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穿越 > 钢铁先驱 > 983勋章

983勋章(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网游:我有一间神秘商店 第一罪妻:霍少,夫人逃了 我闪婚了千亿大佬 火葬场预警,全家跪求重生千金回头 替嫁后:哥哥们下跪求我回家 可残暴魔头他叫我宝宝诶 修仙始于三年前 罪域之花淡茶人生 暗夜追凶半壶清茶 徐歌一口一个包子

他特意在胸甲位置画了着重符号,用红炭笔圈了又圈。那是高碳淬火硬化钢打造的防护甲,原型源自前世19世纪胸甲骑兵的装备,表面涂着哑光黑漆,既防腐蚀又能在阳光下减少反光,不暴露行踪。

“只有炮兵与支援兵可以免配,”他在旁标注,笔尖重重一顿,在纸上留下个深色的点。

“等工业规模上来,新型火炮的射程能让敌人连我们的影子都摸不到,那时这种防护才是浪费资源。”

士兵的头盔设计同样费了心思。尖顶造型如利剑直指苍穹,通体由同材质的硬化钢制成,涂成纯黑,顶端的黄铜尖刺下,一只双头鹰徽章展翅欲飞——那是阿哈德尼亚的国徽,鹰嘴的线条锋利如刀。

他用指腹摩挲着图纸上的头盔,仿佛能感受到金属的冰凉与坚硬,这足以护住士兵在枪林弹雨中的头颅。

海军制服的草图旁,他注上了“与陆军同色”的字样,字迹工整。以一战前阿哈德尼亚帝国海军的制服为基础,将藏蓝换成与陆军一致的黑灰配色,既保持了海军的飒爽,又强化了军队的整体性,站在一起时,像一片移动的阴影。

军装定稿后,亚历山大的目光落在桌角的空白纸页上。

他要为士兵们设计勋章,那些用金属与绸缎凝结的荣誉,比任何言语都更能点燃勇气。

第一枚便是铁十字勋章,他在心中默念着这个熟悉的名字,前世的记忆翻涌而来,带着硝烟的味道。

这枚勋章将等同于美国的荣誉勋章,分为二级、一级、骑士十字、大十字、大十字之星五个等级,每一级的十字边缘都要刻上细密的齿轮纹路,象征工业时代的铁血与精密。

接着是“赞赞伤残勋章”。他想起前世的紫心勋章,笔尖在圆章中央刻下自已的头像——不是为了彰显个人,而是让士兵知道,他们的牺牲,国家永远记得。

勋带设计成长方形,黑色底布上织着金色条纹,边缘镶白,沉稳中透着庄严。这枚勋章,要颁给所有在战场上流血甚至牺牲的人,让他们的名字,与勋章一起被铭记。

最后是两枚区分层级的勋章。亚历山大在纸上画下十字与圆形两种轮廓,分别标注“军功十字勋章(授予军官)”与“军功勋章(授予士官)”。

它们的缎带将采用红黑相间的配色,象征鲜血与土地,红得像凝固的血,黑得像焦土。他想,当这些勋章别在黑色军装的胸前,阳光照在金属上的光芒,会比任何战利品都更让士兵骄傲,那是属于他们的荣光。

亚历山大的指尖划过羊皮纸,炭笔在“军功十字勋章”的图案上勾勒出最后一道金边,金色的炭粉在纸上留下细腻的痕迹。这枚勋章的轮廓分明带着普鲁士军功十字的影子,却又在细节处刻满了属于赞赞王国的印记——他特意将原本的银色条纹换成金色,让勋带在黑色底布上像跃动的火焰,“这才配得上士兵们淌在战场上的血。”他低声自语,指尖轻轻点过勋章中央的双头鹰,那是他为赞赞设计的国徽,比前世见过的单头鹰多了一份威慑力,鹰爪紧握的权杖与宝剑,都刻着清晰的纹路。

这枚被称为“金质军功十字”的勋章,注定要成为士官与士兵的最高荣耀。他在旁边标注:“非因勇武突破敌阵、护战友于绝境者,不得授予。”

相比前世那些略显宽松的授勋标准,他要让每一枚勋章都沉甸甸的,拿在手里能感受到分量,挂在胸前能挺直腰杆,让获得者的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荣誉的重量。

另一张图纸上,“蓝马克斯勋章”的变体正逐渐成形。

他保留了马耳他十字的经典造型,却将蓝色换成纯净的白,像未被污染的雪,边缘的金色纹路里嵌满微型齿轮——那是工业时代的印记,每一个齿牙都清晰可见。

顶端的金色橡树叶上,交叉的双剑取代了原本的文字,剑刃的寒光仿佛能穿透纸背,“就叫它‘圣乔治勋章’。”

亚历山大喃喃道,脑海里闪过哈布斯堡王朝勋章的影子,却又摇了摇头,“不,它只属于赞赞的勇士。”

这枚勋章将专门授予军官,勋带依旧是黑底金纹,与士兵的勋章形成呼应,却在十字中心嵌了一颗细小的红宝石,像一滴凝固的血,低调中藏着层级的区分,折射出锐利的光。

这番话像一阵暖风吹散了阿德拉心头的阴霾,她忍不住笑了起来,眼角的愁绪瞬间烟消云散,像被阳光融化的霜。

她想象着未来几个月里,自已以正妻身份站在冈比西斯和霍诺莉亚面前的模样,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快意。

于是她搂住亚历山大的脖子,仰起头,热烈地吻了上去。唇齿相接间,轻轻挣开他的怀抱,眼底闪着狡黠的光,用俏皮的语气说道:

“好吧……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就姑且信你的诺言!”

