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节(2 / 2)
“小明骑自行车每小时xx米,小华走路每小时xx米,两人相隔xxx米,问:小明什么时候追上小华?”
当年姜岩一直不理解:小明为什么如此作恶多端,除了放人家水管子,就是追人家小华。
结果当自己成为被小跋追的小姜时,才知道这些东西,居然还真能用得上!
虽然,计算的难度高了亿点点。
姜岩只好掏出纸笔,估算了一下自己会被追上的区间,初步定下一个保持距离的范围。
“召唤,跋掣!”
跋掣对于这个鲸虱彻底已经木得想法了,总之,什么都不想,拍死就完事。
而这种全凭潜意识的态度,也让姜岩的估算方便了很多。
风筝,积蓄,拉开距离!
这一次,依旧只是尝试,因为姜岩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多长时间能压缩好,以及包含期待的这一刀,到底能砍多远?有没有用?
所以姜岩保持了充足的余量,从起手就化为水花跑出老远。
终于,这次姜岩感觉到了,剑鞘中的水元素力在猛烈压缩下,会逐渐凝集,而真正的水,会附着在水元素力的表面上,并且从水元素力从获取某种“力量”。
哪怕以跋掣浩如烟海的水元素力,姜岩也只能靠拼命的全力爆发,才感觉剑鞘中的水,超过了某一个“界限”,成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存在。
那还等什么?
“斩!”
一道黑光从剑鞘喷薄而出,仔细一看,是剑身上带着一层黑色的“冰”。
这些黑色的“冰”刚刚出鞘,便发生了猛烈的爆发,将周围的一切全部蒸发殆尽,并且将周围的一切猛烈的弹飞。
面前数米的“人工湖水”,几乎全部蒸干,让姜岩的脚居然直接踩在了地面上。
而脚踩地面的姜岩,并没有被大浪扑面,没有蒸干的“人工湖水”,居然被这一刀弹得倒卷而回。
庐山瀑布水倒流,莫过于此。
很可惜,这一层几指厚的“冰”,刚刚斩出,便融化殆尽,这份奇景也注定是刹那的奇迹。
数秒过后,水流便带着跋掣涌了过来。
没有后手的姜岩,被跋掣直接一水柱喷死。
这是什么鬼?回到现实的姜岩陷入了迷茫之中。
他的构想是拔剑斩出一波金属形态极度凝聚的水,无坚不摧,足以破防跋掣。
但是拔出这一刀黑色的冰是怎么回事?
算了,学渣姜岩干脆放弃思考,对于自己线下根本挥不出的刀,研究也没用。
哪怕打赢跋掣,自己身上的水元素力,距离这招的门槛也差很多,想那么多干什么?
不管怎么样,这一刀的威力肯定是足够了。
现在问题是,水柱攻击范围足有十几米,自己的这一刀虽然威力惊人,但是杀伤范围也就是几米,怎么办?
一条鱼什么时候能咬钩?当然是钩子在水下,并且绑着鱼饵了。
于是,姜岩决定这次挥刀,直接在水下挥,拿自己当鱼饵。
当跋掣追过来,发现这个讨人的家伙就在水底下,她的主场呆着的时候,什么方式最泄愤?当然是一口咬过去了。
为了这个剧本,所有的东西,全得全部计算,姜岩又披上衣服,经过反复估算之后,终于算出了差不多的时间点与位置。
第三轮,开始!
同样,这轮一开始,姜岩依旧以化为水花,直接跑路作为起始。
对于数十米的巨兽来说,一朵小水花,看得到才怪。
所以跋掣只能仔细感知周围的水元素力,来寻找姜岩的踪迹。
作为旋涡之魔神的眷属,以及元素创生物,跋掣对于水元素力的感知绝非凡人可比,仅仅数秒,她便从方圆数百米的水中,确定了敌人的位置。
不过此时,姜岩的目的已经达到,全力逃命之下,已经拉出了一个安全距离,并且在跋掣的追逐下持续风筝。
直到水元素力的凝聚,让姜岩速度的已经与跋掣基本一致之时,姜岩终于把距离牢牢控制在了经过无数次测算的位置上。
屏息,静静的沉入水下,拔剑,全力压缩水元素力。
此刻的姜岩,完全陷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感知敌人有什么用?胜负早已在自己书桌的演算中,便已确定了。
非胜即死的一刀,无需考虑其他。
当跋掣追上姜岩的时候,姜岩的水元素力压缩也已经几乎到达了终点。
接下来,赌的就是跋掣会用水柱还是撕咬来解决战斗了。
眼前有一个尽情的撕咬烦扰了自己好几天的鲸虱的机会,跋掣会放过吗?
当然不会!
跋掣明白,这个虫子肯定会布有陷阱,不过,那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