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科幻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七百零四章 伤亡之下的训诫

第两千七百零四章 伤亡之下的训诫(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全球高武之师兄他美强宠 苦境:原来我是反派卧底 徒弟都是天命大反派 军婚甜蜜蜜:嫁最野军官,我在八零喜当妈 都市:修仙一千年,归来当奶爸 家有师尊,恶名远扬 红楼之庶子贾环传 炼气五千年 万古第一神 1938:除夕计划

顾正臣默默将名单收入袖中,转身走入风雨之中。

当晚,他独坐灯下,提笔写下一封密信:

> “陆炳:

> 湘西既破,恐敌将转移重心于西北。敦煌莫高窟近年频现神秘壁画,描绘‘金莲降世’场景,疑为‘烬盟’新策源地。你可携‘承统印信’残片前往,若遇相似纹饰,极可能藏有通往‘影炉地窖’分支的机关入口。

> 另,务必查明李守拙生死。此人若存,祸根不除。

> ??林默”

写罢,他吹熄烛火,推开窗扉。夜雨渐歇,东方微白。

数日后,陆炳启程西行。而顾正臣则悄然离开京城,再次踏上旅途。这一次,他的目的地是徽州府南麓的一座废弃书院??据查,那里曾是洪武年间“天工局”外驿,专门铸造皇家器物。周伯曾提及,若想真正开启“龙渊秘库”,必须集齐三把陨铁秘钥,而第二把,极可能就藏在此地。

山路崎岖,荒草丛生。书院早已坍塌,唯余断壁残垣。顾正臣手持罗盘,在废墟中细细搜寻。直至第三日黄昏,他在一口枯井底部发现一块嵌入石缝的青铜板,上面刻着复杂的星象图,中央一行小字:

> “月满之夜,北斗指心,钥生于影,启于诚。”

他猛然醒悟??这不是普通的锁钥机关,而是一套考验人心的仪式。唯有真正无私之人,才能唤醒“龙渊之心”。

八月十五,中秋月圆。

顾正臣独自立于井台之上,取出玉佩全璧,将其置于星图中央凹槽。刹那间,地面震动,井底裂开一道缝隙,一道幽蓝光芒冲天而起。一条螺旋阶梯缓缓浮现,通向地下深处。

他深吸一口气,迈步而下。

阶梯尽头是一座巨大的圆形石殿,中央矗立着一座青铜巨鼎,鼎身铭刻“龙渊”二字。四周墙壁镶嵌着十三面铜镜,每一面都映照出不同的历史片段:建文焚宫、永乐北征、仁宣之治、土木之变……仿佛整座大明的命运都被封存于此。

而在鼎前,站着一人。

白发苍苍,身形佝偻,却是眼神如电。

“你来了。”李守拙缓缓转身,嘴角浮现一抹笑意,“我等你很久了。”

顾正臣冷冷注视着他:“你为何不逃?”

“因为我已无需再逃。”李守拙抬起手,指向铜镜中正在播放的画面??那是当今皇帝颁布诏书、宣布自己为建文嫡孙的场景。“你看,即便你说出了真相,百姓依然需要一个‘神’来信仰。只不过这一次,他们信的是你塑造的‘真神’,而非我制造的‘假神’。但我们做的,本质上并无不同。”

“区别在于,”顾正臣一步步向前,“我所说的是真相,而你贩卖的是谎言。”

“真相?”李守拙大笑,“你以为‘朱文圭’的身份就一定是真?那块符牌,是我二十年前亲手放入龙渊库中的!我要的就是今天这一刻??让你亲手推出一个新的‘正统’,让天下人再次为虚幻的血统疯狂!你们都在重复同一个轮回:用新的神话,掩盖旧的谎言。”

顾正臣停步,目光如刀:“那你告诉我,既然一切都是虚妄,你为何还要执着于‘龙渊秘库’?为何还要耗费一生去操控帝王?”

李守拙笑容渐渐收敛,声音低沉下来:“因为我曾经爱过这个国家。洪武开创基业,我以为他会带来太平;建文推行仁政,我以为黎明将至。可永乐杀了他们,也杀死了希望。从那时起我就明白,人心不可信,制度不可靠,唯有绝对的控制,才能避免混乱。所以我成了‘烬盟’之主,所以我培养‘容器’,所以我点燃火种……我不求善名,只求秩序。”

“可你忘了,”顾正臣轻声道,“没有自由的秩序,不过是监狱。”

话音落下,他猛地抽出腰间短刃,刺向自己左臂,鲜血滴落于鼎中。

奇异的一幕发生了。

十三面铜镜同时亮起,光影交织,汇聚于鼎心。一道古老的声音响起:

> “惟诚者可启龙渊,惟仁者可掌天命。此鼎认心,不认血。”

李守拙震惊后退:“不可能!这鼎只听命于建文血脉!”

“它听命于选择牺牲的人。”顾正臣抹去血迹,抬头直视对方,“你一生都在操控他人,却从未为自己之外的人流过一滴血。而我,已为此失去了太多。”

轰然一声,鼎盖升起,露出其中一本泛黄古卷??《龙渊真典》,记载着大明所有隐秘制度、财政密账、军备分布,乃至历代帝王未曾公开的遗诏。

这才是真正的权力核心。

李守拙仰天长叹:“好,好!你赢了……可你知道吗?即使你得到一切,也无法阻止下一个‘我’诞生。只要世间仍有苦难,就会有人想要掌控命运。”

“那就让后来者看看,”顾正臣将《真典》收入怀中,平静道,“曾有一个叫顾正臣的人,宁可背负骂名,也要守住底线。”

走出地宫时,朝阳初升,照亮钟山轮廓。

数月后,《龙渊辑要》秘密编纂完成,仅限皇帝与昭信司高层阅览。与此同时,朝廷推行新政:废除科举八股桎梏,增设实务策论;设立“寒门举荐制”,每年由地方推选百名贫家子弟入京授学;更下令重建南京国子监,命名为“薪火书院”,专收孤寒英才。

民间渐渐流传起一首童谣:

> “寒门出相不需媒,

> 一纸诏书天下开。

> 昨日田间耕瘦马,

> 今朝殿上议盐梅。”

顾正臣听到这首童谣时,正在批阅来自“薪火营”的最新密报:西安发现疑似“烬盟”余党活动,已派人潜入调查;敦煌壁画确有机关线索,陆炳正在破解;而那位被救回的孩子,经过三年调理,终于开口说了第一句话:“我想读书。”

他放下笔,望向窗外。

春风吹过庭院,几片新叶飘落案头。

他知道,火焰仍在燃烧,只是这一次,光亮多了一些,黑暗便退却一分。

薪尽火传,不在一时,而在万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天敌饲养指南 认栽 不是人又怎样[快穿] 世人皆道我命不久矣 重启一下 沉迷种田,我爆红全网 骑士夫人模拟器 恨海情夭:她的淫靡与他的复仇 远山破阵曲 种豌豆模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