亚历山大看着未婚妻脸上重新绽放的笑容,也跟着笑了起来,伸手捏了捏她的脸颊,触感柔软温热:“我从来说一不二!”

阿德拉端起送来的托盘,起身时裙摆又轻轻扫过地面,带起一阵微风。

她其实很想留下来陪他共度良宵,但早已暗自许诺,要等到新婚之夜才彻底交付自已。况且,她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保证,这就够了。

她转身离开时,没有看到亚历山大望着她背影时复杂的眼神。他不知道,今晚这番话,会在阿德拉心里埋下一颗怎样的种子——她会以“正妻”的身份,对他的其他妻子采取更果断甚至强硬的态度。

正如他所说,她是他的主要妻子,而她觉得,是时候拿出正妻的样子了。

亚历山大坐在书房的橡木书桌前,指尖夹着一支炭笔,在铺开的羊皮纸上沙沙游走。

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和窗外偶尔传来的夜鸟啼鸣交织在一起,格外清晰。窗外的月光透过彩绘玻璃,在图纸上投下斑斓的光斑,与桌上银烛台的暖光交织,照亮了他专注的侧脸,睫毛的影子在眼下轻轻晃动。

他正为阿哈德尼亚绘制新的时尚图样——随着蒸汽轮机的轰鸣渐起,这个国家已叩响工业时代的大门,那些像是文艺复兴时期缀满蕾丝与缎带的臃肿服饰,虽在画廊里赏心悦目,却早已跟不上工厂的齿轮与军队的步伐。

他要为平民、贵族,更要为即将穿上军装的士兵,打造一套既实用又能彰显时代精神的风格。

尤其不能忽略的,是为未婚妻准备的新婚礼服。想到她穿上现代剪裁的裙摆走过红毯的模样,亚历山大笔下的线条不自觉柔和了几分,炭笔勾勒出的轮廓,都带着些微的弧度。

他最终选定维多利亚晚期与爱德华时代的风格为基底——那些收腰的剪裁、简洁的线条,既保留了贵族的优雅,又透着工业文明的利落,比当下的服饰要先进几个世纪。

男性服饰的草图上,西装的翻领挺括分明,像被熨斗反复压过,领带在领口系出规整的结,衬衫的袖口露出恰到好处的弧度,搭配锃亮的皮鞋,一笔一画都透着严谨。这将成为平民与贵族日常的标配,告别束腰与马裤的繁琐,让行动更自如。

女性的设计则更显巧思,裙摆长度收至脚踝,刚好能避开工厂的机器,便于行走,面料选用更轻便的棉纺与细麻,风吹过时能轻轻扬起,既不失柔美,又能适应工厂与社交场合的双重需求。

至于贵族,他在细节处添了暗纹刺绣与宝石扣饰,丝线在光线下泛着细腻的光泽,整体风格向1870至1918年间的欧洲贵族靠拢,低调中藏着身份的印记。

放下民用设计,亚历山大取过另一张纸,开始勾勒军装。炭笔陡然变得凌厉,线条如刀削斧凿,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他以记忆中普法战争时期的普鲁士军装为蓝本,却做了大胆改良:上衣采用M35“岩狼”式剪裁,收腰设计凸显军人的挺拔,主体改为深沉的黑色,像深夜的海面。

领口与袖口镶上深灰色滚边,若军衔够高,深灰领口会缀上醒目的白色矩形,袖口则用金色刺绣绣出军衔徽章,在队列中一眼便能分辨层级。

他特意在胸甲位置画了着重符号,用红炭笔圈了又圈。那是高碳淬火硬化钢打造的防护甲,原型源自前世19世纪胸甲骑兵的装备,表面涂着哑光黑漆,既防腐蚀又能在阳光下减少反光,不暴露行踪。

“只有炮兵与支援兵可以免配,”他在旁标注,笔尖重重一顿,在纸上留下个深色的点。

“等工业规模上来,新型火炮的射程能让敌人连我们的影子都摸不到,那时这种防护才是浪费资源。”

士兵的头盔设计同样费了心思。尖顶造型如利剑直指苍穹,通体由同材质的硬化钢制成,涂成纯黑,顶端的黄铜尖刺下,一只双头鹰徽章展翅欲飞——那是阿哈德尼亚的国徽,鹰嘴的线条锋利如刀。

