到这个层面,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是站在公正客观的角度上来看待问题的。
第八百四十二章 因为你不贪心
感性的人看待问题,就难免被感情左右,不知不觉中就掺杂进了个人的观点。
就像拒绝给李云龙装备这件事,一般人知道后,基本上都会下意识地认为副总指挥这是因为不待见李云龙,所以才拒绝他的。
为什么不待见李云龙,很简单啊,这个家伙太能惹祸了,首长不喜欢他也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