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2 / 2)
徐妙云嘴一张刚要说点什么,余光就见李景隆捧起了白米饭,眼巴巴地朝朱棣道:“四哥,还差一双筷子啊。”
朱棣就冷冷一哼,斜他一眼问:“你要啥?”
李景隆用力晃头,然后就这么捧着碗,大口大口吃着白米饭,像饿了好几天的样子。
“嗷——好吃——嗷嗷特别好吃。”
徐妙云:“”
你爹曹国公知道你这副嘴脸吗?
终于,朱棣心底最后一口气消散了,手指敲敲桌面,李景隆像是得到了什么指令,立马停下动作,放下大碗,一溜烟地上了桌。
李景隆嬉皮笑脸的,像是刚才什么都发生,拿起筷子,热情招呼:“快吃,四哥,四嫂,大宝,大家都吃啊,饭菜都要凉了。”
他李家景隆的人生哲学就是,永远不要记得上一秒的丢人,只要脸皮够厚,就能苟到最后。
有什么比活着重要呢?
没有!
朱高炽:“”
徐妙云:“”
而这一幕,朱棣那是见怪不怪了,李景隆这小子但凡有点羞耻心,他也没那么不靠谱了。
李景隆是真饿了啊。
挨揍也是体力活。
他也不跟人见外,自在得像在自己家,虽然以前偶尔也上燕王府找过朱棣,但他都是约朱棣出门浪,没在燕王府用过饭。
那种人多的宴会除外。
“大家别客气啊,快吃。”
朱棣没好气道:“吃完赶紧给老子滚。”
“饭桌上不赶人啊,四哥你这习惯不好。”
朱棣眯了眯眼,“你皮子又痒了?”
李景隆刚要认怂,旁边就突然传来一声干呕。
桌上三人齐刷刷朝捂着嘴的徐妙云看去,徐妙云也是突然被鼻尖一股鱼腥味刺激到了,有点反胃,她倒是没多想,天热嘛,受不了腥味很正常。
朱棣和朱高炽刚要问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李景隆就下意识玩笑一句,“四嫂你不是有了吧,哈哈,恭喜恭喜啊。”
但他这句话刚落下,桌上三人的表情都变了变。
李景隆的笑声就越来越干,最后在一桌子诡异气氛中,他默默低头大口吃饭。
吃完早点回家。
燕王府一家三口
的脾气都怪怪的。
第43章 第43章 要不,咱生个女儿吧……
徐妙云还真是喜脉, 已经一个多月了。
这孩子来得太平静了,要不是近来天气太热,她又被鱼腥味刺激了一下,还真反应不过来。
燕王府有喜, 但燕王府三位主子却没多少喜色。
徐妙云轻轻拍着熟睡了, 小眉头还微微蹙起的儿子, 想到刚才医者把出喜脉,儿子小脸微白, 问医者:“我娘不会有事吧?”