他用指腹摩挲着图纸上的头盔,仿佛能感受到金属的冰凉与坚硬,这足以护住士兵在枪林弹雨中的头颅。

海军制服的草图旁,他注上了“与陆军同色”的字样,字迹工整。以一战前阿哈德尼亚帝国海军的制服为基础,将藏蓝换成与陆军一致的黑灰配色,既保持了海军的飒爽,又强化了军队的整体性,站在一起时,像一片移动的阴影。

军装定稿后,亚历山大的目光落在桌角的空白纸页上。

他要为士兵们设计勋章,那些用金属与绸缎凝结的荣誉,比任何言语都更能点燃勇气。

第一枚便是铁十字勋章,他在心中默念着这个熟悉的名字,前世的记忆翻涌而来,带着硝烟的味道。

这枚勋章将等同于美国的荣誉勋章,分为二级、一级、骑士十字、大十字、大十字之星五个等级,每一级的十字边缘都要刻上细密的齿轮纹路,象征工业时代的铁血与精密。

接着是“赞赞伤残勋章”。他想起前世的紫心勋章,笔尖在圆章中央刻下自已的头像——不是为了彰显个人,而是让士兵知道,他们的牺牲,国家永远记得。

勋带设计成长方形,黑色底布上织着金色条纹,边缘镶白,沉稳中透着庄严。这枚勋章,要颁给所有在战场上流血甚至牺牲的人,让他们的名字,与勋章一起被铭记。

最后是两枚区分层级的勋章。亚历山大在纸上画下十字与圆形两种轮廓,分别标注“军功十字勋章(授予军官)”与“军功勋章(授予士官)”。

它们的缎带将采用红黑相间的配色,象征鲜血与土地,红得像凝固的血,黑得像焦土。他想,当这些勋章别在黑色军装的胸前,阳光照在金属上的光芒,会比任何战利品都更让士兵骄傲,那是属于他们的荣光。

亚历山大的指尖划过羊皮纸,炭笔在“军功十字勋章”的图案上勾勒出最后一道金边,金色的炭粉在纸上留下细腻的痕迹。这枚勋章的轮廓分明带着普鲁士军功十字的影子,却又在细节处刻满了属于赞赞王国的印记——他特意将原本的银色条纹换成金色,让勋带在黑色底布上像跃动的火焰,“这才配得上士兵们淌在战场上的血。”他低声自语,指尖轻轻点过勋章中央的双头鹰,那是他为赞赞设计的国徽,比前世见过的单头鹰多了一份威慑力,鹰爪紧握的权杖与宝剑,都刻着清晰的纹路。

这枚被称为“金质军功十字”的勋章,注定要成为士官与士兵的最高荣耀。他在旁边标注:“非因勇武突破敌阵、护战友于绝境者,不得授予。”

相比前世那些略显宽松的授勋标准,他要让每一枚勋章都沉甸甸的,拿在手里能感受到分量,挂在胸前能挺直腰杆,让获得者的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荣誉的重量。

另一张图纸上,“蓝马克斯勋章”的变体正逐渐成形。

他保留了马耳他十字的经典造型,却将蓝色换成纯净的白,像未被污染的雪,边缘的金色纹路里嵌满微型齿轮——那是工业时代的印记,每一个齿牙都清晰可见。

顶端的金色橡树叶上,交叉的双剑取代了原本的文字,剑刃的寒光仿佛能穿透纸背,“就叫它‘圣乔治勋章’。”

亚历山大喃喃道,脑海里闪过哈布斯堡王朝勋章的影子,却又摇了摇头,“不,它只属于赞赞的勇士。”

这枚勋章将专门授予军官,勋带依旧是黑底金纹,与士兵的勋章形成呼应,却在十字中心嵌了一颗细小的红宝石,像一滴凝固的血,低调中藏着层级的区分,折射出锐利的光。

这番话像一阵暖风吹散了阿德拉心头的阴霾,她忍不住笑了起来,眼角的愁绪瞬间烟消云散,像被阳光融化的霜。

她想象着未来几个月里,自已以正妻身份站在冈比西斯和霍诺莉亚面前的模样,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快意。

于是她搂住亚历山大的脖子,仰起头,热烈地吻了上去。唇齿相接间,轻轻挣开他的怀抱,眼底闪着狡黠的光,用俏皮的语气说道:

“好吧……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就姑且信你的诺言!”

亚历山大看着未婚妻脸上重新绽放的笑容,也跟着笑了起来,伸手捏了捏她的脸颊,触感柔软温热:“我从来说一不二!”

