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门阀之上 > 180-200

180-20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快穿之冷门文,你怕了嘛 丧尸来了,我靠抽卡拯救世界 沙雕美人异世求生指南. 团宠三岁小绿茶 枕间怜娇(重生) 过期暗恋 科研美人想躺平[七零] 药学女博士穿成渣知青 明星老婆讨厌的是我马甲又不是我 从夜之城开始

您现在阅读的是《门阀之上》180-200

第181章 南北

已入初秋, 淳化县郊外泾水渡口,一艘货船缓缓停靠在大桁边。待绳索将船体固定好后,岸边便有数百名劳力接踵而至, 将船舱里的物资流转运出。

这已是江东最后一批粮船,此时以计, 江东已输送粮草三百万斛。货船此行除了送来粮草, 更输送大量江东子弟,其中便有顾孟州的曾孙顾承业。

渡口不远处是一片临水亭阁,较之年初战时, 此地由零星亭庐已建成成一片繁华楼台。如今淳化县已是行台与各方的沟通枢纽,再加上前几日孔昱等关陇世族在此举行祭孔之礼, 世家大族皆在此购置产业,以望中枢动静。

大批资产人才涌入淳化, 一时间临别江上,往来送客, 兴而不绝。酒肆、茶舍、驿馆遂绵延成势,甚至有大量豪族在此处修建水榭, 用以世族迎客送别。

顾承业登岸后, 便见一名身着长衫、形容简淡的士人立于亭前,不由得面呈喜色,大步上前。待执手相见时, 顾承业的语气却不乏哽咽:“不意有生之年能再见君阳兄啊……”

陆放年前才加了冠,表字君阳,闻此也忍不住潸然泪下:“本以为此生终困于西都, 难得天子幸重, 家人相援,不料也能有外任之时。”

顾陆两家素有深交, 陆放已在江边酒楼辟了一处雅间,为顾承业接风洗尘。待二人坐定,陆放为顾承业斟酒,神色也转为重逢后的喜悦:“如今行台初建,台省职位多有空缺,你丁忧期既满,想来中书为你争一清品之位,应该不难。”

顾孟州去世后,顾承业得以荫封开国余暨县男,食邑一千户,加散骑常侍,入中枢领职,从阀阅上可以说无可阻碍。

清品大多是中枢的秘书郎、著作郎。所谓“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清品职位大多是为门阀子弟所留,作为这些人的起家官。对于这些子弟的要求虽然没有上述那般简单,但也要比寻常世族在地方功曹任职要好上许多。况且这样的职位在台中有参预机要的机会,总览全局,无论是养望还是熬资历,都是好去处。

获得清品职位后,晋升从政的路线也较为明朗,养望几年后,根据资历以及能力,可留在中枢执掌诏命。不大如意的,也可以转做礼教官与宗正属官。最得意的自然是出任州郡,执掌方镇。

“中书如今执掌机要,想来应对也颇为艰难。”顾承业小酌一口,旋即放下酒杯,“清品之位主官郎官均有定数,中朝也有定例,况且我如今尚未加冠,只怕中书运作也有难度。”

如今关陇世族在中枢占比颇重,汉中陇右等地也有一时之选。虽然陆昭未满二十而任中书令,但到底也是太子的意思与各方利益最终达成的结果。但顾承业的清品之位却是要各方共同商议才能给出,未加冠礼的确是一个容易被卡下去的条件。如若这些人家以此为由,陆昭也不好枉顾破坏了世族们的规矩。

但顾承业的起家官又关乎到南人日后的门面以及从政之路的一个标杆。如果不能借此机会争取到一个好的清品之位,那么可以选择的就只有三公掾属了。可是现下贺祎死了,吴淼是被架空的太尉,行台归来后,原三公之位只怕还要再做调整。

陆放想了想,方对左右道:“粮船停靠的事,暂时不要太过张扬,待我书信一封,你即刻送往中书那里。”之后又对顾承业道,“事情不管成与不成,中书那里还是要见一面的。现下太子领兵北上,与车骑将军准备攻伐金城,中书留守行台。今天晚上一些关陇世族你还是要见上一见,随后我再派人陪你一同去趟略阳。”

“劳烦君阳兄费心了。”顾承业此时不再多问也知道陆放虽任淳化县令,但是实权与人脉都不亚于一个地方郡守甚至台省高官。陆放长他两岁,如今神色早已褪去稚气,举止言谈间都透露着一股历事的老练。

两人简单用过餐饭,旋即走出酒楼,却见眼前车马盈路,不少妇女士人围堵过来,观者如墙。而后人群中不知哪人喊了一句:“敢问南来郎君,到底是谁家璧人?”