她轻轻叹出一口气。
当娘的,最了解自己儿子。
之前大宝老说不要弟弟不要妹妹,靠着撒娇糊弄大人,但眼底深处藏着的不安没有瞒过亲娘徐妙云。
大宝对父母的占有欲很强, 但这其实是来源于内心的不安, 而这份不安更像是怕失去。
徐妙云一开始以为他天生敏感,等年龄大一些了, 应该就不会那么不安, 从而排斥弟弟妹妹。
后来才发现不是这样的,大宝好像是被常姐姐的事吓到了。
自家儿子聪明, 徐妙云这是知道的。
不过当初常姐姐走的时候, 他才一岁多点, 也没人跟他说过什么, 但小家伙好像很敏感地察觉到什么了, 或者说, 是在宫中玩的时候听来的。
总之, 儿子很怕她也跟常姐姐一样。
徐妙云为此也没有好的法子,女人生孩子本就是从鬼门关前走一趟。
但她也不想儿子老是担心不安。
后面,她也问过府上的医者, 医者就说,能多养一养再要孩子,对女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爸爸是朱棣!》 40-50(第6/26页)
身体伤害也要小很多。
徐妙云就想到,常姐姐以前身子骨那样好,后面也因为生孩子把身子折腾坏了。
其实,常姐姐怀雄英的时候没吃啥苦,倒是生的时候受了一番罪,由于是第一胎,位置也不太正,熬了一夜才把孩子生下来。
那次,其实应该就有点伤身子了。
可不过半年时间,常姐姐又有了身子,她自己也大意了,等到小产才知道的。
到底是仗着自己身体底子好,生孩子、小产什么的常姐姐都没太放在心上。
只要一养好,就没太顾及了。
怀上第三胎,相隔时间也不长,但这次虽然发现得早还是没保住,没能过头三个月就流了。
接连两次小产,这才让常姐姐身子大不如前,在太医的叮嘱下,好好养了半年多,这才有了允熥。
如果
徐妙云摇摇头,没有如果,就算提早知道,也不一定会有好结果。
她这次为了儿子,也算是好好问过医者和有经验的稳婆,还寻来了专门为女子看病的女医。
如今专看女子病症的女医是很稀少的,要不是她父亲徐达南征北战见识广泛,正好认识一个,她一时半会也寻不到。
这个女医对调理女子身体一道有些研究,只是她说自己还是年轻了些,家传绝学没有上一辈厉害。
可惜….上一辈的人在战乱中都去世了。
但这个女医的到来对徐妙云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
如今徐妙云也知道了,像女子生育年龄不宜过早。再有,女子生完一个孩子,最好隔一年以上再要孩子。而有的女子是易孕体质,除非喝药,一般避孕手段都不起作用。
这些,其实大多医者和经验老道的稳婆都知道,可这个时候,谁家不是多子多福,女人生孩子更是天经地义要遭的一番罪,医者和稳婆说多了,反而要招来祸端。
什么避孕什么不要连续产子不要生太多孩子
这些要说出来,一准被人当异类处置。
就是女子自己也不当回事的。
徐妙云要不是主动问起这些,她也是不知道,甚至不当一回事的。
而医者的一些提醒叮嘱,女子听了多半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遵守。只能让医者多配药把身体调养得好一点。
徐妙云就在想,常姐姐多半是易孕体质的。
喝药避孕,或是直接半年、一年不同房,那都太不现实了,身为太子妃,本就有为东宫开枝散叶的责任,一旦传出去,对常姐姐不是好事。
而常姐姐本人多半也不会同意
虽说一开始是不想让儿子太担心,为了宽儿子的心,后面徐妙云了解多了,自己也真正上心了。
她还是想多要两个孩子的,儿子女儿都好。
不过,这些都要在她保证自己身体好的情况下,不然,真出什么意外,儿子没了娘亲,她后悔都没地儿后悔去。
这些徐妙云也没专门跟朱棣提过,男人大多不在意这些,反正有的是女人替他们开枝散叶。
朱棣虽然跟那些男人有些不同,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徐妙云也没想过喝药避孕,是药三分毒,即便是最轻微的,医者也说喝多了同样有害。
不过那位女医有个法子,就是看日子,一个月里,有一段日子是女子不容易受孕的时期,这个时期同房避孕效果很好。
当然,事无绝对。
只能说比起不避孕还是要好很多。
好在朱棣对这些事不在意,最近一两年办的差事多了,也忙得很,有时候累得一回来就倒头呼呼大睡。
这倒是让徐妙云的避孕之路还算顺遂,除了偶尔那么一两次,朱棣向老婆求宠/爱,被一秒入睡的老婆无情拒绝,稍微有那么一丢丢委屈,不过一觉醒来又给忘了。
这两年,徐妙云身子还是养得不错的,医者也说,就算受孕,只要没太大意外,应该比第一次还要轻松些。
可徐妙云也没想到这么轻松,这孩子来得真是悄无声息的。
她也知道儿子在担心什么,也没法完全向儿子保证什么,只能让儿子亲眼看着,她一点事都没有,小东西应该才会逐渐放心。
等朱高炽睡熟了,徐妙云这才收回轻拍的手,然后她就看向隔着儿子,躺在床沿边上的朱棣。
瞪着个眼睛,也不知在想什么,一会儿叹息一声,一会儿愁眉苦脸。
徐妙云:“”
知道的是她有喜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有病了。
“你想什么呢?”徐妙云没好气地问。
朱棣就忧愁又绵长地叹一口气。
“”徐妙云也是没见过,哪家男人听见妻子怀孕这么愁的,就算大宝以前说过一两次不想要弟弟妹妹,那也是年纪太小,后面也没说过了。
总不能大宝就念了那么一两次,朱棣就记住了,还愁上了吧。
徐妙云就心气更不顺了,眯了眯眼,语气莫名道:“怎么,不想要我给你生孩子了,这么嫌弃?”
