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5.我又没请(1 / 2)
这药包为了能适应更多人的体质,因此配方用得相当常规,艾草、姜片和花椒的味道占据了顶峰。
但配方基础,药材就不基础。
此刻,浓浓一桶褐色药汤被倒进浴缸里,兑上温热的水,孩子们最先泡了进去。...
林晓雨从“妈妈的午后”离开后,心情轻松了许多。她站在巷口,望着这条老街,忽然有些恍惚。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洒在青石板上,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她第一次走进烘焙教室的那一天。
她正准备转身离开,手机忽然震动起来。是林母发来的信息:“晓雨,你爸最近身体不太好,医生说要多注意饮食。你能不能抽空回来一趟,帮他调理一下饮食?”
林晓雨心头一紧。父亲一向身体硬朗,连感冒都很少,怎么突然就……
她回复了一句“我明天就回去”,然后站在原地,望着远方,思绪有些飘远。
第二天一早,她便收拾好东西,搭车回了老家。父母住在城郊的一处老小区,环境安静,空气也好。她推门进屋时,母亲正在厨房忙碌,看见她回来,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
“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母亲一边擦手一边走过来。
“妈,我爸到底怎么了?”林晓雨没绕弯子,直接问。
母亲叹了口气,拉着她坐到沙发上:“医生说他有点高血压,血脂也偏高。平时他不太注意饮食,吃得太油腻,加上最近工作又忙,身体就有点吃不消了。”
林晓雨点点头,心里有些愧疚。自从自己开始创业,几乎很少回家,父母也一直没怎么打扰她,怕影响她的事业。
“爸呢?”
“在卧室休息。”母亲压低声音,“他昨天晚上睡得不太好,今天早上起来头晕。”
林晓雨起身,轻轻推开卧室的门。父亲正靠在床头,手里拿着一份报纸,但眼神有些涣散。听见门响,他抬起头,看见是女儿,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晓雨,你怎么回来了?”
“妈说你身体不太好,我当然得回来。”林晓雨走过去,坐在床边,轻轻握住父亲的手,“爸,你最近是不是又熬夜了?”
父亲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就是项目上有点事,忙了一阵子。”
林晓雨看着他,心里一阵酸涩。父亲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年轻时为了养家拼命工作,现在年纪大了,却还是改不了这个习惯。
“爸,你得注意身体了。”她轻声说,“不然我这个女儿也安心不了。”
父亲点点头,眼里有些湿润:“我知道了,你别担心。”
林晓雨在老家住了几天,每天早上都会去市场买新鲜的食材,然后亲自下厨,给父亲做清淡又营养的饭菜。她还特意调整了家里的饮食结构,减少油脂和盐分的摄入,增加蔬菜和粗粮的比例。
几天下来,父亲的气色明显好了许多,连血压也稳定了。他看着女儿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欣慰。
“晓雨,你这次回来,我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父亲一边吃着女儿做的小米粥,一边笑着说。
“那是当然。”林晓雨笑着回道,“我可是专业做甜点的,营养搭配可是我的强项。”
母亲在一旁听着,也笑了:“你爸这把老骨头,可真是有福气。”
林晓雨看着父母脸上的笑容,心里也暖暖的。她忽然意识到,自己虽然在外打拼,但家,永远是她最温暖的港湾。
几天后,她准备回城。临走前,父亲特意送她到门口,握着她的手说:“晓雨,你自己在外头也要注意身体,别太拼了。”
“我知道的,爸。”林晓雨点点头,“你和妈也要好好照顾自己。”
父亲点点头,目送她上了车,直到车子消失在路口,才缓缓转身回屋。
回到城里的那天,林晓雨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林老师,您好,我是《美食周刊》的编辑,我们想采访您,关于您和陈悦小姐合作打造‘妈妈的午后’的故事。”
林晓雨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答应了。
采访安排在两天后,地点是“妈妈的午后”。林晓雨和陈悦提前一小时到达店里,做了一些准备。当记者走进来时,陈悦有些紧张,但林晓雨却很淡定,带着她和记者交谈。
采访过程中,记者问了很多问题,包括她们如何相识、如何设计“妈妈的午后”这款甜点、创业过程中的困难与收获等等。林晓雨和陈悦一问一答,配合默契,整个采访进行得很顺利。
临走前,记者笑着对她们说:“你们的故事很动人,我相信读者们一定会喜欢。”
几天后,杂志出版了,封面就是“妈妈的午后”那款甜点的照片,旁边是林晓雨和陈悦的合影。文章里详细讲述了她们如何从一个简单的想法,一步步打造出这款充满情感的甜点,以及她们在创业路上的坚持与努力。
杂志一出,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读者被她们的故事打动,纷纷前来“妈妈的午后”品尝这款甜点。甚至有几家媒体也联系她们,希望做专题报道。
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陈悦有些紧张:“林老师,我们……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