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6)孤要办学办报,席卷天下各国(2 / 2)
“另外再设立诸多普通的大学、高中小学。”
“他们可以在这些大学当教师也可以当学生,教导武韩及各国学子。”
在朝堂上,韩辉将自己的想法真实的说出来。
极大震撼了韩非等人。
额。
这一次到没有。
主要是韩辉说的,大致上并不新鲜!
其实春秋战国时期不是没有学院。
最典型和最出名的当属稷下学宫。
在战国时期,就属于是齐国乃至天下的文化圣地。
齐王向稷下学者咨询国事、天下事,使得稷下学者发挥了智囊团的作用,稷下学宫也因此成为一个政治咨询中心。
这里也是诸子百家荟萃的中心。
有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五行家、纵横家、道家、兵家等各种学术流派,都曾活跃在稷下舞台上。
百家争鸣也可以说源于此。
它基本与田齐政权相始终,随着秦灭齐而消亡,历时大约一百五十年左右。
儒家也有自己的小圣贤庄。
而且虞舜时代的学校已有大学、小学之分,名叫“上库”“下库”;奴隶制社会夏朝的学校称为“东序”、“西序”。
到周朝时候,学校大致已经进化,可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系统,学制小学约为7年,大学约为9年,两类学校的教师和教学科目按规定有些不同。
西周学校的特点是政教一体,官师合一,学在官府。
因为唯官有书、唯官有器,所以就官而学。教育以明人伦为其核心,包括德、行、艺、仪艺为基本内容。
现在各国也有不少类似的大学和小学。
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所以韩辉的话,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划时代的崭新说法。
※※※※※※※※
※※※※※※※※
“……”
因此。
韩辉下一刻,看着鸦雀无声的大殿。
顿时尴尬了。
第一次感觉,自己有点尴尬啊。
“圣上圣明,虽然皇家大学与稷下学宫,估计有重叠相似之处。”
“但是圣上进行了更多更详细的划分。”
“最主要的是扩大规模,增设多说不同学校。必定可以容纳和吸引更多人才来武韩。”
不过大家也不是故意让韩辉尴尬。
而是都在用心思考可行性。
“不过如此一来将耗费大量钱财,要知道齐国光建设一座稷下学宫就耗费甚多。”
想了想,这一次由张良罕见站出来。
韩辉一听倒是笑了:“放心,现在武韩并不缺钱财,以万三千的本事,再加上武韩纸的售卖,势必可以日进斗金。”
“如此,臣无意义,鼎力支持。”
张良赞赏点头,拱手退下。
诸群臣也都觉得不错,主要是齐国虽然稷下学宫名满天下,但也只有这一家,数量有限,师生数量是有限的,无法容纳整个天下的饱学之士和求学弟子。
如果武韩真能够成立多说学校,那么势必能够吸引不少没办法进稷下学宫的人和学生,虽然这些人可能不会是最顶尖的就是了。
但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来。
见此,韩辉总算满意了,不过觉得这还不够。
他又补充一句道:“孤还打算办报!”
不等群臣询问什么是报纸,一头雾水的时候韩辉神神秘秘的道。
“一份邸报,供官吏观看。一份民报,供诸子百家宣传他们的学说思想!”
这一回才是真正的重磅炸弹!
很快和暴秦、武韩两国爆发大战的消息,一起传遍天下诸国!
一时,风起了!
席卷天下各国,诸子百家的武韩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