“徐妙云,你听听你说的什么锥心话,我朱老四什么样的人,你还不知道?”朱棣夯吃夯吃喘粗气,明显气到了,一双眼睛瞪得更大了,还有些委屈。
徐妙云就问:“那你摆出一张愁眉苦脸给谁看?”
朱棣:“我还不是因为儿子”
“儿子怎么了?”
朱棣:“”
那我又不好说,我能听见儿子内心戏。
儿子太爱爹娘,就很讨厌弟弟,说了好多次了。
朱棣就叹息一声:“我觉得,儿子看起来不像喜欢弟弟的样子。”
徐妙云眨眨眼,心道,那你还真没看错。
儿子虽然是担心她身体,不想她再生弟弟妹妹。可儿子对弟弟妹妹确实也没那么喜欢。
最近还因为大哥朱标宠爱幼子,允熥太过调皮爱哭闹,惹得儿子替雄英抱不平,每回在宫里玩了回到府上,就要拉着她的手,啰啰嗦嗦好半天,有了小的,多么多么委屈,多么多么不好。
总之,她家儿子那点小心思,根本藏不住。
徐妙云就觉得,儿子担心有点多余。
就算有了弟弟妹妹,她和朱棣也不会忽视他的。而且私心里,徐妙云觉得,自己应该会更爱大宝,到底是自己第一个孩子,大宝又这么贴心懂事,之前还差点失去他,偏心他都来不及,怎么会忽视他。
但都是自己孩子,徐妙云会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即便有所偏心,也不会太过分,对儿女,她要赏罚分明。
她觉得自己能做到。
可朱棣嘛
大宝还不如担心担心,他爹以后太偏心他了,让弟弟妹妹吃醋嫉妒,导致兄妹关系不好。
徐妙云觉得,自己的担心就完全不是多余的。
看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爸爸是朱棣!》 40-50(第7/26页)
孩子还在肚子里呢,朱棣就一脸嫌弃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不是他亲生的
徐妙云嘴角一抽,被自己脑海里冒出的这句话给雷到了,她嘴一张,刚要说朱棣两句。
谁知,朱棣就先拧着眉,一脸不满地说:“你说,这一胎要是个儿子咋办?”
徐妙云:“”
朱棣想到什么,忽然看向她,眼睛亮了一下,真心实意地说:“要不,咱们这一胎还是生个女儿吧,儿子不喜欢弟弟,妹妹应该还能接受。”
徐妙云:“”
她就一枕头砸向某个傻子的脑壳,希望能把他砸聪明点。
生儿子生女儿是你说生就能生的?
你这么能,你自己生啊。
朱棣这天晚上遭到了亲亲夫人无情捶打,最后等徐妙云也睡着了,他还睁着眼,枕着手臂,胡思乱想了半天,这才迷迷糊糊睡着。
梦里,他手上抱着个大胖娃娃,长得跟他五官八分相似,正露出粉红牙床笑得很开心,让人不由心生喜爱之情,于是他本能地露出慈爱笑容,刚要大赞不愧是我儿。
旁边就突然冒出一个火红色小团子,小团子一张白嫩小脸被泪水打湿了,用失望至极的眼神看着他,“爹爹,你最爱的儿子不是我了吗?”
