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年产一亿!震惊中央!(1 / 2)
王博学和贺成仁是工业部的唯二两名三级工程师。
说实话,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紧急召自己等人过来,居然看到的是顶底复吹转炉炼钢技术!
去掉前边四个字。
转炉炼钢技术其实在去年中旬就有人正式提出过,并投入研发当中。
可是,就在今年,或者说农历的年都还没过,这就有人把完整的技术拿出来了。
技术资料里头。
不仅有更加先进的顶底复吹转炉炼钢技术。
且连怎么实现这项技术,全都说得一清二楚。
各种关键性技术也全都详细阐述了技术原理。
还有,还详细到连具体如何炼钢,该技术在炼钢工业之中,可以创造多少价值,都列举出了预估数据!
甚至整篇报告都能拿来当作范文模板,给其余的技术专家参考,以后该如何正确的、详细的、清楚的给上头报告。
“严部长,经过我们对这份技术报告的鉴别,这里边所言不假,一些关键性的理论我们也进行了计算验证。”
“也就是说,可以马上投入应用这个新型炼钢技术,大幅度提高我过的钢铁产量。”
“不单是这样,这份技术还包括了脱磷、脱硅、脱硫铁水的预先处理,炉外精炼、高效、快速、优质、热送的高效连续铸钢等技术在其中,堪称完美!”
“对对对,赵阳同志研发的这项技术十分成熟,方方面面等细节全都考虑到了。”
“我感觉完全不像是一份新技术,而是千锤百炼之后完善过后的成熟技术。”
王博学和贺成仁两位老工程师头发半白,可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给出的结论却是石破天惊!
“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工业部部长姓严,单一个涛字。
报告中的技术理论部分或许对严部长来说如同天文一般。
但赵阳给出的钢铁产量预估数据、经济效益预估数据、对我国的钢铁产业发展及其影响等说明性内容他自然能看懂。
一旦普及应用,我国家将能在一年内,在炼钢领域走在世界各国的最前沿,甚至大幅度领先都说不准。
所以他很清楚这项技术的重要程度,甚至相比大西北的那个项目也不逞多让!
“严部长,如果能建造二十座两千立方米的转炉,那么我们就能实现钢铁规模年产量一亿吨!”
王博学摸着白胡子,目露精光的同时,还特别激动。
这份技术使得他能够在有生之年亲眼目睹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年产量一亿吨!
作为一位钢铁工业领域的三级工程师,这是他的夙愿。
而这个夙愿其实不单是他,也是在座所有工程师的,“严部长,等下带上这份技术,还请务必跟总理说明我们的心愿!”
严部长看着这些工程师,目光不由回到纸质的资料上,只见上边写着这样一段话:采用新型炼钢技术,只需一炉两千立方米的转炉,其所锻造的钢铁产量便能高达一万五千六百吨,抵得上现如今我国一天之内所有钢铁产量的总和。
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说明!
严部长可以预想到等会总理看到这份报告的激动模样。
另一边,轧钢厂,仓库。
刘海中正无精打采的坐在办公桌前,一只手还把着桌上的白色搪瓷茶缸。
“老刘,坐着就把钱给挣了,感觉怎么样?”
忽然,他肩膀被拍了一下,赵阳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