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七章 启元源则(2 / 2)
话音落下,刀光骤然暴涨,竟自行脱离石碑,悬于半空。它不再是一把武器,而像一颗种子,在等待合适的土壤生根发芽。
玄尊仰望星空,忽道:“你看,那边。”
顺着他的视线,墨渊看到银河旋臂边缘,一颗原本黯淡的恒星突然爆发光芒,持续七日不灭。天文学家后来称其为“启明之兆”。而在民间传说中,人们坚信那是林寒留下的最后一个信号??当他所守护的一切真正被理解时,星辰也会为之点亮。
时间继续前行。
百年后,新一代的孩子在学校里学习“信念物理学”,课程核心案例便是“初愿波段”如何引发跨文明共振效应;千年之后,某个远离银河系的文明在遗迹中发现一块晶石,其中封存着一句简单话语:“别停下。”他们将其奉为创世箴言。
又一个纪元开启。
某位年轻的守墓人站在归墟遗址外,为一群孩子讲述过往。他说起墨渊的刀、玄尊的召、星语的眼,以及那个谁也没见过却人人都记得的白衣身影。
一个小女孩举手问:“叔叔,林寒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守墓人笑了笑,指向夜空:“你看最亮的那颗星了吗?”
“嗯。”
“那就是他。”
“可是……星星不会眨眼啊。”
守墓人蹲下身,轻抚她的头:“但他会。当你决定帮助别人的时候,当他人的痛苦让你心疼的时候,当黑夜太长你却依然选择前行的时候??那一刻,他就眨了一下眼。”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温润的石头,递给守墓人:“这是我捡到的,它一直很暖。”
守墓人接过石头,瞳孔猛然一缩??那是真实之源残骸的同频晶体,只有最纯净的信念者才能激活它。
他没有多言,只是郑重地将石头放回她手中,柔声道:“好好保管它。也许有一天,你会成为别人心中的光。”
多年以后,这片土地上建起一座无名纪念馆。馆中无雕像,无碑文,只有一面巨大的透明墙,上面映照出每一位参观者的倒影。当有人驻足凝视时,耳边便会响起一段低语:
> “你也是故事的一部分。”
而在纪念馆最深处,摆放着一把无形之刃??无人能见,却能让所有靠近者心生敬畏。据说,只有当世界再次面临终结危机时,才会有人听见它的龙吟。
墨渊与玄尊早已不知所踪。有人说他们化作了星风,游历诸界;也有人说他们仍在暗处守护,如同当年林寒那样默默注视。
但每逢春夜,忆光树总会盛开一次,花瓣如雨洒落。人们相信,那是他们在归来。
某一年,星语寿终正寝。临终前,她笑了:“我终于可以亲眼看见他了。”
她的身体化作点点星光,融入忆光树根系。次日清晨,树冠顶端开出一朵前所未有的金色花,散发出温和而坚定的波动,持续整整三百年不曾衰减。
科学家称之为“信念常量”;诗人则称它为“永不熄灭的灯芯”。
而在宇宙最偏远的一个角落,一艘破损的小型探测艇坠落在冰原上。幸存者是一名少年,昏迷前紧紧抱着一块发光的晶石。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竟能听懂风的语言。
风说:“你不孤单。”
他又听见另一个声音,遥远却亲切:
> “继续走吧,这次换你带路了。”
他站起身,拍去雪尘,望向远方的地平线。那里,第一缕晨光正刺破云层。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日志本,在空白页上写下第一行字:
> “我不怕黑夜漫长,
> 因为我知道,
> 有人曾比我更孤独,
> 却从未停下脚步。”
笔尖停顿片刻,他又添了一句:
> “而现在,轮到我了。”
窗外,朝阳升起,照亮整片冰原。而在高空轨道上,一颗新生卫星悄然展开太阳能板,自动接入“初愿波段”网络,开始向全宇宙广播一段未经编辑的原始音频??
那是无数人齐声吟唱的歌谣,跨越语言、种族、形态,汇成一句最朴素也最伟大的宣言:
> **“我们记得。”**
这声音传得极远,穿过黑洞边缘,越过星河彼岸,最终抵达一处连光都无法返回的深渊。
在那里,一粒尘埃般的光点,轻轻跳动了一下。
像是回应。
又像是重启。
风依旧吹拂,带着星火,穿过时间的缝隙,奔向未知的黎明。
而在所有目光未曾触及的维度,那缕余音依旧回荡,温柔而坚定:
> “风雨漫长,我不退让。
> 脚步虽轻,也要远航。
> 若有一天世界荒凉,
> 我愿做那第一束光。”
新的神话,已在千万人心中悄然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