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放牛少年(2 / 2)
大厅靠里的石壁上,刻着一个大大的“风”字。只是这个风字却是有些奇怪,不像传统的写法,看起来倒像是山冈的“冈”字,只不过底部的笔画向两侧微微的翘起,仿佛两只脚微微向外张开,里面的“x”却是刻着一把刀和一把剑相交的形状,周围还刻了一些巨龙环绕的形象,整个字看起来像是一面盾牌一般,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气势和韵味。
石壁下放了一张石制的神龛,神龛上放了一个破旧的香炉,香炉背后就是那个大大的风字,仿佛神龛供奉的,便是这个字一般。
大厅的两边房间各有两丈见方,右边房间上面都没有,左边的房间安装了一扇破旧的木门,推开门,映入眼帘的石一个大大的火坑,火坑旁边的墙角整齐的堆放着一些柴火,火坑的上方挂着数十条大小不一的干鱼,带着浓浓的鱼腥气息。
靠里的墙壁下铺着厚厚的稻草,上面铺着一条破旧的床单,床单上面放了一?叠放整齐的破旧褥子,看起来还算干净。床铺的一边放了一个破旧的柜子,里面整齐的叠放了几件衣物,柜子后面的墙壁上挂了一把柴刀和一顶破旧的斗笠。
穿过正屋大厅后面的石门,后面还有一个面积约有十来丈长宽的院子,周围用石墙围了起来,紧靠正屋后面修了一间单独的房子,面积和正屋差不多大,一面和正屋连在一起,四周没有窗口,进门处还修了一条约有丈许长的廊道,上面全部用石板盖了屋顶,门口有一个厚厚的木门,上面还上了锁,显然是个粮仓,可是现在里面一粒粮食也没有。
石墙下面搭建了几个棚子,估计是计划用作圈养牲口之用,棚子旁边零星的放了几件农具,一边的空地上种了一些蔬菜,菜地旁边有一口小小的水井,旁边甚至挖了一个小小的池塘,只是池塘之中已满布落叶,显然已经好久没有清理。
站在后院抬头上望,一颗巨大的古树正高高的覆盖在石屋上面,遮住了上面的天空,但因为树冠较高,并不遮挡阳光对石屋的东西斜照,只是看起来,感觉石屋特别的渺小。
少年小天走进石屋右边的房间,从木柜的下方格子里取出了一双有些老旧,却洗得非常干净的布鞋,在后院弄了些水,把脚洗干净,这才小心的穿了上去,走路都变得极为小心,仿佛脚上穿着的是绝世珍宝,深恐把它弄坏。
做完这一切,小天才重新走出门去,牵上牛提着鱼,慢慢的向西面山脚的唐家寨走去。
沿着还算宽阔的田间道路向西走了不到两里地,便来到唐家寨高高的寨门前,因为经常防范山匪与野兽的缘故,龙塘村的三个寨子都修筑了寨墙,寨墙用厚重的青石垒砌而成,墙高两丈左右,寨门用巨木未柱,厚木板为门打造而成,看起来坚固而安全。
寨门站着两名身着黑袍的壮汉,手持长长的铁矛,神态却是有些漫不经心,正在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闲话,正是唐家寨的守卫。寨门后面的墙壁上,挂着两张半人来高的大弓,大弓的旁边还有满满的两壶弓箭。
此时寨门比较安静,并无其他村民进出,两名守卫远远的看到那个叫做小天的少年牵牛走近,不觉精神一振。一名满脸胡须的守卫戏谑的冲着少年喊道:“哟,小天儿,你可以啊,今天的伙食混到了哩!”
另一个守卫也笑嘻嘻的问道:“小天儿,你手里那鱼是拿来送你文叔下酒的吗?”
那叫小天的少年也不怯场,眼珠轻灵转动,笑嘻嘻的招呼道:“宝叔,文叔,今天是你俩值守啊?”
那满脸胡须的大汉叫唐宝,另外一名守卫叫唐文,按照当地沾亲带故的辈份来算,少年应叫两人表叔。
见小天扯开话题,唐宝笑骂道:“老子不值守你帮我值啊?赶紧滚嘞,鬼精鬼精的小崽子!”
小天也不答话,笑嘻嘻的牵着牛走进寨门,沿着弯弯曲曲的巷子走了一会,便来到寨子中心一户大宅的后门,牵着牛走了进去。
这是唐家寨最好的一栋大宅,占地约五亩左右,四周用高高的石墙围起,四个墙头转角上修了哨塔,每个哨塔晚上都有人值守。院子后面的墙角搭建了一排棚子,下面是马房、牛棚,两边修了一排偏房,供大宅的守卫和下人居住。
大宅的前院和后院被一道围墙隔开,仅有一道半圆拱门通行,拱门半掩,依稀可见里面雕梁画栋的建筑,小天从来没有进去过,里面的繁华景象对他而言无法想象,也不敢去窥探。
因为,这里住着的,是唐家寨的当家人,唐氏一族族长唐十七。
唐十七,龙塘村三大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拥有龙塘村三分之一的土地。唐家寨二百余户,人口千余人,九成以上的村民依靠为唐十七种田生活,在唐家寨生杀予夺,说一不二。
不过这些对于少年小天来说,暂时没有多大关系。在他幼小的心灵里,高高在上的唐族长和他的距离太过遥远,远到他根本不需要考虑会和他产生什么交集的可能性,当然,他也不会去考虑这些。
他只是一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偶尔为唐家放牛赚取生计的孤儿,在唐宅哪怕是一个下人的眼中,小天的存在,渺小如蝼蚁般无足轻重。
一个头发斑白的中年妇人站在牛棚前含笑望着他,远远的大声的招呼着:“小天回来了?今天抓的鱼,可是要给先生送去?”
“嗯,正是。柳婶,明日还要放牛吗?”
少年一边大声的回答着妇人,一边熟门熟路地的把牛栓进牛棚,然后满是希冀的望着妇人。
妇人随手递过少年今天放牛的酬劳---两张粗糙的菜米饼。这种米饼用米粉和野菜混合煎成,里面野菜占了大半,还有少许的油腥,对于少年来说是难得的美食,因为他几乎没有钱去购买米油。这两张饼足够他未来两天不至于无物充饥。妇人低头沉思了一下,然后有些为难的回答道:“明天恐怕不需要,管事说了,这段时间要把后山地全部耕出来,准备种冬天的小麦。”龙塘村都是夏种水稻,冬种小麦和油菜,基本上能够做到粮食自给自足。
小天毕竟是个小孩,牲畜闲时可以让他放牧一下,农忙时却是只能靠草料喂养,免得耽误农耕。只是这样一来,眼前的小孩就要饿肚子了。柳婶心中有些不忍,但她在唐家也只是个最低等的下人,根本做不了主,想帮助眼前的少年,却是有心无力。
“没事的,柳婶,我先走了,您需要的时候叫我。”小天有些失望,却也并不难过。这么多年一直是这样饱一顿饿一顿过来的,现在已经习惯了。这位柳婶其实已经对他非常照顾,像这种放牛的活计,寨里的小孩都能干,柳婶却是一直让他来干,考虑到小天的特殊情况,村民们也没有人说些什么。
少年提着鱼,掂了掂手中的米饼,狠狠的吞了口口水,却并不食用,而是小心翼翼的用干树叶包好,笑着和柳婶告别,快步走出唐宅,小跑着向寨子北边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