“你怎不知这是陆中书之表兄,开国余暨县男,吴郡顾氏郎君。”人群中旋即有人作答。

顾承业甫至淳化,被堵在此处,不仅惶恐看向一旁的陆放。

陆放只笑了笑,低声道:“前有看杀卫玠,果盈潘车,如今也当有吴中琼树,南来璧人。”

顾承业身子修长单薄,容形俊美无俦,玉冠白衫,襟带落落,颇有羸弱风流之态。人群中虽有不少陆放提前雇佣的造势者,却也不乏见到真人后真心向慕的男女老少。顾承业初来北地,声望自然要打造起来。

如今陆放执掌淳化,又是三辅地区人脉最广的行政长官,但整个南人执政的主流风向,还是要靠顾老这个嫡曾孙来带动起来。因此对于顾承业的声名,陆放也是不尽余力地渲染。

顾承业此时也知道陆放是在走一个扬名的流程,于是颇为无奈地走上了车,不由得哀怨道:“前有王俭坠车、褚渊落水,我一介简名,若受此誉,只怕也要入投河伯了。”

陆放闻言则朗声在一众人之间高喊:“顾郎绮年玉貌,天所不容,地所不受。如今乘船而来,可见也是河伯不受。”

此等吹捧言辞虽然清丽,但是未免太过无耻,饶是顾承业也禁受不住,赶紧坐入车内。待陆放也上车来,方才幽幽问了一句:“这一套东西都是昭昭教给你的吧。”

陆放笑得狡黠:“中书传授一二,我也颇有所悟。你当那孔昱为何对中书那般俯首帖耳,他儿子孔延的简慠孤介之名,也是由此而得啊。”

白塔山巍峨耸峙,拱抱金城,暮至而扬钟声。与此金鸣浩荡相应和的,是金城远郊外的灵岩禅寺。

此寺由北魏太武帝时期兴造,以灵岩洞为基,由白兰王慕容贵主持,拓展建成寺院。洞内刻有石像,曾为藏传佛教密宗道场,主供金刚萨埵双身像。但道武年间灭佛,僧众散尽,后来新君大赦佛法,如今入驻的乃是佛家禅宗赫赫有名的道弘法师。

入夜后寺内清静,只闻虫鸣与咛颂之声,一双小僧自廊下行过,谈话的声音也就颇为突兀。

其中一人语气颇为不满:“禅师佛法大龙,光被远迩。缁门俊秀,归者如云。师祖怎得只为那玄能说法。”

另一人则更加愤懑道:“这倒也罢了,他作偈确是比旁人好些,只是秀安师傅那样精通佛理,资望贵重的人,竟也不能入门同受教。”

两人走嘀嘀咕咕走至一半,只见廊下一门徐徐打开,一僧立在二人跟前,正是秀安。秀安原是道弘法师的爱徒,年幼便被看重,由父母亲自送进寺院修行,年纪轻轻已是授法师傅,在寺院中不乏有尊崇者。

闲言两人知道自己犯了戒律,旋即低头,等候发落。

秀安眉目安和,笑容亦是慈悲,道:“夜深了,莫要在外闲言,小心伤寒,快回去罢。”

两人既得赦免,便匆匆离开,却忽听秀安在身后道:“师傅授法一事,不可再有一言。”

秀安见二人远去,便继续回到内室安坐颂经。然而他的内心亦不乏煎熬,欲念、嫉妒与不满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鬼魅,在这个寂静的夜晚悄悄找上了他。他手中的念珠捻得颇有定力,意图将身心擦拭干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他自问没有玄能那般悟性,也只得时时勤拂拭而已。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门阀之上》180-200

这是他的师傅道弘为玄能授法的第三日了,秀安知道,以师傅的智慧,玄能要离开这座寺庙了。他思索片刻,而后走向床榻边的矮柜旁,从里面取出一本经书和一双编制的草履。佛门不事生产,秀安俗家曾随父亲习得编织之业,这双草履乃是他依照玄能的足掌大小编制的。

