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开拔(1 / 2)
五万名士兵,整齐地排列在山谷中,形成一个个严密的方阵。
他们全都全副武装,身披赞赞最新研制的淬火硬化半板甲——这种甲胄轻便又坚固,能有效抵御刀剑和箭矢的攻击,是目前大陆上最先进的军备之一。
士兵们手持长矛和盾牌,肃立不动,整个山谷中只有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的声音,气氛庄严而肃穆。
根据亚历山大的命令,这支军队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由五万人组成的提比亚斯入侵军,将作为主力部队,从正面进攻;另一部分是由2.5万人组成的希特入侵军,将从侧面迂回,配合主力作战。
而这一切部署的最终目的,是利用这场战争作为吞并希特联邦的借口——希特联邦近年来多次阻碍赞赞的商队通行,甚至暗中支持赞赞内部的反对势力,早已成为亚历山大扩张计划中的绊脚石。
因此,他将入侵希特联邦的指挥任务,委托给了麾下一位作战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将军。
此刻,下方聚集的士兵们全都抬起头,凝视着小山顶上那个挺拔的身影,以及他那张在晨光下显得近乎完美无瑕的面容。
亚历山大深吸一口气,将右手按在腰间的佩剑剑柄上,用洪亮而有力的声音开始发表演讲,他的声音通过山间的回声,传遍了整个山谷。
“赞赞的人民,我忠诚的士兵们!”他的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
“阿哈德尼亚的托勒密,那个贪婪而傲慢的统治者,掠夺我们的税收,杀害我们的平民!他的行为,不仅侵犯了我们的财产和生命,更践踏了我们赞赞作为半独立省份所享有的神圣权利!”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丝愤怒和决绝:“因此,我,亚历山大,以赞赞之主的名义,正式宣布——我们赞赞,从今日起,脱离阿哈德尼亚的统治,彻底独立!”
山谷中瞬间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士兵们挥舞着手中的武器,高喊着“独立!独立!”的口号,声音震耳欲聋。
亚历山大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等欢呼声渐渐平息后,继续说道:
“今天,你们作为赞赞的军队,将肩负起保卫家园、开拓未来的使命,向那位试图阻碍我们走向新黎明的压迫者的土地进军!我不会骗你们,这条路将会充满血腥和牺牲,战争从来都不是轻松的游戏。”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士兵的脸庞,语气中带着坚定的信念:
“但我向你们承诺,最终,我们的牺牲将换来回报!我们的人民将自由地追寻他们的命运,不再受任何人的奴役和压迫!我们赞赞,将在这片大陆上崛起,成为一个无人敢轻视的强国!”
最后,他高高举起右手,大声喊道:“拉穆与我们同在!”
下一秒,士兵们的回应如惊雷般炸响。
“拉穆与我们同在!拉穆与我们同在!拉穆与我们同在!”
整齐的吟唱从五万张口中迸发,起初是零散的呼应,很快便汇聚成一股撼动大地的声浪。
口号在黎明的灰蓝色天幕下回荡,掠过沾满露珠的草叶,撞在远方的山峦上,又折回来,重重砸在每个士兵的心头——这是他们对国王的致敬,也是对胜利的赌咒。
奥意边境的旷野上,赞赞军队的铠甲与武器在晨光中泛着金属的冷光,旗帜上的雄鹰徽记在微风中猎猎作响。
亚历山大的士兵们正准备踏过边境线,入侵提比亚斯本土,此刻的景象,便是这场战争的序章。
亚历山大放下手臂,目光扫过队列中一张张年轻或沧桑的脸,最后落在前方隐约可见的提比亚斯边境线上。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开口,声音比刚才更沉、更稳,像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瞬间压下了所有喧嚣。
“前进!”