朱棣下意识要过去抱住大宝,可怀里小的也突然嗷嗷大哭,这下子,耳边都是哭声,朱棣也彻底慌了手脚。
只能抱着怀里的大胖娃娃,绝望地仰头望天。
然后
朱棣就这么吓醒了。
原来是做梦啊。
朱棣一抹额头的汗,心脏都还在怦怦跳个不停,他正要起床去喝口水,一扭头就对上趴在床边的一张小包子脸。
朱棣下意识心虚。
朱高炽眨眨眼睛,“爹爹,你今天睡懒觉了诶。”
【真稀奇。】
【爹爹莫非是因为】
朱棣轻咳一声,“那啥,你娘呢?”
说起徐妙云,朱高炽的注意力果然被转移开了,一张小脸顿时黯淡两分,“娘吃了早膳,现在去院子里散步了,医者说了,多走走对她身子好。”
这个倒是真的。
他好像也听说过。
虽然娘亲一直跟他说,感觉还不错,没有一点不良反应,就连孕吐都只有昨日被鱼腥味刺激了,加上天气热,她才干呕了那一下。
如果不是医者把脉,她是真的没觉得自己怀了孩子。
当初怀朱高炽的时候,都还难受了一个多月呢。听稳婆说,那都算怀得轻松的了,有的女子怀孕期间都跟生一场大病似的。
朱高炽刚才一直小心守着徐妙云,就跟他娘突然变成易碎的精美瓷器一样,动一下都能把他吓一跳。
徐妙云实在受不了他了,搞得她也小心脏一突一突的,这才把他打发到朱棣这来。
朱高炽耷拉着小脸,有气无力地说:“娘嫌我多事了,可府上大夫都说了,孕妇要小心伺候,不能大意的。”
朱棣就摸摸儿子扎着一个小揪揪的圆脑袋。
“我不想娘有事。”朱高炽忽然撅着小嘴,小模样委屈,但又憋着不哭,着实看得朱棣好生心疼了一把。
于是他把儿子抱起来,眼神从未有过的严肃认真。
“大宝,爹爹跟你保证,爹爹绝不会让你娘出事的。”
朱高炽就抬眼看着他爹。
【怎么保证啊?】
【你又不能替娘生孩子!】
朱棣:“”
这呃好像
朱高炽突然小眼神又一变,有丢丢愤愤不平。
【都怪爹爹这个大猪蹄子!】
【我最讨厌爹爹了。】
朱棣:“”
看着儿子气鼓鼓的包子脸,就,很想一口咬上去。
说好的,你最爱爹爹的呢?
