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所做所行,皆为良人(2 / 2)
柳七眼含热泪,却未阻止。
李慎悄然退至门外,手中握紧一枚黑子,似在等待某种决断。
无面女子悬停半空,锁链轻响。良久,她缓缓低头,看向那枚小小的铜铃??它静静躺在尘埃里,铃舌微动,仿佛仍在诉说某种执着。
忽然,她伸出手,却没有抓向黑牙,而是轻轻触碰铃身。
**叮。**
一声轻响,如同春冰初裂。
紧接着,第二声、第三声……整座忆渊阁内的残魂纷纷抬手,各自轻叩胸前早已不存在的铜铃。声音由稀疏渐密,终成一片清越合鸣,宛如晨钟荡涤迷雾。
女子的身影开始淡去,她的脸依旧模糊,但语气已不再充满憎恨:“若真有来世……让我们生在太平年月,做个识字的村姑,嫁个老实农夫,养一群鸡鸭,晒一身棉布衣裳……就够了。”
话音落下,她率先化作点点微光,投入玉简之中。其余亡魂相继追随,哭声渐歇,唯有铃音缭绕不绝。
最后一缕魂光消散时,天边已露鱼肚白。
黑牙瘫坐在地,浑身脱力,脸色苍白如纸。柳七急忙扶住他,喂下温药。
沈眠捡起那枚铜铃,小心翼翼挂回师父腰间。
“师父……”她哽咽着说,“刚才那一刻,我好像听见了好多声音,在叫我‘妹妹’。”
黑牙勉强一笑:“那是血脉的共鸣。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眠儿。从今以后,你是十二个孩子的姐姐,也是七十二家亡魂的女儿。”
李慎推门而入,带来最新消息:“皇帝醒了,说梦见一位白衣女子向他行礼,随后化风而去。紫宸殿铜灯恢复常色,百官称奇,百姓传言‘天赦冤魂’。”
“天不曾赦。”黑牙摇头,“是人心自己放下了。”
数日后,朝廷下诏:
> “追谥守魂家族为忠烈之门,赐祠祭祀;废除‘秽血’之论,凡修魂术者,皆可登记授职;设‘明心司’于京郊,专理阴邪灾异,由黑牙监领,不限出身,唯才是举。”
消息传开,天下震动。有人欢呼,也有人暗中咬牙切齿。玄牝殿虽灭,但其阴影从未真正离去。朝中有权臣视此为乱政之举,江湖有术士觊觎守魂之力,更有边境异族听闻“魂术复苏”,蠢蠢欲动。
而这一切,黑牙早有预料。
回到鬼骨坊那一日,春风正好,桃花再度纷飞。十二名弟子列队迎接,齐声高呼:“恭迎师父归来!”
黑牙走上台阶,环视这些稚嫩却坚定的脸庞,朗声道:
“今日起,明心堂正式升格为‘明心司’分部。你们不再是孤儿,而是执铃之人。我不许你们轻易赴死,但若有一天必须站出来,请记住??”
他指向南方山巅,“那里埋着我父亲的骨灰,北地冻土下躺着七十二家冤魂,江南水底还有无数枉死者未曾瞑目。我们的敌人,从来不是某个皇帝、某场战争,而是遗忘本身。”
“只要还有人记得,黑暗就永远赢不了。”
当晚,他在桃树下独坐,手中摩挲着一枚旧铜铃??那是他六岁时父亲亲手为他系上的第一枚铃铛,早已锈迹斑斑,却仍能发出清脆声响。
柳七走来,倚在他肩头:“累了吗?”
“有点。”
“后悔吗?”
他笑了:“十年前我会说后悔没能早点醒来。现在我知道,醒得太早,反而看不清路。是我一路遇到的人,把我拼成了今天的样子。”
远处,沈眠正教新来的小女孩点灯。
“为什么要三盏?”小女孩问。
“一盏照过去,让死者安心;一盏照现在,让活人不惧;最后一盏……”沈眠抬头望向桃树下的身影,“是留给未来的。也许将来有个孩子,也会像我一样问这个问题。”
黑牙听着,闭上眼。
风过林梢,铃声轻荡。
**叮……叮……叮……**
忽然,他睁开眼,望向北方极地。
逆影井方向,又有幽蓝光芒一闪即逝,像是回应,又似警告。
他缓缓起身,握紧铜铃。
“还没完。”他对柳七说。
“我知道。”她平静回应,“所以我们才要一直走下去。”
月光再次洒落棋盘,李慎独自对弈,执黑子落下最后一手。
整幅棋局竟与明心堂地形完全吻合,桃树所在之处,恰是生门之位。
他轻叹:“阿砚,这一局,我们终于把‘死局’走成了‘活棋’。”
风起,铃响,远山静默。
而在万千灯火之间,一盏魂灯始终明亮,不争不显,却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