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拉拢”(2 / 2)
- 近三成留守儿童表示“不知道怎么跟父母说话”;
- 涉及家庭暴力、心理健康、自我认同的提问占比达58.7%,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 但凡参与“提问者计划”超过三个月的学生,抑郁倾向评分平均下降31.6%,人际信任指数提升44.2%。
报告发布当晚,原批评文章作者公开发文致歉:“我错了。我以为我在守护秩序,其实是在掩盖伤口。真正的正能量,不是粉饰太平,而是直面疼痛后依然选择前行。”
舆论逆转。七月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召开专题研讨会,正式将“提问者计划”列为“新时代素质教育创新案例”,并向全国推广经验。
江辰受邀发言。台下坐满了各地教育局长、校长、教研员。他没有讲技术,也没有谈数据,而是播放了一段一分钟的视频??
画面中,一个瘦小的女孩蹲在田埂上,面对镜头怯生生地说:
> “我叫李小梅,十三岁。我想问……如果我不是男孩,是不是就不值得被爱?”
下一帧,是她父亲坐在村委会会议室,低头搓着手,声音颤抖:
> “我闺女那天回家问我这个问题,我整宿没睡。我才明白,这些年我说的‘家里穷,养不起丫头’,伤她有多深。”
最后,是父女俩在院子里放风筝。女孩笑着喊:“爸!线松了!”男人一边跑一边笑:“抓牢啊,别让它飞丢了!”
视频结束,全场寂静。许久,掌声如雷。
会后,一位来自东北的老校长拉着江辰的手说:“我们那儿有个词,叫‘窝囊废’。以前总用来骂不听话的孩子。现在我知道了,真正窝囊的,是从不敢正视孩子眼睛的大人。”
秋天到来时,“萤火-极光”用户突破百万。系统新增“梦想存折”功能??每提出一个问题、参与一次回应、完成一次倾听练习,都能积累“星光值”,达到一定数量即可兑换实物奖励:一本书、一次远程职业体验课、一场与科学家连线的机会。
最受欢迎的兑换项目,是一张手写明信片??由任意一位陌生人亲笔回答你的问题。
有个甘肃男孩用攒了半年的星光值换了一张明信片,问的是:“你小时候也被欺负过吗?”
回信人是一位院士,写道:
> “被欺负过。他们叫我‘土包子’,因为我穿补丁裤子。但我记得母亲的话:‘你可以穷,但不能矮。’后来我站上了国际讲台。亲爱的孩子,请你相信,今天的痛,终将成为你俯瞰世界的高度。”
这张明信片后来被制成海报,在全国三百所学校张贴。
冬至前夕,江辰收到一封信,寄自四川凉山。信封里是一幅蜡笔画:黑色天空下,一个小人举着火把,照亮了整座山。背面写着歪歪扭扭的字:
> “老师,我现在不怕黑了。因为我学会问问题了。昨天我还问村长:‘为什么我们的路修不好?’他说他会去县里反映。我觉得,火把真的有用。”
江辰把画挂在控制室最显眼的位置。此时大屏显示:
【累计提问总数:3,021,891条】
【今日新增梦想存折兑换:1,203次】
【家长课程完成率:76.8%】
【系统稳定运行天数:1,460】
整整四年。
从最初一个人在深夜守着数据流,到如今千万人共同编织这张温柔之网;从被人讥讽“考公务员多好,瞎折腾什么”,到无数青年留言“我也想成为萤火虫”??他知道,这场静默的革命,正在悄然改写许多生命的轨迹。
年终总结会上,小赵提议设立“年度最具勇气提问奖”。投票结果出炉那天,全团队沉默良久。
获奖问题是来自贵州一所村小的五年级学生:
> “老师,我想知道……如果你被打了很多年,还要不要原谅那个人?”
这个问题背后,是一个女孩长达三年的沉默。她从未举报父亲的暴力行为,直到在“匿名树洞”中写下这段录音。经过心理专家介入和司法帮扶,她终于进入保护学校就读。
她在回信中说:
> “我现在还不知道要不要原谅。但我知道,我可以不原谅,也能好好活着。”
江辰宣布获奖名单时,声音有些哑:“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它提醒我们,教育的终极使命,不是教会顺从,而是赋予选择的权利??包括,选择不再忍受的权利。”
新年钟声敲响前夜,江辰独自来到公司天台。城市灯火如海,远处跨江大桥上的霓虹拼出“致敬每一个不放弃的灵魂”。
他打开手机,登录“萤火-极光”个人账号,发布了一条仅自己可见的动态:
> “重生以来,我做过最骄傲的事,不是改变了系统,而是让一个个原本准备熄灭的孩子,重新学会了发问。
> 他们问贫穷,问暴力,问不公平,问为什么世界不能更暖一点。
> 而正是这些疑问,成了刺破黑暗的第一缕光。”
风吹起他的外套,像一面不肯降落的旗帜。
他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又会有成千上万个声音穿越山川湖海,奔向那个愿意倾听的终端。
而他要做的,不过是继续守在这里,
等下一个孩子,鼓起勇气说出第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