燕王府有喜的事儿也传到了宫中,马皇后和朱元璋听说了都挺高兴的,赏赐也接连送到燕王府上。
而朱高炽在经历了小半个月心惊胆战,大惊小怪,终于,在徐妙云真实的反应下,府上大夫和女医也都说母子很健康,很平安,不用太过担心之后,朱高炽一颗漂浮的小心脏总算落了地。
这一落地,朱高炽也有了点心思来体会一下另一个烦恼。
那就是二胎的烦恼啊。
说实话,他也还没做好迎接弟弟的心理准备啊。
愁眉苦脸的小团子,小胖手背在身后,仰头望天。
算了,还是出府散个心吧。
“崔膳,走。”
崔膳就看着挥了两下小木刀,一脸无趣地叹了几口气,然后转身就走的自家世子,他眨眨眼,也赶紧迈开步子跟了上去。
第44章 第44章 老朱真的抠啊
应天作为大明如今的京师首府, 其繁华安逸的画面让人轻易就忘记,这片大地十多年前才经历过战乱洗礼。
朱高炽出生以来就只在应天府逛过,也不知道外面怎么样。但他看着街上百姓和乐融融的样子,心想也许其它地方和京师会有点差距, 但也不会太差。
因为他皇爷爷看起来就很厉害, 还那么拼命工作, 一看就是个好领导人。
崔膳目光紧紧落在前面的小团子身上,虽然应天府很安全, 没有哪个不长眼的敢来惹事,但崔膳还是很紧张。
万一他家小世子磕着碰着了
万一出了什么意外
万一
崔膳每次陪着朱高炽出来逛街,一颗心就像被吊起来了。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他都如临大敌。
哎, 还是应该叫上两个王府护卫跟着一块的。
朱高炽背着小手, 心里想着事,随意打量着周围街景, 也没注意到贴身近侍过分紧张兮兮的神色。
走着走着, 朱高炽就看见了街景之外的皇城。
朱高炽脚步一顿,因为担心娘亲, 他也有半个多月没去宫里玩了, 既然都走到这了, 要不就进宫看看。
如此想着, 朱高炽正要迈小短腿, 余光却不经意间扫到一抹身影, 他扭头一看, 那坐在街边小食摊上的人,不就是有过一面之缘的刘御史嘛。
这个点,他怎么在这吃小馄饨啊。
大明朝洪武时期, 因为有个‘生命在于工作’、‘当官的不好好干活就不配活着’的严苛大BOSS,所以各部官员也都非常勤快,根本不敢在老朱眼皮子底下偷奸耍滑。
一年到头,也就过年能休息一个月,平时想休息?做梦。
这一个月还是大家苦苦求来的,不然依他朱元璋的意思,过年放什么假,浪费公粮很可耻的。
总之,过年放一个月假,老朱心里都挺不得劲儿了,感觉浪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爸爸是朱棣!》 40-50(第8/26页)
了他的粮食,所以平时官员想要休息一下,那是不可能的。
除非是家里有特殊情况,比如家中有人去世,不然,就是你病了,老朱都不一定批假。
要知道大明朝官场虽然不像头一两年那么缺人,但老朱还是觉得手下人少了点,所以效率才一直不让人满意。
病假?
来来来,老朱让人给你看看,真病了就好说,要是一点小毛病就想着偷懒,那老朱就不跟你客气了。
吃着他老朱的饭,还敢跟他老朱耍花腔,你说你,是不是找死。
当然,你要真病了,朱元璋也不是那么惨无人道,病假可以休,休完回来,把之前欠
下的事儿加倍补回来就行。
看,他老朱是不是很够意思。
如此一来,满朝文武除非是家中有特殊情况,否则,只要不是病得爬不起来,他们都要去上朝,朝会结束,蹲也要在自个所属的衙门蹲着。
在同僚的帮助下,哪怕没精力处理公务,躺在那蹲在那,也能把这一天应付过去。
而每日的朝会,官员们需要天还没亮就要到宫城脚下集合,再鱼贯而入,一起来到金銮殿听政议政。
平日里没啥大事的时候,朝会就比较简单,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老朱其实也是觉得这个仪式不能少,但没啥大事,瞎站着说废话,那又很浪费时间。
于是朝会就是,老朱有事说事,说完再问大臣们有没有事,真有事他就听,废话他都懒得听。
朝会结束,大家就各回各衙门办事。
这一办公就是一整天,中间除了吃饭、被朱元璋传召、或是跑一趟外务(顺便透个气),基本上是没啥休息时间的。
脑力体力的消耗自然不必说。
按理来说,下面人工作这么努力,你老朱也要表示表示吧,这午餐供应要好一点吧,两顿茶点应该有吧。
但是,他朱元璋是谁?