将几件简单的东西整理完毕,秀安出了房门,向禅院大门口走去。果然,一个时辰之后,玄能走出了禅院的大门。

“秀安师傅。”玄能有些惊诧,他有些急切的走向前。此时他未穿缁衣,只是寻常打扮,身后却背着一个鼓鼓的包袱。玄能见秀安的目光望向那个包袱,身子也不自觉地向后退了半步。

秀安了然一笑,也猜出了包袱内是师傅道弘的袈裟,以此为密信,玄能继承禅宗祖位。望着玄能干净而胆怯的面容,秀安抚平了心中最后一丝恶念,双手将自己手中的小包裹交给了玄能:“南方弘法,路途遥远,貉獠多锐荡,请珍重自安。”

玄能低头施礼:“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当也无差别。”

秀安笑了笑,他们二人境界的确不同。师傅的选择是正确的,他面对世俗的欲望,不断磨练而修成正果。玄能则是,瞬间顿悟。

玄能刚一出言,只觉得自己似乎太过冒犯,他抬头看了看秀安,对方不过是担心自己,关怀自己,仅此而已。而他所言,似乎太过锋利。玄能思想许久,方道:“师傅曾言,自古传法,气如悬丝。看来秀安师傅才是得此道者,请秀安师傅恕我狂妄轻言。”

秀安听后则摇了摇头,目光泫然:“我自愧不如你。只是当年师祖与众人争夺法嗣,也是困难重重,诸多险阻,其中也不乏杀伐毒害。你存有智性,偶露锋芒,自避即可。”说完,他将东西交给玄能而后道,“速去吧,若久住此间,只怕有人要害你。”

玄能含泪接过,深施一礼:“南北有隔,愿能有再见之时。”说完匆匆而去。

待玄能走远,道弘法师才徐徐从门后走出,颇为欣慰地看了看弟子秀安。玄能智之最高,然而却未开慧,不懂藏拙。他之所以将他送走,除却要保他性命之外,也是要保护秀安与其他僧人的善。让玄能继续留在这里,只会继续刺激其他人,扩大每个人心中的恶。慧既参透人性,他已年老,这已是他能给众人最大的慈悲。

“回去吧。”道弘拍了拍秀安的肩膀,“凉王昨日已遣使而来,你我尚有事情要做。”

是日子夜,果有僧人持白刃入玄能室,却发现早已人去巢空。

第182章 支离

略阳城中书署衙内, 最后一批留职人员还在整理文移。根据各地情报整理,金城以北民众四散,世家攻伐不断, 虽有春播,情况却不容乐观, 想来秋收连支持百姓度日都要艰难。即便拿下北凉州, 也将要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现下已有不少活不下去的民众请求托庇,城内外皆有动乱,而凉王则请了禅院僧人弘法, 以安定民心。

陆昭既得悉这样的状况,当即拟招号令各家捐输, 不过仍旧收效甚微。对此,陆昭本身也没有抱任何希望。世家也要挨冬, 世家下还有无数部曲、荫户,每天一睁眼, 上万人吃饭穿衣都要打点。金城乃是西北军事重镇,拿下这座城池需要多久, 谁都不知道。若到冬天仍未拿下, 那整个陇右都要面临粮食不足的问题。

这也是为何陆昭急于规划陇地物流转运这一事项。为此,陆昭也是毁誉参半。赞誉她的自然是那些借此获利的世家们,但是打压她的除了少数以虚玄为美的清望世族们, 还有不少寒门人事。甚至陇右多有流传,“古有雷尚书,今有陆中书”。雷尚书乃是东晋王导宠爱的小妾, 以此插手政事, 收受贿赂。如今陆昭亦在太子近畔,流言自有所指。

陆昭也知介怀无用, 这个世道,大家无数,最不缺的就是评论家。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她会逆来顺受,这些人个个固辞不受,个个沽名养望,也是时候给这些人立一立新规矩了。将风气扳正乃是其一,另外,年末清议,她要保中书之位,也不想承受太大的物议压力。

如今中书掾属不多,中书侍郎已是高位,但因陆昭身为女子,所以资历堪当此任者,大多也为清名躲避,几番邀请都固辞不受。不过这样却也为后进子弟提供了大量机会。如今有不少世家年轻子弟为能争得清品之职,转投争取中书侍郎。

出身河东柳氏的柳匡如作为关陇世族后辈中的佼佼者,现任中书侍郎之职。随后,王叡便将自己的堂弟王友塞进了议郎的位子。自前朝以降,秘书省便归于中书省下,秘书省高位均与中书省高位合并,秘书左右丞既为中书监与中书令,但还保留了著作郎八人的名额。

“表兄既来,依我的意思,还是要争取中书侍郎之位。”陆昭在会客室内单独见了顾承业,“至于未加冠一事,倒也不必太过担忧,眼下表兄还需一项大功。”

陆家日后在朝中执政,地方与中枢除了与北方高门合作之外,提高南人整体资望也是极重要的一环。

陆昭思索片刻后问道:“至今南来的粮草,有多少是顾家名下?”

