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25神学尽头是科学(2 / 2)
作为一个法国人,伏尔泰开法国的地图炮无可厚非。
而且这次说什么,也必须一定要把陈慕武给邀请到罗马来。
于是他又告诉他们两个,赶快去制作锂箔来当做质子轰击实验的靶金属,这个东西实在是拖了太久,不能再继续拖下去了。
邀请陈慕武到罗马来参观访问这件事,就这样被搁置了下来。
牛顿和莱布尼茨这两位自然不许多言,他话语中提到了的洛克和克拉尔克,也是和牛、莱两人同时期的英国哲学家。
于是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从下级再汇报给上级。
值此生死存亡的关头,被别人骂两句就骂两句吧。
幸好,事情还有转机。
卡皮察兴高采烈地抱着奥本海默送给他的两瓶中囯白酒,第一个冲进了三一学院里。
“他看光是好的,就把光速设定为299,792,458m/s,并让之永恒不变,也不会因为参照系的改变而改变。
总主教的地位,比起穿着红衣的枢机主教还要低一等,排在教皇国神职人员地位当中的第三等。
他的那几封交给吴大猷、陈省身和王淦昌的亲笔信,收信人就是赵和施两人,让他们多帮忙疏通,遇到难题就去请卡皮察出面。
“他们想邀请我,在科莫开完会之后,直接去罗马那边,觐见一下教皇,和他聊一聊物理,聊一聊宇宙的起源。”
紫衣主教,正式的官方名称其实是总主教,只是因为平常穿着的袍子的颜色是紫色,所以才得到这个名字。
陈慕武的这种行为,百分之百会被当做是异教徒。
先是绞尽脑汁也思考不出第五个学生究竟是谁,被卡皮察提醒之后,才知道这个人是自己几年前结的一个善缘,后来成为英国人的印度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钱德拉塞卡。
回到剑桥大学的第二天,他就又重新投入到了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工作之中。
都说神爱世人,可为什么还要在如此一个宗教节日中,降下如此惨烈的神罚呢?
伏尔泰所说去里斯本可能会被烧死,正是联想到了地震之后的那一场大火。
别说陈慕武说宇宙是盘古开天辟地而创造出来的,就算是陈慕武现在到了罗马之后,重复伏尔泰当初的言论,直接指着教皇的鼻子骂他是“两脚禽兽”,骂围绕在庇护十一世周围的那些穿朱紫戴高帽的教士们是“文明恶棍”,骂天主教是“一切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教皇国也不可能再把已经改名为至圣圣部的宗教裁判所重新改回到原来的名字,来一个三堂会审陈慕武。
卡皮察是陈慕武的好朋友,施汝为有正在给卡皮察当助手,跟着他一起搞磁学研究。
“我记得,你好像没什么宗教信仰吧?”
当时陈慕武隔空给出来的回应是,有机会再说。
不行啊?那算了。行吧,其实也没有很想邀请你来,笑死。要不是因为侥幸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放在平时,也看不上你的,你挺一般的。哈哈哈哈哈搞笑死了,你真的很装。
他们现在根本就不敢再大小声,即使陈慕武发表了那么异教徒的言论,教皇国罗马方面当初给出来的声明也不过是,希望邀请剑桥大学的陈博士和美国的哈勃博士有机会的话一起到罗马来,和教廷的相关神学人士一起探讨一下,宇宙的起源究竟是什么。
谁都没想到,两年的时间过去,陈慕武这个年轻后生的热度,非但没有消退一分,反而还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高。
这位总主教在电报中写到,教皇陛下虽然是全世界天主教和基督教的领袖,但他同样对当今世界科学的最新发展很感兴趣。
处理完了粒子加速器这边的事情,陈慕武又回到了卡文迪许实验室。
想明白这件事之后,卡皮察又和他说,已经先斩后奏地替他同意了明年在意大利科莫举办的物理学家大会的邀请。
距离伏尔泰那个年代,也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教皇手中的权力今非昔比。
“当然没有!”
“那罗马的那个吉祥物,给你拍电报有什么事情?”
不看僧面看佛面,于情于理,陈慕武的这个忙,卡皮察都肯定会帮。
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找到赵忠尧和考克罗夫特,向他们询问粒子加速器的进展情况,为什么他离开这么久之后,才堪堪得以最终竣工。
卡皮察自作主张,替陈慕武答应了去意大利科莫湖参加这次纪念伏打逝世一百周年的物理学家大会。
地震不但引发了海啸,还引发了整整烧了五天五夜的大火。
虽然他几个月不在,可是他的办公室中仍然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教廷方面很是后悔,看来他们之前错过了一个能为教皇国吸引到全世界注意力的大机会。
这件事情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让启蒙运动的先驱们更加怀疑上帝的存在。
对诸多事情的处理,总算暂时告一段落。
这封发给陈慕武的邀请电报,是以一位紫衣主教的口吻撰写的。
处理完了这么多事情,陈慕武终于打算要弯腰把地上码放着的行李往学院里面搬,结果就又来了邮递员,送来了这样一封邀请他去罗马的电报。
创造这个世界,这个地球,还有整个宇宙的,明明是上帝好不好?
《圣经》里面的第一句话,不早就说明了这件事吗?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
这一系列的天灾人祸,让里斯本市的人口,直接减员了四分之一。
毕竟如果陈慕武不在剑桥大学,那卡皮察就是卢瑟福最喜欢的学生。
所以他们才从罗马的教皇国,给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拍了一封电报。
虽然量子力学讲义早就已经付梓印刷,但是当初的那几个讲义的编写员,却仍然把陈慕武的这间办公室当做是他们的编辑部。
狄拉克是剑桥大学的老师,他在这里还说的过去。
但是海森堡和冯·诺依曼,从各自的单位来到剑桥大学都已经有将近半年的时间,这两个人看上去依然没有打算离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