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江南才子(2 / 2)
宋潜溪看一遍,又轻声读一遍,笑道:“诗不错,人也是聪明人。”
说罢将手中诗文交给专人诵出。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与此同时,也有人将原诗文抄写在更大的纸张上,挑竿挂出。
院中弟子见状都凑了过去,各自轻声诵出,此诗一出,满座竟然都陷入了安静之中。
诗虽是好诗,但也称不上如何惊才绝艳,但是讨巧的是这是一首思归诗,写的正是出门远行的游子作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情形。
在座的都是少男少女,十六七岁的年纪,有的甚至是人生第一次离开父母远游。
连日来赶路的疲惫,出门在外对家人的思念,都是这几日他们在长安城中等待招生大选时深刻体会到的东西,诗中所写“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这些自我意识的活动,他们中间大多数人都曾有过。
这些内院的新弟子们都是资质极好的天才,平日在家中故乡也是万里挑一的人物,受尽了掌声与赞美,但是到了这繁华的长安城中,天才云集,谁也不再是那个受尽独宠之人,不再特别,所以会碰壁,会受委屈,会吃亏,也会有苦难言。
特别是心思更敏感的女生,见此诗句想起连日来的遭遇,不由湿了眼眶,一副就要落泪的样子。
今日宴会之上,在人人都想着如何极尽词藻之华美,展现才华之横溢,对良辰美景大夸特夸之时,周文卓突然拿出一篇描写归思的诗文,而且恰巧能引起众人的共鸣,自然能够加分不少,这也正是宋潜溪所说的聪明之处。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诗词这东西很奇特,人们往往很难将之分出高下,毕竟诗词的意境、各人的喜好、甚至因为每人经历的不同,喜好的诗词也不一样,这些都很难作为评判标准。
当然,若是诗词意境到了极高的水准,拙作佳作也能一目了然。
但古今诗词千千万,能千古传唱的名篇又有多少,不可能做到随便一个宴会或者诗会就能出一首千古佳作。
即便是一些才名远播的大诗人,也不可能保证所作诗词,每一首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典。
所以在诗词水平相近的情况下,周文卓的诗文就胜在了应景应情。
今日终归不是正儿八经的诗会,无人出题,也不限诗体,倒是让他讨了个巧。
此诗一出,使得原本想着只要周文卓拿不出那种一眼就能惊艳四座的诗文,就想办法将他作品奚落一番,最好贬得一文不值的几人也犯了难。
他们也明白,现在众人的情绪都被这首诗调动了起来,若是此时跳出来与其针锋相对,难免有些不合时宜。
周文卓看着众人的反应,嘴角不由露出一丝微不可查的得意笑容,想来现场会有这样的反应早就在他意料之中。
他还是保持着温文尔雅谦恭有礼的姿态,院中几位女弟子已经羞涩地向他投去或友好、或崇拜的目光。
更多的少女则是边与身边好友偷偷讨论着这个周文卓,边小心翼翼往他那边偷看。
不得不承认,周文卓如此一番操作下来,俨然已经成为了全场的焦点,风头一时无二,甚至连陈清璃与苏念都隐隐有被他压下去的趋势。
也就在此时,陈清璃给自己斟满了一杯酒水,然后举着杯子从席上站了起来。
莫非……
众人的视线都被陈清璃的举动所吸引。
这位长安学院最耀眼的女弟子,终于是要与人敬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