顾承业道:“顾家所出四十万斛。”

陆昭点了点头:“此次把陆家名下四十万斛也拨与你。总共八十万斛,待太子打下金城,再行上报。”

门阀执政,朝廷的土地人口账本都收不上来,税收赋收也就欠缺。遇上大仗硬仗,粮草物资多少也要靠分散事权来换。八十万斛粮草,都足够陶侃打两次襄阳了。而陆家将粮草名目计入顾家帐下也并不吃亏,陆明身为会稽郡守总督此次粮草运输,能够有顾家的配合,日后在声望上至少能与苏瀛这个扬州刺史稍作抗衡。

而考虑到日后魏国要攻伐襄阳和南荆的战略,会稽并不适合作为南人的政治重心。如果顾承业能在中枢挺立,那么待她交任中书后,也能够专意于司州、豫州等地。届时江东的吴人重心,还要稍作北移,两者呼应,至少要在江州等地有所布置。如此一来,以陆明的功业和官位,陆家肯定要为其谋求一个江州刺史,亦或是江州某郡太守兼领南蛮校尉。而会稽的大后方,也可以交由顾家人来执掌。

“不过时下仍有人以肥遁辞功为美,是以沽名养望成风。”陆昭道,“届时还有一场硬仗,需要表兄准备。”最后的布置陆昭并没有完全说明,毕竟要看最后金城战局的结果如何,于是陆昭转而问起了家事,“对了,承恩可还好?”

顾承业道:“如今在陆伯父那边做郡功曹史,也算有所历练。倒是表弟那边颇为艰难。”陆昭关心顾家,顾承业自当也要把陆家各人的情况告知陆昭,“表弟如今在丹阳尹卢霑手下任门下使。卢霑此人孤傲耿介,不与世族交好,对待下属也是多有苛责。表弟原先在会稽有任,但因虞家、扬州刺史苏瀛与卢霑三人一力运转,不得不出任丹阳门下使。所幸表弟谈词锋健,时评倒褒贬皆有。”

虽说世族起家官以冠礼后朝廷任用为准,但陆微在寒门卢霑时候下任职这件事本身无法抹去。这也是日后寒门得以拿捏陆家的一个把柄。而以当时陆家的势位,只怕固辞不受也要被咎以罪责,陆微终究还是被这些人阴了一把。

“事已至此,也不必忧虑过多。”陆昭也知家族再繁荣昌盛,也不可能人人俱侯,“待在凉州打开局面,回归朝堂,再筹谋运作吧。”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门阀之上》180-200

两人正说话间,却听门外一个小侍来报,说冯让将军有要事请见。

陆昭皱眉,此时元澈大军应已离境甚远,冯让乃元澈贴身护卫,此时忽折返要见她,可见也是前线出了大问题。是什么大问题,陆昭忽然有些不敢想。

没有再去支应顾承业,陆昭慢慢走上前,推开了门。秋日艳阳直楞楞地洒进来,她半身已经踏出去了,而影子还留在屋里,只觉得身后仍有东西咚咚作响,愣怔片刻才发觉是自己的心跳。

陆昭深吸一口气,转去前院去见冯让,她步履极快,但每一脚却如同踩在云上。

“中书。”冯让在内室见了她,“前线有妖僧为乱,殿下母亲与先皇后皆供奉于沙门,实在不便出面,相请中书一寻破解之法。”

陆昭闻言,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冯让将大致情况讲解了一遍,原来凉王这几日皆避战不出,请灵岩寺法师道弘入城安定民心。但随后元澈等攻城时,道弘法师却领民众自城而出,在城门下为众人说法,如此往复僵持。太子自是不忍心践踏百姓血肉而强行攻城,但是近日前来听道弘说法的人却越来越多,每每动辄万人。