阿德拉端起送来的托盘,起身时裙摆又轻轻扫过地面,带起一阵微风。

她其实很想留下来陪他共度良宵,但早已暗自许诺,要等到新婚之夜才彻底交付自已。况且,她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保证,这就够了。

她转身离开时,没有看到亚历山大望着她背影时复杂的眼神。他不知道,今晚这番话,会在阿德拉心里埋下一颗怎样的种子——她会以“正妻”的身份,对他的其他妻子采取更果断甚至强硬的态度。

正如他所说,她是他的主要妻子,而她觉得,是时候拿出正妻的样子了。

亚历山大坐在书房的橡木书桌前,指尖夹着一支炭笔,在铺开的羊皮纸上沙沙游走。

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和窗外偶尔传来的夜鸟啼鸣交织在一起,格外清晰。窗外的月光透过彩绘玻璃,在图纸上投下斑斓的光斑,与桌上银烛台的暖光交织,照亮了他专注的侧脸,睫毛的影子在眼下轻轻晃动。

他正为阿哈德尼亚绘制新的时尚图样——随着蒸汽轮机的轰鸣渐起,这个国家已叩响工业时代的大门,那些像是文艺复兴时期缀满蕾丝与缎带的臃肿服饰,虽在画廊里赏心悦目,却早已跟不上工厂的齿轮与军队的步伐。

他要为平民、贵族,更要为即将穿上军装的士兵,打造一套既实用又能彰显时代精神的风格。

尤其不能忽略的,是为未婚妻准备的新婚礼服。想到她穿上现代剪裁的裙摆走过红毯的模样,亚历山大笔下的线条不自觉柔和了几分,炭笔勾勒出的轮廓,都带着些微的弧度。

他最终选定维多利亚晚期与爱德华时代的风格为基底——那些收腰的剪裁、简洁的线条,既保留了贵族的优雅,又透着工业文明的利落,比当下的服饰要先进几个世纪。

男性服饰的草图上,西装的翻领挺括分明,像被熨斗反复压过,领带在领口系出规整的结,衬衫的袖口露出恰到好处的弧度,搭配锃亮的皮鞋,一笔一画都透着严谨。这将成为平民与贵族日常的标配,告别束腰与马裤的繁琐,让行动更自如。

女性的设计则更显巧思,裙摆长度收至脚踝,刚好能避开工厂的机器,便于行走,面料选用更轻便的棉纺与细麻,风吹过时能轻轻扬起,既不失柔美,又能适应工厂与社交场合的双重需求。

至于贵族,他在细节处添了暗纹刺绣与宝石扣饰,丝线在光线下泛着细腻的光泽,整体风格向1870至1918年间的欧洲贵族靠拢,低调中藏着身份的印记。

放下民用设计,亚历山大取过另一张纸,开始勾勒军装。炭笔陡然变得凌厉,线条如刀削斧凿,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他以记忆中普法战争时期的普鲁士军装为蓝本,却做了大胆改良:上衣采用M35“岩狼”式剪裁,收腰设计凸显军人的挺拔,主体改为深沉的黑色,像深夜的海面。

领口与袖口镶上深灰色滚边,若军衔够高,深灰领口会缀上醒目的白色矩形,袖口则用金色刺绣绣出军衔徽章,在队列中一眼便能分辨层级。

他特意在胸甲位置画了着重符号,用红炭笔圈了又圈。那是高碳淬火硬化钢打造的防护甲,原型源自前世19世纪胸甲骑兵的装备,表面涂着哑光黑漆,既防腐蚀又能在阳光下减少反光,不暴露行踪。

“只有炮兵与支援兵可以免配,”他在旁标注,笔尖重重一顿,在纸上留下个深色的点。

“等工业规模上来,新型火炮的射程能让敌人连我们的影子都摸不到,那时这种防护才是浪费资源。”

士兵的头盔设计同样费了心思。尖顶造型如利剑直指苍穹,通体由同材质的硬化钢制成,涂成纯黑,顶端的黄铜尖刺下,一只双头鹰徽章展翅欲飞——那是阿哈德尼亚的国徽,鹰嘴的线条锋利如刀。

他用指腹摩挲着图纸上的头盔,仿佛能感受到金属的冰凉与坚硬,这足以护住士兵在枪林弹雨中的头颅。

海军制服的草图旁,他注上了“与陆军同色”的字样,字迹工整。以一战前阿哈德尼亚帝国海军的制服为基础,将藏蓝换成与陆军一致的黑灰配色,既保持了海军的飒爽,又强化了军队的整体性,站在一起时,像一片移动的阴影。

军装定稿后,亚历山大的目光落在桌角的空白纸页上。

他要为士兵们设计勋章,那些用金属与绸缎凝结的荣誉,比任何言语都更能点燃勇气。

第一枚便是铁十字勋章,他在心中默念着这个熟悉的名字,前世的记忆翻涌而来,带着硝烟的味道。

这枚勋章将等同于美国的荣誉勋章,分为二级、一级、骑士十字、大十字、大十字之星五个等级,每一级的十字边缘都要刻上细密的齿轮纹路,象征工业时代的铁血与精密。

接着是“赞赞伤残勋章”。他想起前世的紫心勋章,笔尖在圆章中央刻下自已的头像——不是为了彰显个人,而是让士兵知道,他们的牺牲,国家永远记得。

勋带设计成长方形,黑色底布上织着金色条纹,边缘镶白,沉稳中透着庄严。这枚勋章,要颁给所有在战场上流血甚至牺牲的人,让他们的名字,与勋章一起被铭记。

最后是两枚区分层级的勋章。亚历山大在纸上画下十字与圆形两种轮廓,分别标注“军功十字勋章(授予军官)”与“军功勋章(授予士官)”。

它们的缎带将采用红黑相间的配色,象征鲜血与土地,红得像凝固的血,黑得像焦土。他想,当这些勋章别在黑色军装的胸前,阳光照在金属上的光芒,会比任何战利品都更让士兵骄傲,那是属于他们的荣光。

