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先发优势,光刻原理!(1 / 2)
哪怕到了后世,我国第三艘航母都下水了,可在高端芯片领域,我国还被西方狠狠的卡主脖子,任其宰割。
而作为芯片制造核心中的核心,光刻系统是半导体芯片生产流程中最复杂、最关键的工艺步骤,也被称为人类最精密复杂的机器。
其基本原理和难点主要是将电路图从掩模上转移至硅片上。
这一过程通过光刻来实现,光刻的工艺水平直接决定芯片的制程水平和性能水平。
在后世高端光刻机全球只有荷兰的AsmL,中低端光刻机则是霓虹国的尼康和佳能,它们的市场份额超过八成!
----------
其实赵阳的课程还没到半导体领域。
只是以简宏放院士为首的几名院士劝说赵阳不要把这么重要的设备放在轧钢厂,尽早拉到中科院过来,比较妥当。
赵阳是听劝的,这不,第二天早上从四合院出来就直奔轧钢厂,然后联系军方帮忙,把光刻机给送过来了。
“赵阳同志,这台光刻机的光源波长是多少?精度达到了多少微米?集成晶体管数量上限是多少?”
简宏放看着跟前的一名名战士和工作人员搬运光刻机,如同看着宝藏一样,但他深知宝藏的钥匙在身旁这人身上,于是有些迫不及待。
“简院士,很抱歉,关于它的讲解,过几天我会遵照课程安排进行,还请你多一点耐心,这里就交给他们,我们进去吧!”
赵阳见光刻机放在拖车上朝着某个绝密级房间驶去,边说边收回目光。
他并没有拿出多么先进的光刻机,非要形容的话,这台光刻机的技术含量约等于丑国在原本历史轨迹上九十年代的产品。
而能制造的微处理器芯片对标英特尔公司在八五年和九三年发行的两款处理器。
前者集成了27.5万个晶体管,后者集成了三百万个晶体管。
在赵阳想来,这一回我国有着先发优势下,半导体领域在千禧年过后,应该是以我国为世界领先的中心。
......
接下来的好几天,赵阳基本都在围绕计算机开展知识讲解和授课。
而这短短几天时间对于在座的一众院士、工程师、技术专家、教授学者,学生们来说,过的无比充实。
大量的知识如同填鸭式一样被赵阳灌输到他们的大脑当中。
指望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吃透消化是不现实的。
但培训过后结合实践慢慢去理解琢磨,想必会逐渐领会这些内容,从而提升相对应的能力。
与之相随的,赵阳的形象在众人眼中也逐渐变得光辉起来。
哪怕年纪比他大的院士现在面对他都要尊敬叫他一声赵老师。
毕竟,在学术领域,达者为师。
而赵阳当他们的老师,完全够格!
晚上赵阳也没闲着,十点过后就去找熊玉珠、陆思敏、丁秋楠、二姑她们,每天都换着来。
直到培训第六天早上,随着一列火车抵达京城,从东南赶来的一票同志终于赶上了培训末班车。
“老江,你来的不算晚,今天正好是赵老师开讲半导体领域的相关知识,包括光刻机、芯片、晶体管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知识。”
简宏放是特意过来接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