“若以此僵持,只怕凉州要生乱事。”

陆昭听罢也是赞同:“自古民变若掺杂以宗教色彩,便不宜平复。前有黄巾起义,后有孙恩为祸,一旦激起民怨,怕是要搭上国运。”宗教引起的民变之所以反复难治,所仰赖的是宗教对于信徒强大的控制力。理义越是严谨完善的宗教,对于信徒的控制力也就越强。囿于种种严谨的教条,信徒对于上层几乎没有反制能力。

完备的理论也会让大部分信徒放弃思辨的能力,继而盲从。一旦宗教的信条涉入了战争与政治,便从根本上减少了统治协调的成本。

“如今道弘只是聚众弘法?”陆昭问及细节,“集粮,起义,打压官府,统统没有?”

冯让道:“仅仅如此,但弘法中有不少世族参与其中,但也有一些世族出走奔逃,似乎并不愿与其为伍。”

陆昭点了点头,她明白那些不愿与其为伍的世族们。凉王在凉州杀伐决断,世族赖以生存的土地与关系网络正被逐渐瓦解,支离破碎。此时正是世族们最为虚弱的时候,如果宗教之乱一旦兴起,那么这些世族所拥有的财富便会在一次又一次的乱事中缩小。世族或加入这些宗教,或逃离这些宗教,都是在自救,都是在选择面前最粗的拳头。百年前如此,百年后亦然。

王莽之乱,世族集体自救,选出了刘秀。黄巾起义,世族集体自救,选择了袁绍与曹操。而如今,摆在凉州世族面前最大的拳头,便是太子元澈了。

陆昭笑了笑,道弘如今只是弘法,却未曾煽动民众作乱,未必就是妖僧。而凉王憎恶世族已久,此举也未必就是救金城。

陆昭此时意识到,元澈此时面对的是金城无法段时间攻克的问题,拖延必然导致凉王出面谈判暂时和解。看似保存百姓,拯救了凉王等人的性命,但凉州不平等到了冬日面对饥荒,会因朝廷无法插手凉州问题而导致大批灾民饿死。而这些粮食供给短缺的信息,在大批世族离开官僚系统后,无法上达凉王本人。

如果太子强行攻城,杀了道弘,那么这些信奉佛法则会转化为疯狂的信徒,掀起一场民变。届时乃是凉王、太子与世家的三方惨败。

而世族将要面对的是在西北根基凋零,转而成为皇权附庸的局面,问题相对简单明了。

凉王对于世族的偏见,将引发一场百姓与世族的全面灾难。此时元澈找她来问计,也是默认了自己对此事的插手。如果能借此扭转对世族的偏见与盲目地赶尽杀绝,那么作为中书令以及世族的砥柱之一,她陆昭当仁不让。

不过陆昭首先还是要确定元澈的意图与需求,之后才好判断陆家从哪方面介入,而最终利益的划分点又在哪里。而那个道弘法师,她也要问问看此番置万千生灵于何地。

“既如此,那稍后便速待我前往前线吧。”陆昭应下冯让,而后回到署衙将中书工作暂时交接。随后又回到顾承业处,有所交代。“这几日你去查查道弘此人所奉理义,灵岩寺禅院背后又有何人捐助输资,查好之后,直接去前线即可。”

高挑瘦削的剪影褪去公服换上削直利落的时服,连带着竹影下秋阳漏下的薄影都格外锋利。秋风始击,岁寒后万物凋零,佛光笼罩的金城,慈悲身后的力量,她要一一揭开,最终所见究竟为何物。

第183章 佛言

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原, 至本朝崇佛,境况才稍有起色。两晋时期玄学繁荣,清谈者甚众, 而佛学禅宗中的《般若经》中不乏空玄之论。随后竺法深、支道林等高门玄学大师引用为论,至此也仅仅作为玄学补充的存在。

时至本朝, 礼佛盛行, 禅宗已有不少出色人物各地弘法,更重要的是政治层面也有推动,譬如奉崇德皇后的佛寺, 如今香火之盛,绝非昔日支道林、释道安等混迹江东时期可比。

顾承业此番所奉, 乃是灵岩禅院供奉《楞伽》、《般若》两经抄本。其中法理并不十分完备,有许多仍借鉴玄学思想。其实这本是佛教传入中原继而本土化的一种手段, 隐晦美言,则为格义, 但论其姿态,还是在求取一种认同感。