亚历山大的指尖划过羊皮纸,炭笔在“军功十字勋章”的图案上勾勒出最后一道金边,金色的炭粉在纸上留下细腻的痕迹。这枚勋章的轮廓分明带着普鲁士军功十字的影子,却又在细节处刻满了属于赞赞王国的印记——他特意将原本的银色条纹换成金色,让勋带在黑色底布上像跃动的火焰,“这才配得上士兵们淌在战场上的血。”他低声自语,指尖轻轻点过勋章中央的双头鹰,那是他为赞赞设计的国徽,比前世见过的单头鹰多了一份威慑力,鹰爪紧握的权杖与宝剑,都刻着清晰的纹路。

这枚被称为“金质军功十字”的勋章,注定要成为士官与士兵的最高荣耀。他在旁边标注:“非因勇武突破敌阵、护战友于绝境者,不得授予。”

相比前世那些略显宽松的授勋标准,他要让每一枚勋章都沉甸甸的,拿在手里能感受到分量,挂在胸前能挺直腰杆,让获得者的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荣誉的重量。

另一张图纸上,“蓝马克斯勋章”的变体正逐渐成形。

他保留了马耳他十字的经典造型,却将蓝色换成纯净的白,像未被污染的雪,边缘的金色纹路里嵌满微型齿轮——那是工业时代的印记,每一个齿牙都清晰可见。

顶端的金色橡树叶上,交叉的双剑取代了原本的文字,剑刃的寒光仿佛能穿透纸背,“就叫它‘圣乔治勋章’。”

亚历山大喃喃道,脑海里闪过哈布斯堡王朝勋章的影子,却又摇了摇头,“不,它只属于赞赞的勇士。”

这枚勋章将专门授予军官,勋带依旧是黑底金纹,与士兵的勋章形成呼应,却在十字中心嵌了一颗细小的红宝石,像一滴凝固的血,低调中藏着层级的区分,折射出锐利的光。

这番话像一阵暖风吹散了阿德拉心头的阴霾,她忍不住笑了起来,眼角的愁绪瞬间烟消云散,像被阳光融化的霜。

她想象着未来几个月里,自已以正妻身份站在冈比西斯和霍诺莉亚面前的模样,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快意。

于是她搂住亚历山大的脖子,仰起头,热烈地吻了上去。唇齿相接间,轻轻挣开他的怀抱,眼底闪着狡黠的光,用俏皮的语气说道:

“好吧……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就姑且信你的诺言!”

亚历山大看着未婚妻脸上重新绽放的笑容,也跟着笑了起来,伸手捏了捏她的脸颊,触感柔软温热:“我从来说一不二!”

阿德拉端起送来的托盘,起身时裙摆又轻轻扫过地面,带起一阵微风。

她其实很想留下来陪他共度良宵,但早已暗自许诺,要等到新婚之夜才彻底交付自已。况且,她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保证,这就够了。

她转身离开时,没有看到亚历山大望着她背影时复杂的眼神。他不知道,今晚这番话,会在阿德拉心里埋下一颗怎样的种子——她会以“正妻”的身份,对他的其他妻子采取更果断甚至强硬的态度。

正如他所说,她是他的主要妻子,而她觉得,是时候拿出正妻的样子了。

亚历山大坐在书房的橡木书桌前,指尖夹着一支炭笔,在铺开的羊皮纸上沙沙游走。

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和窗外偶尔传来的夜鸟啼鸣交织在一起,格外清晰。窗外的月光透过彩绘玻璃,在图纸上投下斑斓的光斑,与桌上银烛台的暖光交织,照亮了他专注的侧脸,睫毛的影子在眼下轻轻晃动。

他正为阿哈德尼亚绘制新的时尚图样——随着蒸汽轮机的轰鸣渐起,这个国家已叩响工业时代的大门,那些像是文艺复兴时期缀满蕾丝与缎带的臃肿服饰,虽在画廊里赏心悦目,却早已跟不上工厂的齿轮与军队的步伐。

他要为平民、贵族,更要为即将穿上军装的士兵,打造一套既实用又能彰显时代精神的风格。

尤其不能忽略的,是为未婚妻准备的新婚礼服。想到她穿上现代剪裁的裙摆走过红毯的模样,亚历山大笔下的线条不自觉柔和了几分,炭笔勾勒出的轮廓,都带着些微的弧度。

他最终选定维多利亚晚期与爱德华时代的风格为基底——那些收腰的剪裁、简洁的线条,既保留了贵族的优雅,又透着工业文明的利落,比当下的服饰要先进几个世纪。

男性服饰的草图上,西装的翻领挺括分明,像被熨斗反复压过,领带在领口系出规整的结,衬衫的袖口露出恰到好处的弧度,搭配锃亮的皮鞋,一笔一画都透着严谨。这将成为平民与贵族日常的标配,告别束腰与马裤的繁琐,让行动更自如。

