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6章 微型机器(1 / 2)
“看着玩呗。”女生满不在乎地说。
其实她是想积累的一点婚恋方面的知识,平时忙着读书做实验室,有关婚恋方面的知识是一片空白,家里七大姑八大姨年年催婚,弄得她是灭绝师太一样。
所以她想积累一点...
蒲咏志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窗外医院里依旧灯火通明的几间实验室和病房。夜风微凉,吹得窗帘轻轻飘动。他的思绪却沉重如铅。
刚刚接到消息,省卫健委对附四医院改革计划的专项审查将在下周启动。这次的重点,是针对他提出的“开放科研平台”项目。这本是他推动医院学术自由、激发医生科研热情的核心举措之一,但如今却成了被质疑的对象。
“蒲院,顾副院长那边动作很快。”小林低声说道,“听说他已经提前向省里几位领导做了汇报,称我们的改革存在‘制度风险’。”
蒲咏志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他知道,顾君浩不会善罢甘休。自从那次匿名举报信事件后,这位老对手就一直潜伏在暗处,伺机而动。
“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小林有些愤怒地问。
“他们怕的不是改革本身,而是失去控制权。”蒲咏志语气平静,“一旦资源分配不再由管理层垄断,他们的权力就会被稀释。”
“那我们怎么办?”
蒲咏志沉默片刻,转身走到办公桌前,拿起一份厚厚的报告:“让数据说话。我们必须在审查会上,拿出最有力的证据,证明这项改革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与此同时,南都医大临床医学院的课程改革也在持续推进。杨平带领团队完成了PBL教学模式的阶段性试点,并整理出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
“目前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都有明显提升。”杨平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展示数据,“虽然基础知识掌握速度略有下降,但整体应用能力远超传统教学班。”
“问题是,这些成果能不能说服那些保守派?”一位年轻教师担忧地问。
“关键是要让他们看到趋势。”杨平坚定地说,“医学教育必须适应未来医疗环境的变化,而不是停留在过去。”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向省教育厅提交正式评估报告时,一封匿名邮件悄然出现在了教育厅某位官员的邮箱中。内容直指杨平的教学改革“缺乏理论支撑”,甚至暗示其“可能存在学术不端”。
这封邮件像一颗定时炸弹,在教育系统内部引发了震动。
杨平接到夏院长电话时,正在实验室指导张林和小五进行数据分析。
“情况比想象中复杂。”夏院长的声音透着焦虑,“有人把这封邮件转发给了几个评审专家,现在不少人开始对你们的方案持保留意见。”
“我明白了。”杨平沉声道,“我们会尽快整理所有原始数据和教学记录,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经得起检验。”
挂断电话后,他看向张林和小五:“从今天起,所有实验记录必须双备份,教学资料也要重新归档。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应对审查,而是建立一套真正严谨、可复制的教育改革范式。”
两人点头,迅速投入工作。
而在另一边,蒲咏志正召集核心团队开会,讨论如何应对即将来临的专项审查。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梳理过去一年来所有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和执行情况。”蒲咏志指着投影上的数据图表说道,“重点突出几个成功案例,尤其是那些原本无法获得资源的小科室,是如何通过新机制获得支持并取得成果的。”
“比如肝胆外科的微创技术改进项目。”一位助手补充道,“这个项目原本因为资金问题搁置多年,但通过新的评审机制,最终获得了资助,并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很好。”蒲咏志点头,“把这些故事讲出来,让大家看到改革带来的真实变化。”
会议持续到深夜,团队成员们分工明确,开始整理各项材料。
几天后,省卫健委召开专项审查会议。蒲咏志和杨平分别出席,各自面对不同的专家组。
“我们不是在破坏现有体系,而是在尝试建立一个更高效、更公平的新体系。”蒲咏志在会上冷静地陈述,“如果连这点探索的空间都没有,那么医院永远只能停留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中。”
他的发言引起了专家组的深思。随后,杨平也详细阐述了PBL教学模式的设计逻辑、试点数据以及国际经验。
“这不是一场颠覆,而是一次进化。”杨平说,“医学的本质,是不断试错、不断优化的过程。如果我们连一点创新的空间都不给,那就等于放弃了未来。”
会议室内陷入短暂的沉默,随后响起一阵掌声。
审查结果公布:两项改革计划均通过审核,继续推进。但专家组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要求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和评估体系。
风波暂歇,但所有人都清楚,这场较量远未结束。
蒲咏志回到医院时已是深夜。他站在天台上,望着远处城市的灯光,心中涌起一丝疲惫,却又充满斗志。
“我们走的每一步,都会被人盯着。”他轻声自语,“但只要方向是对的,我们就不能停下。”
与此同时,杨平也在整理最新的研究成果。张林和小五已经完成了动物实验的第一阶段,初步验证了变异机制的稳定性。
“如果我们能进一步确认这种环境因子的影响,那就意味着我们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杨平看着实验数据,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将是一个跨学科的大课题。”张林说,“涉及遗传学、环境科学、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
“那就去争取更大的合作机会。”杨平点头,“我们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也有能力引领这样的研究。”
夜色渐深,医院的灯光依旧明亮。在这场医学变革的浪潮中,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未来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