陆昭本人为天师道积箓仙官, 但是无论对于道教还是释家, 都不十分信奉。玄学务虚,到了佛教则更为避世,索性修来世。如果实在要二选其一, 陆昭大概还是会选前者,毕竟修现世的总要比修来世的要多干一些利于当下的事情。而自幼住在蒋陵所在的覆舟山下,陆昭也格外明白, 这片土地上的人对于宗教看似热忱, 但其实最为冷漠。无论哪家,若你灵我便信你三分, 你若不灵那可一边凉快去吧。

陆昭翻了翻这些译好的经书,个中理论,儿时也不乏涉及,主要原因还是要参与各个清谈场合。东晋高僧支道林由《般若经》与老庄学说结合,阐发新义,对“顿悟”,“色”等皆有探讨,所作《即色游玄论》,对禅学有所释义,多少摆脱了时人清谈总是拾人牙慧的局面。所谓东晋清谈老三样,“养生”、“逍遥”、“言尽意”,仅此而已。

大帐内,元澈也对这些经书逐一浏览,较于陆昭而言,他对此类义理并无太多兴趣,古籍中那些奇闻异事倒觉有趣。至于其他,修身养性尚可,为政所用也是尚可,至于脱胎换股的教化之功,他还真是不敢奢望。为恶为善,在时下单纯的佛理中实在难辨,且佛理本身对人性的恶并无约束之力。石季龙奉佛图澄修法,虔诚无比,供奉更是不乏,还不是杀戮骇人,甚至将婴儿贯穿长矛引为舞蹈。

将枯燥的经文放置一旁,元澈转而与陆昭的表兄顾承业寒暄:“你们动作倒是快,一路奔波,想来劳苦。”

顾承业低首微笑而答:“谢殿□□恤,好在出行前遇江郎与彭娘子二人。彭娘子曾去过灵岩禅院,也有所供奉,因此我这个槛外之人去取经书,倒还算顺利。”

在一旁的冯让却笑言道;“也不算顺利。等人取经书的时候,一个小僧偏拉着顾郎君,说他神形可渡,清音可化,要劫了他做和尚去呢。”

顾承业知晓太子此番难对灵岩禅院有所好感,加上本身也奉天师道,因此再评论这些僧人时也不乏隐了讥诮:“夫色之性,色虽色而空。那小沙弥修行有差,终不得缘法。”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门阀之上》180-200

冯让不解佛语中“色”字一说,以为是样貌,便以为顾承业以容貌自比,遂笑道:“顾郎未免太过自知。”

顾承业则回道:“知不自知,虽知而恒寂也。”

顾承业所言,乃出自慧达法师所著的《肇论疏》,本源仍是支道林的《即色游玄论》。如今佛家对各类佛源词语的阐释,仍无法脱离支道林的著作。

元澈闻言,饶有兴趣,却忽然转向陆昭道:“陆令何不试言一二?”

陆昭放下经书,却未开口,只是微笑直视了顾承业片刻。

顾承业先是不解,而后了然,和手向元澈道:“殿下,是臣输了。”

元澈在一旁看了一场热闹,却没看明白,但也不想这样在陆昭面前露怯,于是顺着顾承业之言论及正事:“顾郎既来,依孤看也是好事。如今道弘法师在金城南讲法,他的弟子秀安在北门讲法。顾郎既通佛理,不若和陆中书各自察看一边。顾郎既认输,那就前往北门对峙秀安,陆令去南门对峙道弘。”说完便对冯让道,“中午这里热得很,顾小郎君一路风尘,你先领他入帐休息,待稍晚,再去城下也不迟。”

两人既领命而退,元澈便走到陆昭身前靠近了些,待她回身来,方轻轻将她的腰环起。他贴着她,微微侧着头,压在她的耳边,良久才道:“你最后不说话,是什么意思?”