女性的设计则更显巧思,裙摆长度收至脚踝,刚好能避开工厂的机器,便于行走,面料选用更轻便的棉纺与细麻,风吹过时能轻轻扬起,既不失柔美,又能适应工厂与社交场合的双重需求。

至于贵族,他在细节处添了暗纹刺绣与宝石扣饰,丝线在光线下泛着细腻的光泽,整体风格向1870至1918年间的欧洲贵族靠拢,低调中藏着身份的印记。

放下民用设计,亚历山大取过另一张纸,开始勾勒军装。炭笔陡然变得凌厉,线条如刀削斧凿,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他以记忆中普法战争时期的普鲁士军装为蓝本,却做了大胆改良:上衣采用M35“岩狼”式剪裁,收腰设计凸显军人的挺拔,主体改为深沉的黑色,像深夜的海面。

领口与袖口镶上深灰色滚边,若军衔够高,深灰领口会缀上醒目的白色矩形,袖口则用金色刺绣绣出军衔徽章,在队列中一眼便能分辨层级。

他特意在胸甲位置画了着重符号,用红炭笔圈了又圈。那是高碳淬火硬化钢打造的防护甲,原型源自前世19世纪胸甲骑兵的装备,表面涂着哑光黑漆,既防腐蚀又能在阳光下减少反光,不暴露行踪。

“只有炮兵与支援兵可以免配,”他在旁标注,笔尖重重一顿,在纸上留下个深色的点。

“等工业规模上来,新型火炮的射程能让敌人连我们的影子都摸不到,那时这种防护才是浪费资源。”

士兵的头盔设计同样费了心思。尖顶造型如利剑直指苍穹,通体由同材质的硬化钢制成,涂成纯黑,顶端的黄铜尖刺下,一只双头鹰徽章展翅欲飞——那是阿哈德尼亚的国徽,鹰嘴的线条锋利如刀。

他用指腹摩挲着图纸上的头盔,仿佛能感受到金属的冰凉与坚硬,这足以护住士兵在枪林弹雨中的头颅。

海军制服的草图旁,他注上了“与陆军同色”的字样,字迹工整。以一战前阿哈德尼亚帝国海军的制服为基础,将藏蓝换成与陆军一致的黑灰配色,既保持了海军的飒爽,又强化了军队的整体性,站在一起时,像一片移动的阴影。

军装定稿后,亚历山大的目光落在桌角的空白纸页上。

他要为士兵们设计勋章,那些用金属与绸缎凝结的荣誉,比任何言语都更能点燃勇气。

第一枚便是铁十字勋章,他在心中默念着这个熟悉的名字,前世的记忆翻涌而来,带着硝烟的味道。

这枚勋章将等同于美国的荣誉勋章,分为二级、一级、骑士十字、大十字、大十字之星五个等级,每一级的十字边缘都要刻上细密的齿轮纹路,象征工业时代的铁血与精密。

接着是“赞赞伤残勋章”。他想起前世的紫心勋章,笔尖在圆章中央刻下自已的头像——不是为了彰显个人,而是让士兵知道,他们的牺牲,国家永远记得。

勋带设计成长方形,黑色底布上织着金色条纹,边缘镶白,沉稳中透着庄严。这枚勋章,要颁给所有在战场上流血甚至牺牲的人,让他们的名字,与勋章一起被铭记。

最后是两枚区分层级的勋章。亚历山大在纸上画下十字与圆形两种轮廓,分别标注“军功十字勋章(授予军官)”与“军功勋章(授予士官)”。

它们的缎带将采用红黑相间的配色,象征鲜血与土地,红得像凝固的血,黑得像焦土。他想,当这些勋章别在黑色军装的胸前,阳光照在金属上的光芒,会比任何战利品都更让士兵骄傲,那是属于他们的荣光。

亚历山大的指尖划过羊皮纸,炭笔在“军功十字勋章”的图案上勾勒出最后一道金边,金色的炭粉在纸上留下细腻的痕迹。这枚勋章的轮廓分明带着普鲁士军功十字的影子,却又在细节处刻满了属于赞赞王国的印记——他特意将原本的银色条纹换成金色,让勋带在黑色底布上像跃动的火焰,“这才配得上士兵们淌在战场上的血。”他低声自语,指尖轻轻点过勋章中央的双头鹰,那是他为赞赞设计的国徽,比前世见过的单头鹰多了一份威慑力,鹰爪紧握的权杖与宝剑,都刻着清晰的纹路。

这枚被称为“金质军功十字”的勋章,注定要成为士官与士兵的最高荣耀。他在旁边标注:“非因勇武突破敌阵、护战友于绝境者,不得授予。”