命令简短,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早在亚历山大的《独立宣言》送达托勒密手中之前,这场战争的引线就已点燃。
他对克里斯和纳亚发动的先发制人攻击,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在看清“战争已不可避免”的结局后,做出的最快布局。
事实证明,他的速度远超对手。赞赞军队在提比亚斯边境集结的效率,让提比亚斯国王提比亚斯的军队望尘莫及。
就这样,几乎未遇阻碍,赞赞军队顺利踏入了提比亚斯的领土。
士兵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开始行军时,亚历山大翻身骑上他那匹陪伴多年的栗色战马。
这匹马通人性,知道主人的习惯,无需催促,便踏着稳健的步子向前。
没过多久,亚历山大便发现自己已走在了军队的最前线——他总是这样,习惯将背影留给士兵,将前路挡在自己身前。
五万大军如同一条钢铁巨蟒,缓缓盘踞进提比亚斯的帕克地区。
对于任何有幸(或不幸)目睹这一幕的旧提比亚斯平民来说,眼前的景象都足以让血液冻结:无边无际的铠甲反射着日光,长矛组成的森林在风中摇曳,沉重的脚步声像闷雷般持续滚动,连大地都在微微震颤。
如此规模的军队,在当时的整个大陆都实属罕见。
更可怕的是,这支军队并非乌合之众——赞赞皇家军队的装备精良到令人咋舌,士兵们的训练有素更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他们的步伐、阵型,甚至呼吸的节奏,都像是被同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
或许正因如此,赞赞军队在提比亚斯的土地上行军了许久,都未曾遭遇任何形式的抵抗。
沿途的小村落要么空无一人,要么村民们早已躲进地窖,连一声咳嗽都不敢发出。
亚历山大此次对阿哈德尼亚地区的征战,首要目标清晰而明确——维罗纳城。
毕竟,它是距离赞赞边境城市特伦特最近的大城市,拿下它,就等于在提比亚斯的腹地楔入了一枚钉子,既能作为后续进攻的跳板,也能切断敌方的补给线路。
从边境到维罗纳,亚历山大花了整整几天时间。
这几天里,军队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每天扎营时都会派出斥候探查四周,夜间的岗哨更是加倍布置。
然而,当他们终于抵达维罗纳城下时,眼前的景象还是让亚历山大微微眯起了眼——古城的石墙上,密密麻麻地驻扎着提比亚斯的精锐守军。
城垛间露出一张张紧绷的脸,弓箭已搭在弦上,长矛从垛口探出,像一群蓄势待发的毒刺。
显然,维罗纳的当地贵族们早已收到了消息,一直在为亚历山大的到来做准备。
他们不仅加固了城市的城墙——原本就厚实的石墙被加高了数尺,墙面还被泼上了湿泥,防止被火攻——还做出了一个看似“明智”,实则愚蠢的决定:将城市周边的城镇和村庄主动“交给”了赞赞人的“残酷统治”。
他们以为,这样做能让亚历山大的军队将精力放在洗劫村镇上,延缓对维罗纳的进攻;又或者,能激起村民对赞赞军队的仇恨,为自己争取时间。
但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亚历山大根本不需要洗劫这些地方。
毕竟,他的后勤网络早已遍布赞赞的每一个角落。
从粮食到武器,从药品到草料,每一份物资都通过精心设计的路线,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输送。
更何况,特伦特和维罗纳之间的距离并不算远,补给线短而稳固,亚历山大完全没有必要让两座城市之间的村民遭受战争的残酷——他要的是这片土地的臣服,而非一片焦土。
当赞赞皇家军队的先头部队抵达维罗纳城门下时,他们没有立刻发起进攻,而是按照亚历山大的命令,开始在距离城墙约一里地的地方,建造一座正规的攻城营地。
营地的搭建有条不紊。
士兵们分工明确,有的挖掘战壕,有的搭建帐篷,有的搬运武器,还有的在营地外围竖起尖刺栅栏。
随着几架被黑布包裹的大家伙被抬到战壕边,营地的防御核心也逐渐显露——那是连发火药机弩。
亚历山大亲自下令,将这些新式武器安装在基地外的战壕线上。
这样一来,既能让弩手躲在战壕里,有效利用这些“红衣火炮”(士兵们私下里给火药连弩起的绰号)的密集火力,又能在敌人靠近时,配合后方的弓箭手,双重击退任何敢于冲向防御工事的“自杀者”——那些可能抱着炸药包或火把,试图破坏营地的提比亚斯敢死队。
除了用于营地防御的火药连弩,另外一批“重家伙”也很快被安置妥当——140门刚从赞赞军工厂造出来的12磅火炮。
这些火炮被小心翼翼地推到战壕线的后方,炮身被抬高到足以越过战壕顶部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