陆昭见他先前强撑面子的样子,此时也忍不住笑,遂告诉他:“目击而道存,见之而不言,可也。”

元澈闻言一笑,放在当时的情景,无异于对顾承业说了一句:老子看一眼便存以道,不会像你那样啥都叨叨出来。“可是这本出自论语?”元澈不解。

陆昭也耐心解释:“这却是孔圣人之例,但同我表兄先前所言一样,都被慧达法师所著的《肇论疏》用来阐述佛理。”

“佛法义理入境百年,竟还要引用儒家经学,倒可见中原本土文化之韧。”元澈听闻也有些感慨,“你用同一本论著赢了顾承业,连我都觉得特别开心……你心里也幸灾乐祸了半天吧。”帐内烛火微弱,幽暗之中,元澈看着陆昭的双眼只觉灼灼可燃,再清冷,她意念里到底有一分年轻好胜的意气在。

他笑着捧着她的脸,望着她耳边缀的珊瑚珰炽热而幽艳地晃着,似要烧到心口中。他不由得将双唇凑近,喃喃求问:“为何世间唯独我的昭昭俯仰山川,心存万壑?”

“若是人人如我,世间又何必有我。”被双唇烧灼了一下,陆昭眉眼间那片冰川之意似在不经意间融化,将常年隐藏颇好的狂妄与嚣张流露出了一滴许。而这一滴,足以浸润两人最后的空隙。

傍晚间月已高升,金城平野的气温突降了许多。元澈命两卫人马乔装成扈从,毕竟陆昭要临行金城之下,凉王军队盘踞城上,仍是危险,又命弩盾手跟随其后,以备不测。

陆昭却笑道;“实不必如此。自古以来都是以北为尊,拜师以跪南朝北,君臣有北面事君。道弘法师为秀安的师傅,却居于城南讲法,依臣看是想与殿下对话的。”道弘所在的城南乃是直面元澈进攻的方向,而城北则更接近陆归进攻的方向。

元澈闻言只是苦笑道:“先前也派人过去欲与这个道弘法师谈话,但并未被其理睬,但愿陆中书能有所斩获吧。”

除了护卫,陆昭也要求做了如下布置,要宝马金车,锦绣步障,自己则着一身白色道袍,手持塵尾,束以远游高冠。元澈遥遥望去,只觉繁华丛中那双眉眼寂寂,只给人以虚无幻灭之感。

临行前,元澈仍殷殷叮嘱那些护卫,再看陆昭一行人将至城南弘法台时,只觉得天色晦暗了许多。

傍晚天凉,前来听道弘讲经的人颇多。道弘一身缁衣,端坐于台上,但是身形老迈,背已略微佝偻,银白胡须下,嘴唇微微翕动,语速甚是缓慢。天已尽黑,几名僧侣便轻轻走向讲经台边,将莲花烛灯点燃。光冥冥而闻梵音,如此颇具意境,台下众人自然也目含向往地望向台上的道弘。

陆昭阵仗赫赫而来,便惊动了不少围观讲经的人,此时已有人忿忿,但看到陆昭的架势,又不敢直言,怕得罪哪个富贵人家,不满也仅仅化为低语。

此时道弘所讲的乃是《文殊师利般若经》,禅宗所立,有二依,一是《楞伽经》,以心法为宗;二是《文殊师利般若经》的一行三昧。道弘讲经语言平易近人,并不深邃难懂,但仔细辨别,仍可发现理论与玄学有诸多相似之处。毕竟自前朝以降,般若学的注讲,多援引《庄子·逍遥游》,继而成为时下主流。

陆昭静静聆听片刻,然而当道弘讲到“随佛方所,端身正向”的时候,陆昭则引随从默默转身离去。

陆昭转身离开显然也被道弘所发觉,原本徐徐平缓的语言顿了片刻。“随佛方所,端身正向”乃是《文殊师利般若经》的涵要,对方竟然在这个时候转身走开,饶是道弘定力极好,但作为布施者也是极为诧异,因此片刻之后才继续讲解。

这一停顿,围观的众人也多少感受到了一丝的异样,不免回头看离去的陆昭。若半途离开的只是一个平民也就罢了,他们多少都会觉得离开的人冥顽不灵,但是若人与富贵和权势挂钩,便让人难免多有臆想,甚至有这一丝丝自薄的倾向。

民众这一系列的反应与猜想渐渐蔓延开来,再望向道弘法师的时候,目光便没有那般笃定与向往。陆昭笑了笑,所有宗教到底都是一个意思,所谓成佛成魔,佛陀说了不算,众生说的才算。

此时已有一名僧人望着陆昭一行的背影,不忿道:“沉木敛香则自贵,金盂纳唾而蝇绕。大师讲解精妙佛法,自当难入腹中恶臭,外表华贵之器。”

