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1 / 2)
十日后。
相王府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皇亲国戚,元老宿将,朝廷要员,尽皆到此。
相王李旦一生浮沉,已是宠辱不惊,然今日见到这么多人,却也是笑的合不拢嘴。
忽报太平公主带着许威、程蝶儿到了,李旦和李隆基连忙抢上几步,站在厅口相迎。
但见一人,锦衣绣袍,云鬓步摇,金钗珠冠,凤眼含威,走了进来,热闹的大厅瞬间静了下来,人人看向公主。
李隆基拜倒叩头:“小侄见过皇姑母。”大臣们也立刻拜倒,呼啦啦跪下大片,齐声高喊:“臣等参见镇国太平公主。”
公主笑吟吟地受了,将李隆基拉起:“今日王爷贵诞,不必多礼。”又摆了摆手,“诸公免礼!”
相王李旦走上一步:“自两年前回到长安,旦闲居寒舍,未曾得见公主,今日再见玉容,公主一切安好,旦幸甚至哉!”
公主每日与大臣,皇族交往,这类的话早就听的烦了,然而这次不同,她深知这位弟弟的秉性,知道他定是肺腑之言,便恭敬的回礼:“不敢,得见相王,臣妹可安心矣。”
许威和程蝶儿也跪下叩头,相王客气的还礼,李隆基一边还礼,一边看着许威,他知道姚元崇,宋璟所说的正是此人,公主党羽众多,权势熏天,今日只他跟随公主到来,必非常人,然看了一会,也没看出什么。便吩咐公主坐在下首第一,许威,程蝶儿居于其后。
众人谈了一阵,忽报:“圣驾临幸!”
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大家议论纷纷,只太平公主端坐不动。
李旦兴奋不已,亲自走出大厅,李隆基也跟着去了。
不一会儿,只见一个黄袍人走了进来,他在门口一站,但见大厅里全是跪倒的人,众人山呼万岁。
李显不禁一呆:“小侄啊,满朝文武都来了,你的面子当真不小。”
李隆基连忙答道:“这是圣上亲临,臣不敢贪天之功。”
李显笑了笑,走过诸臣,突见太平公主,惊讶道:“公主也在这里,难得!”
太平公主坐着没动,只微微欠身:“见过圣上。”
李显点点头,没觉得有何不妥,然太平公主听到李显身后“嗤”的一声,原来正是皇后韦氏和侄女安乐公主。
她母女二人一般打扮的花枝招展,不厌其烦,极尽华美奢侈之能事,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凤冠随着走路上下摆动,显得富贵无极,却又十分轻浮。
韦氏见她不动,心中老大不悦,也不管什么场合,直接发难,“公主好大的面子啊!”
大臣们早知二人矛盾极深,却决计想不到如此公开掐架,不禁面面相觑。
李隆基一看不对,连忙赔笑道:“皇后,安乐公主銮驾来此,寒舍蓬荜生辉,还请上坐。”
韦氏“哼”了一声,便坐了上去,安乐公主也跟着坐了,如此一来,她便坐到了太平公主的上首,太平公主冷笑一声。
众人便拜:“参见皇后,参见安乐公主。”
韦氏点头为礼,安乐公主则双眼望天,不去理会。
大家刚站起,一个女子走过来,面向太平公主行礼,此人一身昭容打扮,楚楚动人,众人不禁都向她望去,此女杏眼樱口,眉目如画,正是昭容娘娘上官婉儿,众大臣无不知晓,今日一见,当真如此,不禁窃窃私语起来。
太平公主看着她,双目一抹异光闪过,但她强行忍住,躬身回礼,她并未看到身后的程蝶儿直瞪着上官婉儿,如不是在这里做客,几乎要拔剑相向了。
上官婉儿又向李旦,李隆基拜了,走向太平公主下首。突然韦氏大声说:“久闻昭容娘娘才思敏捷,文采卓越,今日临淄王贵诞,娘娘何不上坐,为临淄王行诗,平添佳话。”
李显,李旦都点头称好,大臣们跟着起哄,只太平公主脸色微变,嘴唇一动,终于忍住,也道:“如此甚好,便请昭容娘娘行诗,我等急盼瞻仰娘娘大作。”
上官婉儿便走了过去,李旦吩咐开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