相比前世那些略显宽松的授勋标准,他要让每一枚勋章都沉甸甸的,拿在手里能感受到分量,挂在胸前能挺直腰杆,让获得者的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荣誉的重量。

另一张图纸上,“蓝马克斯勋章”的变体正逐渐成形。

他保留了马耳他十字的经典造型,却将蓝色换成纯净的白,像未被污染的雪,边缘的金色纹路里嵌满微型齿轮——那是工业时代的印记,每一个齿牙都清晰可见。

顶端的金色橡树叶上,交叉的双剑取代了原本的文字,剑刃的寒光仿佛能穿透纸背,“就叫它‘圣乔治勋章’。”

亚历山大喃喃道,脑海里闪过哈布斯堡王朝勋章的影子,却又摇了摇头,“不,它只属于赞赞的勇士。”

这枚勋章将专门授予军官,勋带依旧是黑底金纹,与士兵的勋章形成呼应,却在十字中心嵌了一颗细小的红宝石,像一滴凝固的血,低调中藏着层级的区分,折射出锐利的光。

这番话像一阵暖风吹散了阿德拉心头的阴霾,她忍不住笑了起来,眼角的愁绪瞬间烟消云散,像被阳光融化的霜。

她想象着未来几个月里,自已以正妻身份站在冈比西斯和霍诺莉亚面前的模样,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快意。

于是她搂住亚历山大的脖子,仰起头,热烈地吻了上去。唇齿相接间,轻轻挣开他的怀抱,眼底闪着狡黠的光,用俏皮的语气说道:

“好吧……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就姑且信你的诺言!”

亚历山大看着未婚妻脸上重新绽放的笑容,也跟着笑了起来,伸手捏了捏她的脸颊,触感柔软温热:“我从来说一不二!”

阿德拉端起送来的托盘,起身时裙摆又轻轻扫过地面,带起一阵微风。

她其实很想留下来陪他共度良宵,但早已暗自许诺,要等到新婚之夜才彻底交付自已。况且,她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保证,这就够了。

她转身离开时,没有看到亚历山大望着她背影时复杂的眼神。他不知道,今晚这番话,会在阿德拉心里埋下一颗怎样的种子——她会以“正妻”的身份,对他的其他妻子采取更果断甚至强硬的态度。

正如他所说,她是他的主要妻子,而她觉得,是时候拿出正妻的样子了。

亚历山大坐在书房的橡木书桌前,指尖夹着一支炭笔,在铺开的羊皮纸上沙沙游走。

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和窗外偶尔传来的夜鸟啼鸣交织在一起,格外清晰。窗外的月光透过彩绘玻璃,在图纸上投下斑斓的光斑,与桌上银烛台的暖光交织,照亮了他专注的侧脸,睫毛的影子在眼下轻轻晃动。

他正为阿哈德尼亚绘制新的时尚图样——随着蒸汽轮机的轰鸣渐起,这个国家已叩响工业时代的大门,那些像是文艺复兴时期缀满蕾丝与缎带的臃肿服饰,虽在画廊里赏心悦目,却早已跟不上工厂的齿轮与军队的步伐。

他要为平民、贵族,更要为即将穿上军装的士兵,打造一套既实用又能彰显时代精神的风格。

尤其不能忽略的,是为未婚妻准备的新婚礼服。想到她穿上现代剪裁的裙摆走过红毯的模样,亚历山大笔下的线条不自觉柔和了几分,炭笔勾勒出的轮廓,都带着些微的弧度。

他最终选定维多利亚晚期与爱德华时代的风格为基底——那些收腰的剪裁、简洁的线条,既保留了贵族的优雅,又透着工业文明的利落,比当下的服饰要先进几个世纪。

男性服饰的草图上,西装的翻领挺括分明,像被熨斗反复压过,领带在领口系出规整的结,衬衫的袖口露出恰到好处的弧度,搭配锃亮的皮鞋,一笔一画都透着严谨。这将成为平民与贵族日常的标配,告别束腰与马裤的繁琐,让行动更自如。

女性的设计则更显巧思,裙摆长度收至脚踝,刚好能避开工厂的机器,便于行走,面料选用更轻便的棉纺与细麻,风吹过时能轻轻扬起,既不失柔美,又能适应工厂与社交场合的双重需求。

至于贵族,他在细节处添了暗纹刺绣与宝石扣饰,丝线在光线下泛着细腻的光泽,整体风格向1870至1918年间的欧洲贵族靠拢,低调中藏着身份的印记。

放下民用设计,亚历山大取过另一张纸,开始勾勒军装。炭笔陡然变得凌厉,线条如刀削斧凿,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他以记忆中普法战争时期的普鲁士军装为蓝本,却做了大胆改良:上衣采用M35“岩狼”式剪裁,收腰设计凸显军人的挺拔,主体改为深沉的黑色,像深夜的海面。