陆昭已知达到目的,回首亦是冷笑:“秉烛望月者俗,瘴中窥日者昧,吾明见而往,自是了了无碍。”

此处的争辩已将众人的目光完全吸引过来,不远处,道弘明白眼前这个年轻人已经打破了局面,遂开口道:“施主既见佛性,何不前来坐而论道。天下之大,有我一席,自也有尔一席。”

第184章 法门

莲花灯寥寥数盏, 撑起黑夜中微弱的光,在夜风下忽明忽暗,如同低语。蒲团已经设好, 陆昭亦上坐,洁白的继袵湛湛如出水, 塵尾便如月下柳, 低垂俯就。

莲灯的光仅有一半可照在她的脸上,待她双眸下视,乌睫便如飞蛾的蛱翅, 歇在那双映着火光的深渊里。

道弘恍然瞧见,也不由得为之一叹, 这通身寂灭之感,不知是天成还是后天成。

陆昭既坐, 台下之人也不免人声鼎沸。在许多人眼中,陆昭方才所言无异于对自己的贬损, 因此声讨此起彼伏:“此人方才还言我等庸俗愚昧,可见是钝根生心, 戾气过重, 凭此人也配和法师坐而论道!”

众人闻得此言,即便方才没有听懂陆昭言之所指,也都怒气横生, 当即便要求僧侣将眼前狂妄无礼之辈架下来。

然而道弘仅是与陆昭沉默对坐,对台下言也不置一评,笑容中也满是慈祥温和。

所谓俗者、昧者, 在佛言中并非贬抑之语。昧字本意乃为晦暗, 至佛家一行三昧之言,则有专思、寂想、深奥之义。而“俗”字乃是“真”字之对, 所谓真谛诠空,俗谛诠有,乃是虚与实的相照。

回到眼前之人所言,秉烛望月,以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门阀之上》180-200

明而见明,可谓俗谛诠有。而瘴中窥日则如同茫茫尘念之中探究奥义,也颇有寂想之昧。如果自己以对方失以中道、多妄念乖戾来驳斥,那么等待自己的将是这一番论断。但如果自己不加驳斥,那么那些自以为被羞辱的人便会自行离开。

果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弘自己觉得陆昭所言颇有佛趣,其他人却未必觉得如此。此时已有一批不忿者断然离开,道弘自然没有任何挽留。

不远的城墙上,凉王元祐目视着眼前的一切,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待场内再次回归安静,道弘才开口道:“施主所言,明见心性,却仍执一念。禀此一念而独往,施主似入孤绝之境。”

至此明见而往,了了无碍,则是见佛性,但是配合前语,视角上却有着不一样的体现。道弘本人所奉禅宗,主修《楞伽经》与《文殊说般若经》,前者论“佛心”,后者论“念佛心是佛”,两者融合,便有“无我如来藏”一说。

而陆昭所执言论,最后的阐发是佛性,无论是秉烛望月还是瘴中窥日、乃至于最后的明鉴而往,主体都是“我”,颇有“如来藏即是我”神我论的味道。

眼前之人,表里似乎皆是寂灭的,但道弘此时却在陆昭的言语中发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霸道,一如她目光中的暗火。道弘如今在小心试探着、引导着,他感到眼前之人是有着祸乱世道的能力的。

陆昭坦然道:“佛言,缘起缘行,乃至纯大苦集聚。世间有无常苦,但人人皆求永恒乐。我似独往而绝于众,但与众生、与法师,未必不是共执一念。”

“说来我也迷惘。”陆昭将塵尾一收,敛神闭目,眉宇间似有凝思之状,“世人若受欲望烦恼污染,受世间规律束缚,便不免.流转于生死门,不得永恒乐。唯一一途,便是见佛性,得涅槃。而见佛性则以护念一切众生为上,这便是一念。请问法师,这算不算是正念呢?”

此时闻者哗然,对陆昭所执之言颇有嘲讽:“凭此你也敢言正念?”

“护念一切众生,自是正念。”佛家自有正念、妄念之说,道弘自然是要明视听,正道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让你宣传环保,车诺比什么鬼 说好摆烂拍电影,年度游戏什么鬼 和景光结婚之后 我上交了时空穿梭卡 我的生活变成了游戏 苏格兰水仙观察日志 十八线退圈开殡葬店后 师尊是美强惨男二 冉老师别请我妈妈吃饭了 请记住你只是一个配角(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