官员俸禄都精打细算的人。
各官员办公衙门自然是有午饭供应的,但品质嘛,只能说不难吃,顶饱,每日两菜一汤,白饭或窝窝头随你吃多少。
朱元璋觉得自己是真够意思了,他大明百姓还有很多吃不起饭的呢。这些当官的能吃饱,吃撑都行,还有什么可挑的。
至于茶点。
要是老朱听见了,怕是要让你去流放常去的偏僻地区尝一尝当地特色茶点。
天还没亮就要离府上朝,官员们只来得及在家里简单填一点肚子,朝会结束,大家能不饿嘛。
一开始大家还忍着,只能大口灌茶水,坚持到放午饭,下午饿了,继续灌茶水,坚持到下衙。
朱元璋倒是说白米饭、窝窝头随你吃,可大家还真把自己撑死啊。文官们饭量小一点,到了下午就又饿了。武将倒是饭量大,可他们消化也快啊,到了那个点也饿了。
后来,不知是谁起的头,从家里带小食盒过来,装些冷了也软口的茶点,下了朝会和下午饿了,就拿出来吃一点。
各衙门带小食盒,朱元璋肯定是知道的,也是他默许,大家才逐渐开始习惯从家里带吃的。
文武百官就又一次亲身体会了一下,姓朱的是真抠啊。
朱元璋抠吗?
他觉得自己那不叫抠。
都是这些官员太矫情,谁还没饿着肚子干点活了,一日三餐都有得吃,比贫苦百姓不知幸福多少倍了。
朱元璋就私下跟马皇后吐槽,富贵人富贵病。
总之,想吃茶点你自家带,他老朱就供午饭!
后面也不知是不是官员们带小食风气太‘猖狂’了点,朱元璋的午饭供应质量也越来越差了。
以前还有两菜一汤,汤菜还是热乎的,后面就变成一菜一汤,送过来差不多就凉了,最后居然变成一个菜,只有主食还是随你吃。
可那菜
文武官员都气鼓鼓。
你朱元璋是不是太过分了,狗食都比这好看啊。
于是大家一起抗议,你朱元璋不能这么不体恤下属吧(抠门),这待遇不说变好,怎么还越来越差了呢。
朱元璋就把骂‘狗食不如’的官员充军了,然后大手一挥,唯一的一顿午饭供应也取消了,想吃啥好的,你自己想法子。
家里带也行,出钱让人做了送来也可,反正他老朱不负责了。
文武百官:“”淦!
于是,发展到现在,各衙门办公的官员们,有条件的就从家里带,要么到点了,家里派仆人送饭到宫门口,宫人帮忙拿到各部衙门。
没条件的,就去距离宫城不远的庆祥街,这里一条街都是做生意的,街面上还有很多卖小食的摊贩,价格还算实惠,至少比起酒楼来说,这也是家产不丰,囊中羞涩的官员比较好的选择。
家里带饭的话,夏天容易嗖,冬天容易冷。
所以,官员们要么是家里送,要么就在小街边摊将就将就。
刘松就属于家产不丰,囊中又很羞涩的‘穷’官。
他家道中落,父辈就没啥资产积累了,好歹家中还有书可读,熬过元末战乱,大明朝建立,他被举荐出仕,运气好被当时的御史中丞刘伯温看中,成了一名小御史,也算有点御史天赋吧,这就一路干到了如今的四品御史官职。
官是升了,俸禄也随着官职涨了,可刘松这家境吧还越发清贫了。
这除了刘松本人性情固执、孤傲,不和官员同僚人情往来,自然也没有私下收点‘贺礼’的缘故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给官员开的俸禄是真不多,但养活一家几口人是没问题的,就是养活,养不富贵。
而朱元璋也不信,他手下的官真就靠着这点俸禄过活。
那些家族底蕴深厚,家产丰富的,还有和地方豪强地主沾亲带故的,总之,他朱元璋如今的朝堂上,真正的贫苦出身,除了跟着他打仗的那一批老哥们,那还真没几个。
