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七百四十二章 宝船要进泰晤士河(2 / 2)
朱?去西方也一样,朱棣也是如此。
责任,是压在他们肩膀上的山,扛着很累,但也必须扛。
只不过现在的朱?,可以获得一些喘息。
一是因为新式蒸汽机宝船、大福船的测试还不够充分,尤其是没进行过长期的远航测试,这是个隐患,必须排除。
二是因为关于西方的布置还需要一些准备,尤其是倾销的准备,陶瓷倾销没问题,丝绸这东西还谈不上倾销,毕竟大明的产量在那摆着,做不到海量供应。
而且丝绸、陶瓷进入西方市场,那也只是从西方富人手中赚钱,并不能毁去西方底层的手工业,扼杀西方的工业基础。
唯一可以真正实现倾销的,只有一样东西:
棉纺织品。
比如棉布!
要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里面除了蒸汽机,还有珍妮纺纱机。英国工业革命最初的领域,那就是纺织业。
而这些东西,对于如今的格物学院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这些年来,蒸汽机早就应用在了官府主导下的诸多行业,比如冶炼、铸造、锻打、印钞、铸币等,自然也包括纺织。
蒸汽机与纺织机的结合并不甚繁琐,早就做到了,甚至有不少货物进入海外,只不过没有流入民间,也没有传出消息。
原因很简单,大明是小农经济,而小农经济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男耕女织。
一旦蒸汽机与纺织机结合并建立出大型工厂,规模化运作之后,女织基本上就完了,人工成本在那摆着,无论如何都比不上机器。
所以,这玩意一直被封锁着。
格物学院虽然还在研究、在迭代,但朱元璋始终不允许机器生产的棉布进入市场,只允许用于出口,暗搓搓地赚钱。
棉布这东西,西方寻常百姓也需要,谁也离不开,而且这东西不比羊毛便宜,只要倾销下去,什么手工作坊,什么个人纺织,什么羊吃人,全都会消失,相应的产业基础自然就不复存在,而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金银会进入大明。
这并不是顾正臣邪恶,要知道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倾销给清朝的,第一大件是鸦片,第二大件就是棉纺织品。
这样做,也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但这里面还有个问题,那就是棉花的供应问题,老朱强制种植棉花的政策执行了二十年,这些年来,棉花产量确实在稳步提升,棉布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但棉花的总体产量还不算多。
现在,提升棉产量的契机来了。
经过五年不计代价的积累,土豆、番薯等产量已经到了恐怖的地步,明年开春便能进一步扩大种植区域,相应的,朝廷也会提高棉花收购价格,以利驱动百姓增加棉花种植面积。
而这,至少也需要两年。
顾正臣没有回应朱?,而是看向伊丽莎白:“你准备好进入晋王府了吗?”
伊丽莎白看了一眼朱?,犹豫了下,问道:“且不说这件事,我想先知道,在马克思窥见的未来预言中,西方诸国瓜分中国里面有没有英格兰?”
顾正臣注视着伊丽莎白,认真地说:“不仅有英格兰,英格兰还是第一个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迫使中国开埠通商的国家,向大明输入有毒之物,毒害了无数中国人,还拿走了大明的岛屿……”
伊丽莎白惊讶地看着顾正臣。
朱?、沐春等人也感觉到了一股杀气。
顾正臣目光变得有些阴冷:“英格兰毒害中国不浅,若有机会,我一定会过西洋,将大明的宝船舰队开入泰晤士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