领口与袖口镶上深灰色滚边,若军衔够高,深灰领口会缀上醒目的白色矩形,袖口则用金色刺绣绣出军衔徽章,在队列中一眼便能分辨层级。

他特意在胸甲位置画了着重符号,用红炭笔圈了又圈。那是高碳淬火硬化钢打造的防护甲,原型源自前世19世纪胸甲骑兵的装备,表面涂着哑光黑漆,既防腐蚀又能在阳光下减少反光,不暴露行踪。

“只有炮兵与支援兵可以免配,”他在旁标注,笔尖重重一顿,在纸上留下个深色的点。

“等工业规模上来,新型火炮的射程能让敌人连我们的影子都摸不到,那时这种防护才是浪费资源。”

士兵的头盔设计同样费了心思。尖顶造型如利剑直指苍穹,通体由同材质的硬化钢制成,涂成纯黑,顶端的黄铜尖刺下,一只双头鹰徽章展翅欲飞——那是阿哈德尼亚的国徽,鹰嘴的线条锋利如刀。

他用指腹摩挲着图纸上的头盔,仿佛能感受到金属的冰凉与坚硬,这足以护住士兵在枪林弹雨中的头颅。

海军制服的草图旁,他注上了“与陆军同色”的字样,字迹工整。以一战前阿哈德尼亚帝国海军的制服为基础,将藏蓝换成与陆军一致的黑灰配色,既保持了海军的飒爽,又强化了军队的整体性,站在一起时,像一片移动的阴影。

军装定稿后,亚历山大的目光落在桌角的空白纸页上。

他要为士兵们设计勋章,那些用金属与绸缎凝结的荣誉,比任何言语都更能点燃勇气。

第一枚便是铁十字勋章,他在心中默念着这个熟悉的名字,前世的记忆翻涌而来,带着硝烟的味道。

这枚勋章将等同于美国的荣誉勋章,分为二级、一级、骑士十字、大十字、大十字之星五个等级,每一级的十字边缘都要刻上细密的齿轮纹路,象征工业时代的铁血与精密。

接着是“赞赞伤残勋章”。他想起前世的紫心勋章,笔尖在圆章中央刻下自已的头像——不是为了彰显个人,而是让士兵知道,他们的牺牲,国家永远记得。

勋带设计成长方形,黑色底布上织着金色条纹,边缘镶白,沉稳中透着庄严。这枚勋章,要颁给所有在战场上流血甚至牺牲的人,让他们的名字,与勋章一起被铭记。

最后是两枚区分层级的勋章。亚历山大在纸上画下十字与圆形两种轮廓,分别标注“军功十字勋章(授予军官)”与“军功勋章(授予士官)”。

它们的缎带将采用红黑相间的配色,象征鲜血与土地,红得像凝固的血,黑得像焦土。他想,当这些勋章别在黑色军装的胸前,阳光照在金属上的光芒,会比任何战利品都更让士兵骄傲,那是属于他们的荣光。

亚历山大的指尖划过羊皮纸,炭笔在“军功十字勋章”的图案上勾勒出最后一道金边,金色的炭粉在纸上留下细腻的痕迹。这枚勋章的轮廓分明带着普鲁士军功十字的影子,却又在细节处刻满了属于赞赞王国的印记——他特意将原本的银色条纹换成金色,让勋带在黑色底布上像跃动的火焰,“这才配得上士兵们淌在战场上的血。”他低声自语,指尖轻轻点过勋章中央的双头鹰,那是他为赞赞设计的国徽,比前世见过的单头鹰多了一份威慑力,鹰爪紧握的权杖与宝剑,都刻着清晰的纹路。

这枚被称为“金质军功十字”的勋章,注定要成为士官与士兵的最高荣耀。他在旁边标注:“非因勇武突破敌阵、护战友于绝境者,不得授予。”

相比前世那些略显宽松的授勋标准,他要让每一枚勋章都沉甸甸的,拿在手里能感受到分量,挂在胸前能挺直腰杆,让获得者的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荣誉的重量。

另一张图纸上,“蓝马克斯勋章”的变体正逐渐成形。

他保留了马耳他十字的经典造型,却将蓝色换成纯净的白,像未被污染的雪,边缘的金色纹路里嵌满微型齿轮——那是工业时代的印记,每一个齿牙都清晰可见。

顶端的金色橡树叶上,交叉的双剑取代了原本的文字,剑刃的寒光仿佛能穿透纸背,“就叫它‘圣乔治勋章’。”

亚历山大喃喃道,脑海里闪过哈布斯堡王朝勋章的影子,却又摇了摇头,“不,它只属于赞赞的勇士。”

这枚勋章将专门授予军官,勋带依旧是黑底金纹,与士兵的勋章形成呼应,却在十字中心嵌了一颗细小的红宝石,像一滴凝固的血,低调中藏着层级的区分,折射出锐利的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质子十八年,归国万人嫌 科普盗墓:国家问会不会分金定穴 寡妃待嫁:媚后戏冷皇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 大明:朱元璋:我,朱雄英,让位 大明官场之名落孙山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北宋诡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