但跟着他打仗的老哥们,他也论功行赏了,再不济也是个小地主了,后面他们还不知足,私下吞了不少地。
而朱元璋建国初期是真缺人,加上他班底很缺文官人才,治国又跟打天下不同,不可能光靠武将。
为了吸引文官人才,鼓励读书人出仕,朱元璋下令,出仕当官的可以减免一定数量的徭役赋税。
洪武三年,朱元璋看科举选出的人质量实在太差,就是他缺人缺得眼干舌燥了,都勉强不了自己用一用那种差。
所以洪武四年朱元璋就取消科举选人,让各地举荐才德品干好的实干人才,朝廷筛选,然后分配官职。
另外朱元璋还建立国子学,让各地举荐优秀的读书人,放在国子学培养,而国子学也算是朱元璋用来培养人才的摇篮。
如今大明各处上任的官吏也有一些是从国子学出来的人了,可大明的官员,更多的还是那些在元朝也当过官,或是混得不错的地主豪强家族出身的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爸爸是朱棣!》 40-50(第9/26页)
这些家族,经历过元朝,也熬过了战乱,依然盘踞在大明朝的大小地域。
所以官员们跟他朱元璋哭穷,哭待遇不好,朱元璋没一巴掌拍死他们,都觉得自己很仁慈了。
当然,像刘松这样出身清贫的官吏也有。
但朱元璋给的俸禄够养活一家人了,前提是……如果不养什么家仆,不养太多妾室,不和官场同僚人情往来,也不追求好一点的生活品质的话。
可这真没几个官吏能做到。
大家私下里,为了改善生活,有时候也不得不小小的铤而走险一下。
总之,没出事前,人都是有侥幸心理的嘛。
当官的,还不是都为了过好日子。
刘松就属于少数能做到的那一边。
他家里人口也不多,老妻,刚成婚的儿子儿媳,还有出嫁的长女。
长女嫁到外地,如今刘松一家也就四口人,加上一个粗使婆子,一共需要养五口人。
按理来说,那点俸禄绰绰有余。
但很不幸的是,御史台这边找茬的御史太多了,有事要参,没事也要参,一些御史觉得笔墨纸砚贵,偶尔灵感闪过,胸中澎湃,他也会压抑着到御史台衙门才落笔写折子。
就是偶尔想写一篇文章了,那也要在衙门里写。
御史台多的是像刘松这样清贫的人。
笔墨纸砚真的太贵了!
没想到,后面朱元璋嫌他们写的折子太多,浪费了他老朱的资源,于是御史台的笔墨纸砚供应一下子少了一半。
于刘松等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雪上加霜。
但现实的压力不能磨灭他们的热情,反而迎难而上。从那之后,大家写折子连草稿都不打了,有些要参的实在太多,纸墨不够,
那就自费买。
再穷,也不能穷了纸墨。
用笔杆子参人,可是他们身为御史的天职。
刘松能不穷嘛。
家里用在笔墨纸砚上的花销一下子多了一倍,那就只能从其它地方减了。
刘松吃的都是这条街上最便宜实惠,但能品尝一点肉汤味道的馄饨汤,没错,他吃的不是馄饨,而是馄饨汤。
小贩老板看他是常客,又是官老爷,平日里还会给他舀两个小馄饨,不是小贩老板抠门啊,是刘松他不要啊。
还是老板硬说上一碗多下了两个,刘松这才感谢地收下。
喝着鲜香十足,又便宜实惠的肉汤,配上他家里老妻亲手做的白面馍馍,一碗下去,肚儿也饱得差不多了。
就是,刘松会在朝会结束后,先饿着肚子在御史台办公,午膳前一个时辰,他出来吃饭,吃完了顺便巡察一下应天府,看有没有不法不平的事,然后再去各部衙门转一转,查一查,如果没啥事就回御史台写折子,再就着免费茶水吃白面馍馍。
