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穿越 > 骑砍:汉匈霸主 > 176,谁不想去汉朝当兵?有编制的好吧!

176,谁不想去汉朝当兵?有编制的好吧!(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女配遥指修仙路 梢明 文科生的南唐 三国寻龙记 平妖九年我做了天下第一 穿书九零,大佬的炮灰前妻觉醒了 我在元末种粮食 都市逍遥天医 我之大明,天下人之国家 轩辕黄帝和嫘祖蚕神

辽东长城戍边卒。

“校尉,人以点齐。”

长城边上。

王犁一身汉军校尉的打扮正在点卯。

入职大汉已有月余,作为一名与张氏沾亲带故的将领,他的第一个职位就是戍边校尉。

待遇还不错,与乌桓那边的校尉也差不了多少,甚至还有些超出。

不过嘛,待遇是超出的,但每月到手的却不知为何凭空嘌没了三成。

他可还是与张氏沾亲带故的啊。

由此可见,边郡的一些士卒克扣粮饷是常态了。

戍边校尉与正常的校尉一样,统兵八百至一千,守住长城的某一隘口,遇大股贼寇还需点燃烽火。

他的三百虎贲精锐如今皆以打散与千人之中,把持大小军中掌管。

虽然就算是他,军粮钱响都被克扣,但是他手底下的这些兵拿到的却是不同于往日的全粮全响。

就这么简单,王犁收拢了七百汉军的军心。

“报!”

“太守令,即刻起,戍边校尉王犁带兵换防,于无虑县段长城镇守。”

“校尉,这是太守的令信。”

一名太守府的传令兵恭敬的递上了一张布帛,王犁接过后,行了一礼,旋即等候了起来。

长城戍边是重点,在无他人前来顶替位置的时候,他不能带兵离开。

好在,换防与调遣是同步的,不多时,一支三百人的临时戍边卒赶到了这里。

王犁与对方简单的交割后,便率军离开了。

乌桓。

“叔父当真如此说?”

张启给张广倒了一杯茶水。

后者点头:“是的,父亲把控着辽东,任何的风吹草动他都有耳目,这次确实是消息走漏了,不过还好,密探所知的只是你为张氏子侄,其他的无甚了解。”

“是嘛.也就是说,那支青壮军却是奔我来的。”

张启暗自揣摩,现在张毅的态度已经摆明,就是跟着他干了,辽东已经算是他的了。

看来这些年汉朝与匈奴的争斗已经让张毅完全丧失了对汉朝的信心,要不然也不会在看到张启的潜力后押下惊天赌注。

“为兄知晓了,这还劳烦妹夫跑这么一趟,留下用饭吧,待会兄长安排船只送你回辽东。”

张广点头:“全凭兄长安排。”

乌桓的变化对张广来说是震惊的,从去年开始,这里几乎一年一个模样,而到了此刻,张广更是分辨不出自己是在北地还是长安了。

他在来时已经在乌桓城中逛了几遍,城内各种设施皆有,衣食住行面面俱到,商品百业繁盛,各种产出让他应接不暇。

唯一让他不解的是这些东西究竟是从哪来的,若是商贸,他的父亲,辽东太守,也没有收到大宗商品过境的消息啊。

而现在看情况,自己的兄长似乎有一条稳定的商品供应路线,最起码,那条路线能够提供,食,盐,布,铁。

在城主府用过了午饭,张广带着几个随从在乌桓城整洁的街道上继续逛着,他不急着回辽东了,他父亲说过,能在启兄长这里多学学也是好的,有些事情光是知道还不足够,得亲自经历一番才行。

“您好,欢迎光临农业钱庄。”

走着走着张广就到了一处金碧辉煌的大楼里。

“农业钱庄?”

张广饶有意味的呢喃了一句。

“是的客人,我们这里是专项负责给农人提供方便的钱庄,无论是购买粮种,亦或者工具耕牛以及家畜生禽都可以在我们钱庄中获得方便呢。”

“当然,我们钱庄也有负责货币兑换以及办理贷款的工作业务。”

招待张广的钱庄工作人员看着张广的打扮,有些明白对方不是本地人,也非役民。

“你说的钱币,是这种叫‘启钱’的铜币吗?”

张广从袖中掏出了一枚质地精良的铜板,正是乌桓发行的五铢钱。

工作人员辨认了一下,点头笑道:“正是启钱,这种货币是以君上的名讳命名的,也是乌桓鲜卑通用的货币。”

张广点头,他接触过那些从乌桓离开的商人,对方每次行商不仅会带上大量的商品,也会带着大量的启钱。

如今辽东的半数货币都已经悄然的被替换了,这些商人们其他的事情很温和,什么事情都能商量,唯独收取钱财的时候,他们只认这种钱。

如果伱没有,那没关系,他可以给你兑换,无论是以商品换钱,还是用汉三株秦半两换钱都行,只不过钱币换钱币,这种启钱需要三枚汉三株或者五枚秦半两才能换到。

而那些商人在乡镇间扫货的时候,给的又多是启钱,久而久之,辽东的百姓竟然都习惯了这种钱币,甚至启钱的购买力在辽东要比汉三株跟秦半两还要大,有利之下,辽东的人便都用上了这种钱币。

这次来乌桓,他自然也是带着足够的钱财的,虽然张启是他兄长,但自己都这么大了,总不能买个什么东西也要去问张启要钱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质子十八年,归国万人嫌 科普盗墓:国家问会不会分金定穴 寡妃待嫁:媚后戏冷皇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 大明:朱元璋:我,朱雄英,让位 大明官场之名落孙山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北宋诡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