如此一天下来,也能撑到回家吃饭。
虽然家里的饭菜也很一般就是了,但总比冷馍馍好点。
刘松正大口喝汤,胡子都粘上了葱花,可见吃得有多香,然后他咬馍馍的动作一顿,若有所觉地抬起眼皮。
就和一小团子四目相对,小团子站在桌边,垫着脚才露出完整的一张小脸,见他看过来,就灿然一笑。
“刘御史,真巧啊。”
刘松:“”
第45章 第45章 这凳子是挪不开一点
这会儿用午膳还早了点, 更像是早午饭。
朱高炽也不知道自家皇爷爷抠门到不提供下属午饭,他闷头走了好一会儿,加上早膳用得少,这会儿好像也有点饿了。
主要是刘御史吃得太香了。
于是刘松就看到, 小团子自己动手挪了下长凳, 身边内侍原本该帮忙的, 却不知在东瞧西望个什么鬼,反应慢了一拍, 小团子已经自己坐下了。
这一坐下
原本露出桌面的一张小脸,顿时变成半张,只一双长睫大眼格外明亮地盯着他。
刘松:“”
朱高炽眨巴眨巴眼睛,也没料到这个桌凳设计对小团子这么不友好, 于是又小手一撑, 双脚踩在了凳子上,蹲下, 这么一来, 高度勉强合适了。
刘松就有些怔愣地看着小团子一系列动作,直到, 小团子对他笑笑, 然后又朝摊贩老板喊:“这里再加一碗小馄饨。”
“崔膳, 你要吃吗?”
仔细留意风吹草动的崔膳, 摇头, “奴婢不吃, 奴婢在这守着。”
朱高炽对他一出门逛街就变得神经敏感也不奇怪了, 转头又和刘松眼神对上,朱高炽就问:“刘御史,你手上的馍馍也是这里买的吗?”
笑容可掬的小团子, 问完他又左右看了看,似乎没看到卖馍馍的,于是又盯着他手上馍馍看了两眼,然后又看看他。
那灵气十足的大眼睛仿佛在说:我就看看,看看。
“”刘松咽下嘴里的食物,这才说道:“馍馍是内子亲手做的。”
“哇,刘夫人手艺好厉害,光看着都能闻到香味了呢。”朱高炽看一眼刘松还没喝完的汤,“配汤吃,肯定超级好吃的。”
刘松就:“”
冷馍馍能有什么香味。
不过,配着热汤吃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小团子一直对着他笑,白嫩可爱的样子真的很难让人讨厌,刘松就摸了下身上的油纸包,他出来出午饭只带了三个白面馍馍,现在还剩一个。
“你要尝尝吗?”刘松问道。
说不定小团子就是客气一下,也没想吃他手上这种冷馍馍,看起来真的一点也不香。
“刘御史都这么说了,那我也不客气了,谢谢刘御史。”朱高炽就顺着杆子往上爬了。
“”刘松只好把最后一个白面馍馍拿出来,说是白面馍馍,其实是混了粗面的,只是老妻说他办公辛苦,往里面多混了些白面。
又怕刘松不够吃,于是一个馍馍足有成人拳头大,做得很夯实,天气冷的时候能硬得废牙。
虽然家中生活清贫,刘松妻子还是尽力给他改善饮食,刘松喜欢吃芝麻,他妻子就把芝麻炒熟了混着面粉一起蒸馍馍。
虽然冷了后闻不到芝麻的香味,但吃一口下去还是能品尝到。
刘松看一眼小团子,又觉得一个馍馍他应该吃不完,但掰一半给人家又显得太没礼数了点。
对方好歹是燕王长子,当朝小皇孙殿下,身份尊贵。
又一想对方应该也不会喜欢他手上的冷馍馍,要是吃一口就不吃了,多浪费啊。
刘松有点后悔,早知道不问了。
还是朱高炽看着那一个拳头大小的馍馍,开口道:“给我一半就可以了,还有小馄饨呢,吃不完就浪费了。”
刘松就掰了一半递过去,对不浪费食物的小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